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6月22日 · 2022年6月22日. COVID-19疫情大規模流行,無症狀確診者潛伏,家用快篩試劑已成為居家常備用品。 感染科醫師提醒,快篩劑測試要以15鐘為準,時間內出現微弱T線有意義;超過十五分鐘才出現,就沒參考價值了。 控制線(C線)出現顏色 代表檢測具參考價值....

  2. 2023年3月16日 · 自3月20日起,COVID-19輕症免通報免隔離,快篩陽性輕症民眾如出現重症警示症狀請立即就醫,確診高風險民眾符合條件仍可開立口服抗病毒藥物. 列印. 發佈日期:2023-03-16.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 (16)日表示,國內疫情持續穩定且處於低點,快篩陽性之輕症或無 ...

  3. 2023年8月1日 · 疾管署指出,COVID-19於今年3月20日起調整病例定義,快篩陽性輕症或無症狀之民眾不須通報也不須隔離,改為「0+n自主健康管理」,即自主健康管理10天或篩檢陰性止。 而8月15起,「0+n自主健康管理」天數由10天調整為5天,即自主健康管理至篩檢陰性或距發病日或採檢陽性日達5天 (無需採檢),建議適用對象包含: (一) 未符合COVID-19病例定義 (併發症)之SARS-CoV-2篩檢陽性輕症或無症狀民眾。 (二) 距離發病日未滿5天但已完成治療之確診 (併發症)者。

  4. 2022年5月25日 · 全台各縣市快篩陽性診療名單一覽表 快篩陽性的民眾,可以選擇到大醫院的防疫急門診、就近有合約診所、衛生所,請醫師協助判讀,為避免有些醫療院所只提供線上看診,務必在前往診所前先致電確認,才不會出門了卻無法看診白跑一趟。

  5. 2022年6月2日 · 本土疫情進入大規模流行階段,為保全公衛防疫及PCR採檢量能,指揮中心宣布自5月26日起「快篩陽性確診」,只要民眾使用家用快篩試劑檢測結果為陽性,經醫師確認就等同確診。 這讓快篩判讀需求增加,比開放前的一周增加約8成。 目前快篩陽性的民眾,可以選擇有開設實體防疫急門診的醫療院所,先致電確認後掛號、找醫師判讀。...

  6. 2024年1月5日 · 我確診了,該怎麼辦? 確診者「0+n」:輕症免隔離. 確診者如為輕症,疾管署宣佈 自2023年8月15日 起「 免通報、免隔離 」, 確診者採「0+n」(n最多為5天)隔離模式 ,如隔離期滿(或提前快篩陰性),則可自行結束自主健康管理、不需特別回報。 雖然無須快篩即可外出,但確診者有症狀請在家休息、減少非必要的外出,如需就醫也可 回歸一般看診流程 ,直接前往醫療院所,依據專業醫師的指示應變。 依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最新公告 (2023/8/1) 所謂的「 自主健康管理 」是指: 無須快篩即可外出,禁止前往人潮擁擠、餐廳內用、聚餐及聚會等活動 。 延伸閱讀: 「自主防疫」和「自我健康管理」差在哪? 帶您看懂防疫7種檢疫強度與6類主要對象. 圖片來源: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7. 2023年3月9日 · 自主健康管理期間,建議有症狀時在家休息,避免不必要外出,無症狀或症狀緩解(退燒至少1天)後可安心外出;外出時請全程佩戴口罩;同時提醒,為降低感染後引發併發症之風險,65歲以上長者、孕產婦、具慢性病或免疫不全/免疫低下病史者等具「COVID-19重

  8. 2022年5月26日 · 如果民眾持快篩檢測卡匣/檢測片實地或視訊就診後,若醫師與病人無法合意以快篩陽性判定確診時,可以現場再執行快篩或PCR檢測。 指揮中心也於5月25日公布調整PCR採檢條件,如符合下列6情況之一,仍可進行PCR採檢。

  9. 2022年6月1日 · 目前快篩陽性的民眾,可以選擇有開設實體防疫急門診的醫療院所,先致電確認後掛號、找醫師判讀。 或是,民眾也可以選擇遠距的線上看診,向有開設通訊診療(或稱視訊診療)門診的醫療院所預約、按時上線。 推薦閱讀:快篩陽即確診全民適用! 家長需留意兒童腦炎8大前驅症狀. 只不過,陽性卡匣必須經過醫師判讀後現場銷毀,才能完成判讀手續,但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務部主任陳錫賢觀察到,不少民眾忘記攜帶快篩陽性的卡匣到醫院,甚至希望以照片證明自身快篩陽性,「但這是不行的! 陳錫賢強調,不論實體防疫門診或通訊診療門診,若要醫師進行快篩陽性判讀,都應該備妥快篩陽性的卡匣,並且寫上檢測日期、姓名。 北醫附醫遠距醫療中心主任劉文琪提醒,若利用通訊診療門診的民眾還需多一個步驟:將卡匣和健保卡放在一起拍照。

  10. 2021年5月25日 · 快篩陽性怎麼辦?. 指揮中心公布完整處置流程. (中央社記者張茗喧、陳婕翎、江慧珺台北25日電)全台篩檢站逐步設置,許多民眾對於快篩後的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