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阿羅漢[註 1] (梵語: अर्हत्, Arhat; 巴利語: Arahant),又譯 阿羅訶 、 阿羅呵 、 阿拉漢,意譯 應供 、 應 、 無著 、 無所著 、 真人 、 至真 、 應真[2],漢語常簡稱為 羅漢,爲 原始佛教 、 部派佛教 中, 四向四果 的 第四果位,也是 佛陀 十種稱號 ...

  2. 阿羅漢的意思就是應供,一切人、一切天,統統都應該供養他;他們在人間只是人類之身,但是一切人以及天都應該要供養他。 因爲一切諸天並不能出離三界生死,但是阿羅漢他卻可以出離三界生死,所以,一切的人、一切的天,統統一樣應該供養阿羅漢。

  3. 四果阿羅漢,即阿羅漢果,意為應供、殺賊、無生。 應供者,應受人間供養;殺賊者,即殺除煩惱諸賊;無生者,永久進入涅槃境界,不再於迷惑的人間受生。

  4. 阿羅漢. 【佛光大辭典】. 梵語 arhat,巴利語 arahant。. 為聲聞四果之一,如來十號之一。. 又作阿盧漢、阿羅訶、阿囉呵、阿黎呵、遏囉曷帝。. 略稱羅漢、囉呵。. 意譯應、應供、應真、殺賊、不生、無生、無學、真人。. 指斷盡三界見、思之惑,證得盡智,而堪 ...

  5. 如果以聲聞的修行果位來講,是從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當他證得四果,也就是在聲聞人的最高果位時,他就是阿羅漢。. 阿羅漢是依照 佛所教導的四聖諦、八正道,他在蘊、處、界裡面去作觀行;他去觀一切法苦、空、無我、無常,漸漸地、慢慢地去斷盡 ...

  6. 阿羅漢[註 1] (梵語: अर्हत्, Arhat; 巴利語: Arahant),又譯 阿羅訶 、 阿羅呵 、 阿拉漢,意譯 應供 、 應 、 無著 、 無所著 、 真人 、 至真 、 應真[2],漢語常簡稱為 羅漢,爲 原始佛教 、 部派佛教 中, 四向四果 的 第四果位,也是 佛陀 十種稱號 ...

  7. 2012年1月14日 · 法華經記載的21位大阿羅漢. 1、阿若憍陳如: 他是佛最先度的五比丘之一。. 佛在菩提樹下證道後,即以妙觀察智觀察,知道要先度在鹿野苑的憍陳如等五人。. 他們五人隨佛一起出王宮,照顧佛的生活起居,一起學習解脫之道。. 他們主張修苦行,認為苦行能 ...

  8. 五百羅漢, 羅漢,意即 阿羅漢 、 應真,是梵文Arhat的音譯。 原指 小乘佛教 修行者所能達到的最高成就果位,已經達到了斷盡生死煩惱的「無餘涅般」的至境,後來泛指和尚修得「阿羅漢果」果位的人。

  9. www.wikiwand.com › zh-tw › 阿罗汉阿羅漢 - Wikiwand

    阿羅漢[ 註 1] ( 梵語 : अर्हत् , Arhat ; 巴利語 : Arahant ),又譯 阿羅訶 、 阿羅呵 、 阿拉漢 ,意譯 應供 、 應 、 無著 、 無所著 、 真人 、 至真 、 應真[ 2] ,漢語常簡稱為 羅漢 ,爲 原始佛教 、 部派佛教 中, 四向四果 的 第四果位 ,也是 佛陀 ...

  10. 「阿羅漢」義譯為「」、「應供」,意思是值得供養的聖者,經中經常說,他們是自己能確認自己已經不會再有生死輪迴的解脫者 [18],即使佛陀也可以稱為阿羅漢(阿羅漢是佛陀十個稱號之一) [19]。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