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6日 · 全書以四大單元鏤刻臺灣在COVID-19疫情期間的經濟發展歷程依次為疫情對全球及臺灣衝擊疫情期間政府紓困措施、「經濟奇蹟2.0的誕生後疫情時代臺灣經貿新局並附加紓困振興財經政策大事紀詳細記錄紓困振興政策的推動規劃背景以及相關經濟成效國發會表示COVID疫情初始迅速席捲全球對國內經濟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 政府參考過去對抗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的成功防疫經驗,輔以「防疫優先、紓困併行、振興在後」的上位政策思維,因此得以超前部署一系列防疫指引,同時因應疫情發展,制定符合國情所需之特別條例並編列特別預算,有效協助國人及企業度過難關,讓臺灣平安挺過一波接著一波的疫情,將疫情對國人及企業之影響降至最低,進而促成經濟良好表現。

  2. 2024年5月24日 · 美國疫後過熱經濟已經開始降溫,又一頂尖經濟學家預期,聯準會升息和信貸枯竭對經濟衝擊,遲早都會來,呼籲所有人準備好迎接一場打擊 ...

  3. 2024年5月24日 · 財政部統計處發布統計通報指出2020年初爆發COVID-19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衝擊各國政府為減輕企業及民眾負擔紛紛推出減稅及延分期等稅務紓困措施。...

  4. 2024年5月20日 · 弗格森補充儘管新冠肺炎的死亡率比黑死病還要低但經濟受到疫情衝擊的程度卻遠大於預期經濟學家薩莫斯Larry Summers認為疫情造成美國損失至少60兆美元約新台幣1656兆元),相當於過去50年來氣候變遷造成的損失此外若考慮到財政及貨幣受到的衝擊這些損失相當於一場世界大戰帶來的影響台灣防疫措施可供參照. 他指出之所以會這麼慘重是因為這是人類首次採取封城措施來防止疫情蔓延北美及多數歐洲國家都採取封城措施結果導致全球經濟社會受到衝擊。 弗格森建議,歐美可以參考台灣經驗,透過篩檢、疫調等方式防止疫情擴散。

  5. 2024年5月24日 · 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財政部表示2020年初爆發COVID-19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衝擊導致各國稅收下滑2021年主要國家稅收多呈反彈但2021年與疫情前的2019年相較多數國家稅收下滑我國則受惠防疫表現不俗經濟衝擊較小以及疫情紅利助攻上市櫃公司獲利稅收大增17.2%遠優於亞太鄰國財政部統計處指出2020年初爆發疫情各國政府為減輕企業及民眾負擔紛紛推出減稅及延分期等稅務紓困措施。 根據亞洲開發銀行(ADB)最新資料,2020年亞太地區41國中,有23國稅收(不含關稅等貿易稅)下降,其中香港、馬來西亞、菲律賓及泰國受旅遊重創拖累,稅收減幅均逾1成,我國與日本均減 3.1%。

  6. 2024年5月23日 · 真相經濟防疫都需要全球化全球流通下跌有限且快速反彈. 「此刻全球連結的重要性來到史無前例的高峰。 」DHL Express 全球執行長 John Pearson在12/3舉辦的2020 DHL GCI全球線上發布會中明確指出:「當前的危機更加證實國際連結對於維持全球經濟確保人民生計和幫助企業提高貿易水平至關重要。 」國際貨物不僅支撐著在疫情中受到重挫的全球經濟各國間防疫物資和疫情資訊的流通也扮演著攸關各國抗疫的重要生命線新報告中各項數據顯示,即使在疫情的「壓力測試」中,全球化依舊展現出高度韌性。 整體2020年的GCI指數微幅下降,未跌破2009年金融危機時的水準; 人流方面有70%的跨國移動受到限制,資訊流則代償性地爆增了48%。 .

  7. 2024年5月15日 · 消費者越來越重視永續85%受訪者表示日常生活已感受到 氣候變遷 的衝擊。 46%受訪者表示願意購買更符合永續的商品,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消費者採取的個人行動包括:購物前更深思熟慮以縮減消費(43%)、改變飲食習慣(32%)、減少或以不同方式旅行(31%)、考慮購買電動車(24%)等。 80%消費者表示願意為永續生產的商品支付更多價格。 價格溢價方面,部分消費者願意為符合特定環境標準的商品平均多付9.7%的價格,包括在地生產、由回收或環保材料製成、由 碳足跡 較低的 供應鏈 生產等。 同時,受通貨膨脹、總體經濟波動和生活成本攀升等因素影響,消費者更加重視產品性價比,價格並非唯一考量因素,而是選擇物有所值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