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1月22日 · 曾国藩. 晚清. 历史. 晚清名臣曾国藩做事一向谨小慎微,可他在出任湖南团练大臣的时候,却十分让人意外,他先是拒绝出任湖南团练大臣,可后来为何又火速上任? 并不是曾国藩不敢违抗朝廷的命令,按照大清的律例,丁忧在家的大臣,任何…

  2. 科举之路. 科举制度是古代读书人阶级跃迁的最主要途径,对曾国藩亦是如此。 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要通过秀才、举人、进士三个阶段,才有机会入朝为官、出人头地。 曾国藩祖上世代为农民,到了他祖父曾玉屏这一代,通过不懈努力,他们家成了小地主。 祖父想让家里的孩子出人头地,于是让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读书,但是曾麟书实在是太笨了,考了很多年,连个秀才也没考上。 眼看着儿子没希望了,倔强的曾玉屏又把希望寄托到了长孙身上,这个长孙就是曾国藩。 曾国藩的也资质非常一般,读书都是死记硬背,不把上句背会,绝不背下句那种,背完一本再接着背下一本。 有一个有意思的小故事,可以看出曾国藩到底有多笨。

  3. 2023年11月29日 · 曾国藩,于清仁宗嘉庆十六年(1811)生于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一户普通耕读家庭。 其功名之路坎坷,寒窗十二载终于榜上有名。 他的成功逆袭,不只因其懂得变通,更主要源于他善于向王阳明等前人学习。 曾国藩早年致力于学问,其学术研究从历史、古文、书法、理学再到各种典章制度,所涉范围之广。 他原本可以成为像曾亮、何绍基那般的大学问家,但由于仕途顺遂,一路高升,以至于其没有精力再顾及著书立说。 但阴差阳错的是,也正因其仕途成就,而意外地诞生了《曾国藩家书》这部巨著。 曾国藩在攻克天京后,权势极大,功高震主,清朝对其极不放心。 曾国藩为表对清政府的忠诚,一方面解散了自己费尽千辛万苦创建的湘军,另一方面便是将自己多年来的家书一一集结刊行问世,借此向咸丰帝表明忠心,也以此塞弄臣之口。

  4. 24 人 赞同了该文章.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张宏杰.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曾国藩,这是一个我很早就知道的晚清名人。 但我却对他一直绕着走,竟然就因为看了教科书上的那几句偏颇的描写,便荒谬的认为这不过晚晴一腐儒、权贵尔。 但后来只要读到近代、现代史;读到官场、人心,涤帅就总是会出现。 记得最清楚的,便是竟然毛和蒋都很佩服,乃至学习此人,毛甚至说:“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而2000年前后,什么《曾文正文集》、家书、家训,甚至《冰鉴》还和当时极热的《我不是教你诈》都排在了同一个书架上。 于是,在上大学后,很零散的在图书馆翻过几本跟他有关的书,特别是家书,只觉得特别琐碎,也就是些世道人心的老儒之谈。 但直到有一年哈尔滨起了一波反法游行,一节课上老师让大家讨论对此的观点。

  5.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 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清朝战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晚清“中兴 ...

  6. 曾国藩为什么不肯倾覆满清,恢复中华?. 宝连. 研讨和学习传统文化. 关于曾国藩为什么不肯倾覆满清有很多种说法,但大都集中在他为人做事的理念和准则上。. 这里是从民族文化的发展和承传的角度,看朝代更迭的必然,和个人在历史进程中所应该扮演的 ...

  7. 读《曾国藩传》之没有人的生活不面临挫折. 以下均摘自于《曾国藩传》,局部语言有概述总结。. 一、七次科举之痛. 情况描述: 面对连续落第,人们经常嘲笑:祖坟没冒青烟,再怎么折腾也没用。. 荷叶塘的泥腿子曾玉屏梦想成为官宦人家,本来就是痴心妄想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