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文/林媛玉. 一場發生在全臺農持續十年的寧靜革命,改變了農村的樣貌、增加農民的收入、吸引青年的腳步、留住珍貴的在地文化,更醞釀出美麗的產業之花,幫助農村居民重拾在地生活的尊嚴與活力,實現富麗農村的夢想。. 早期臺灣因工商蓬勃發展,許多 ...

  2. 分十年編列1,500億「農村再生基金」. 「農村再生」是銜接「社區營造動能」與「邁向農村多元發展」的重要政策計畫。. 自1999年的九二一震災後重建工作開始,農村的環境改善與再發展策略,即開始納入社區營造和參與式規劃方式。. 2008年總統大選中提出的 ...

  3. 豐年」是為臺灣農民量身訂製的一份雜誌,不僅強調雜誌內容,也考慮當時農村環境及農民閱讀的習慣。 即使「豐年」這個名稱,也經過了很多斟酌,農復會主張用「寶島」,美國新聞處建議用「豐年」,後來在徵求包括農民在內的各方意見後,才決定為「豐年」。 「豐年」半月刊發行初期,採用大型版面和較大的印刷字體,以適應農村中微弱的照明。 為了提高農民閱讀的興趣,插印了很多照片和圖畫。 這也是為什麼請了兩位名畫家來豐年社工作,一位是名水墨畫家藍蔭鼎先生,另一位是版畫家兼雕塑家楊英風先生。 又考慮到當時讀者對中文的閱讀能力,於是在第一及第二年,附有日文譯文或摘要,然後日文摘要逐漸減少,自第五年起全部改為中文編印。 在當時的情勢下,能使中日文併列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那是費了很大的氣力,才爭取到政府特准的。

  4. 如今看到十八重溪流域藍鵲築巢、蝴蝶甲蟲各種生機慢慢回來,螢火蟲棲地漸漸收復,葉家豪總是深深感謝水保局與新市政府拉著大家一起聯手改變。

  5. 聽森林的身世,揭開臺灣大伐木時代的美麗與滄桑. 臺灣約6成面積被森林覆蓋。. 北回歸線橫越,加上近4,000公尺的垂直落差,造就季風林、闊葉林、針闊葉混合林、針葉林等豐富的森林景觀。. 曾經,先民採伐平原淺山的林木燒柴與造屋;深山密林是原住民的 ...

  6. 看見臺灣農村的隱憂,《農村的遠見》總策劃林盛,邀請具30年紀錄片拍攝經驗的金鐘導演劉嵩,率領團隊踏出國門,籌備十年,歷經四年拍攝剪輯,當臺灣的眼睛,盼把國際上農村發展的成功案例帶回來。. 第一季從在印尼峇里島,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具 ...

  7. 船若可以歇息,人就能生長,南竿島四維村的澳口喚作芙蓉澳,馬祖的水產養殖試驗所就位在芙蓉澳,以養殖俗稱馬祖淡菜的 紫殼菜蛤 ( Mytilus edulis ,也稱為紫貽貝、藍青口) 最為出名。. 四維村同時以傳奇海盜 林義和 的根據地聞名。. 林義和過去的石頭屋據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