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2日 · 中華民國國旗 為代表 中華民國 的旗幟,是 中華民國國家象徵 之一。 中華民國成立初期以 五色旗 為 國旗 ,後 國民政府 立法定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為國旗,並在 國民革命軍北伐 勝利後頒行全國。 1928年通過的《 中華民國國徽國旗法 》中規定的中華民國國旗為 青天白日滿地紅旗 ,又稱「 青天白日滿地紅 」,有時略稱為「 青天白日紅旗 」 [1] [2] ,少數情形被稱作「 青天白日旗 」、「天日旗」 [3] :16 [4] [5] [6] [7] [8] ,是 孫中山 以 陸皓東 設計的 青天白日旗 為藍本加上紅色底色而成。 《 中華民國憲法 》第一章總綱第六條規定:「中華民國國旗定為紅地,左上角青天白日」。

  2. 中華民國國旗 為代表 中華民國 的旗幟,是 中華民國國家象徵 之一。 中華民國成立初期以 五色旗 為 國旗 ,後 國民政府 立法定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為國旗,並在 國民革命軍北伐 勝利後頒行全國。 1928年通過的《 中華民國國徽國旗法 》中規定的中華民國國旗為 青天白日滿地紅旗 ,又稱「 青天白日滿地紅 」,有時略稱為「 青天白日紅旗 」 [1] [2] ,少數情形被稱作「 青天白日旗 」、「天日旗」 [3] :16 [4] [5] [6] [7] [8] ,是 孫中山 以 陸皓東 設計的 青天白日旗 為藍本加上紅色底色而成。 《 中華民國憲法 》第一章總綱第六條規定:「中華民國國旗定為紅地,左上角青天白日」。

  3. www.president.gov.tw › Page › 96國旗 - President

    我國國旗是由國父孫中山先生以革命先烈陸皓東先生所設計的青天白日旗為藍本,加上紅色為底色,而形成「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 民國17年,北伐成功,全國統一,12月17日,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正式經由國民政府立法通過,頒行全國使用。

  4. 中華民國國旗, 是 中華民國 的國家象徵之一。 辛亥革命 部分省份暫用 鐵血十八星旗 ;中華民國 南京臨時政府 和 北洋政府 時期法定採用 五色旗 ,由 趙鳳昌 設計,由紅、黃、藍、白、黑五色橫條從上到下依次排列構成。 象徵 五族共和 ;國民政府北伐期間五色旗、 青天白日滿地紅旗 在中國境內同時使用;北伐後五色旗被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完全取代。 其由 孫中山 提議,將 陸皓東 設計之 青天白日旗 置於紅旗的左上角而成,故又稱“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後經 國民政府 立法定為 民國國旗 ,並在國民政府完成北伐後頒行全中國。 1912年5月民國臨時參議院一致決定將五色旗定為國旗,“本院為全國立法機關,於國旗統一當然有議決之權”,議決“以五色旗為國旗、十九星鐵血旗為陸軍旗、青天白日旗為海軍旗。

  5. 中華民國國旗是中華民國的國家象徵之一。其為國父孫中山以革命先烈陸皓東所設計之青天白日旗為藍本,加上紅色為底色而成,故又稱「青天白日滿地紅」,有時略稱為「青天白日紅旗」,少數情形則被稱作「青天白日旗」、「天日旗」。

  6. 中華民國國旗由青天、白日、紅地三部份組成。 青天象徵中華民族光明磊落、崇高偉大的人格和志氣。 白日象徵坦白公正、無私無我,指示我們要有清淨潔白、毫無汙點的純正心地與思想。 紅地象徵革命先烈的熱血,指示我們要有犧牲奉獻、勇敢奮鬥的精神。 青、白、紅三色又分別代表三民主義中的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也分別象徵自由、平等、博愛。 青天白日為革命先烈陸皓東所創作的革命標志,象徵民主自由光華四射,普照全球。 白日光芒尖鋒,示革命進銳;十二道光芒代表十二地支、十二時辰、十二個月,勉勵國人時時刻刻精進奮鬥自強不息。 青、白、紅三色與自由、平等、博愛之對應,有另一種不同的解釋,為「青代表平等、白代表博愛、紅代表自由」。

  7. 我國國旗是由國父孫中山先生以革命先烈陸皓東先生所設計的青天白日旗為藍本,加上紅色為底色,而形成「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 民國17年,北伐成功,全國統一,12月17日,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正式經由國民政府立法通過,頒行全國使用。 現行《中華民國憲法》第6條亦明白規定:「中華民國國旗定為紅地,左上角青天白日」。 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的歷史,可說是一部中華民國的開國史,它所代表的含意如下: 青色代表光明純潔、民族和自由;白色代表坦白無私、民權和平等;紅色代表不畏犧牲、民生和博愛。 白日的12道光芒,代表著一年12個月,一天12個時辰;也象徵著國家的命脈,隨著時間的前進永存於世界;更鼓舞國人與時俱進,自強不息。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