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5月14日 · 思考地跳脫了單純的藝術作品的形式,進入對過去與當下兩者之間交纏 的錯綜關係。「當代」這樣的時序也因此在王俊傑的作品中更是貼切——沒有歷史的當下並不存在。 同樣的,蘇匯宇2019年的作品《白水》從劇場舞台形式跨越多頻 ...

  2. 2018年10月24日 · 在中華民國的建國史中,文的地位與貢獻固然不可磨滅,但即使沒有文,1900年代中國的革命風潮,依然是風雲際會,風起雲湧。 據歷史學者的統計,自1894年到1911年之間,出現有191個革命團體從事排滿倒清的運動,原來的「興中會」及改組後的「同盟會」,也不過是其中較大的團體而已。

  3. 2023年12月8日 ·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老化」?為何「老化」一事會成為古今諸多經典作品的主軸?「老」是否只有單一路徑、刻板想像與病痛的交纏?人類對生命本身有怎樣的想像與未來展望?本書依時序探索西方經典作品當中對「老化」的論述與想像,這些作品與作家對於時間、身體、記憶的書寫,是後世讀者藉 ...

  4. 2024年5月30日 · 第23屆國家文藝獎得主,視覺藝術家梅丁衍回顧藝術生涯,梅丁衍覺得自己至少證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從很早以前一直在進行的創作主題其實都沒有答案。那些作品放在今日也不一定會有新的意義,因為無論是批判或反諷的效果,作品的角色可能在發表當前的時代就完成了,無論議題是否已經解決。

  5. 2018年4月12日 · 從人均GDP的變化曲線可以很清楚地看出,1967年東協十國只有原本就是跨洋貿易重要節點的城邦國家新加坡,經濟水平達到了全球平均,而且此後的成長曲線世明顯與其他國家完全不同,1980年代以後人均GDP就已經超越15,000美元(2016年已經達到了52,600美元,與人口 ...

  6. 2023年5月17日 · Photo Credit: 中央社 《薪傳》 台灣表演藝術界有幾位老師,長期關注舞台上的身體美學。比如說,林麗珍在舞台上所呈現的「儀式化緩慢」,林秀偉在舞台上呈現的「身體的交纏」,以及劉若瑀老師所凸顯的整體氛圍跟身體「能量的下沉」,都在對台灣身體質地進行探索跟實踐。

  7. 2024年1月7日 · 糾結的柳樹從頭頂上展開,我們的每一步都被其扭曲而交纏 的枝幹撞擊著小腿、絆住腳踝。我們每隔幾碼便會大聲喊叫,以向駝鹿、熊、或者任何更大型而危險的生物通知我們的到來。這就是我們能做的一切了,除了那罐掛在腰間的防熊噴霧,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