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總統府外圍的哨站,軍營內的寢室、曬衣間、大樹下⋯⋯2024年4月剛結束,全台已有16名職業軍人試圖自傷,最終13人不治,他們各自因為工作壓力或個人困境選擇絕路。. 國防部自2016年起宣示「零自傷」目標,至今仍累積134人死亡。. 當國家需要軍隊,軍隊卻和 ...

  2. 2024年2月25日 · 透過對於WHO會議及重要文件的觀察,本文預測了2024年六大全球衛生議題,這些主題皆凸顯一個關鍵趨勢:未來幾年的全球衛生議題扮演了「承先啟後」的重要角色,不僅要協助各國脫離大流行的影響、更要啟動下一個階段改革以趕上2030年永續發展目標的到期 ...

  3. 2018年1月29日 · 因此無法透過相關平台追蹤阿公的近況。 政策上缺失還有:當老人家失能狀況減輕,政府的補助越少,簡直就是在懲罰做自立支援的機構! 林金立建議,政府應該要整合目標,如果目標是減緩失能的話,那應該要獎勵機構,比方說機構幫助老人家拿掉一根 ...

  4. 2022年1月13日 · 蔡友月曾拍攝以醫療糾紛為主題的紀錄片、前往哈佛醫學院醫學社會學系參與全球精神疾病與健康的計畫一年,關心台灣精神疾病議題的人應該都聽過 《達悟族的精神失序》 ,而她至今仍舊持續回訪蘭嶼,從文化療癒的角度繼續這個研究。 李舒中念的是心理系,做過臨床心理師,之後轉向人類學,精神科病房成了他的田野地。 兩人的角色都跟這本書密切貼合,而基於學科訓練和長期關注方向,他們對於「人」如何面對疾病、文化以及現代醫療體制的拉扯,拉出了不同視野的觀察空間,也和參與講座的讀者(其中很多是精神科醫師)激盪出精彩的對話。 這場講座的講題原本訂的是「什麼是精神疾病? 什麼是精神疾病患者? 」,蔡友月和李舒中做了更細緻且在地的定位:如何成為一個現代的精神病人? 《兩種心靈:一個人類學家對精神醫學的觀察》,左岸文化.

  5. 2017年10月24日 · 急診醫療急救中」,誰癱瘓了急診室類似台大醫院的醫學中心級醫院常會出現在急診室等病床超過一個禮拜的離譜狀況但某些區域小型醫院的急診室卻根本沒有人

  6.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2017年進行的「家人住院期間的照顧經驗與壓力調查」顯示,有17%受訪者是獨自一人負擔親人24小時的住院照顧工作。 「近來,常有年輕護理人員跟我說,病房裡常有哪個病房的家屬又昏倒了,現在家屬比病人早過世的不少,」台大醫院前護理部主任周照芳說。 「不管再累,都要照顧自己的媽媽,即使我知道自己以後也會是孤獨老人。 44歲的阿龍,這句話說出許多中年「獨子女」心中最大的憂傷。 因為父親早逝,多年來做為獨子的他,不僅是一家之主,更是媽媽唯一的支柱。

  7. 2020年11月15日 · 不過,最近5年,李萬晉口中收入穩定的仲介業有些變化。首當其衝的,是近年受到國際品牌商要求落實「零付費」政策,嚴重衝擊製造業雇主及其合作的仲介公司。 原本移工每個月支付給仲介1,500到1,800元的服務費,如今得改由工廠雇主付給台灣仲介;生意不如以往好做的仲介,特別是員工人數在5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