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6月7日 · 去年沒有颱風,今(2021)年梅雨遲到,水庫見底,除了等待降雨,也要把握機會清。. 台灣地狹人稠,要再蓋新水庫很困難,如何讓現有水庫用久一點,雨季時能多裝一點水?. 興建壩體能把水攔下來,同時也會攔住砂石。. 滿,就是水庫壽終正寢的 ...

  2. 水利署 說明, 臺灣因 地形 陡峻、地質特性脆弱及地震頻繁等因素,颱風 豪雨 集水區 挾帶巨量泥 砂 入庫,造成臺灣 水庫 淤積,傳統以挖土機清淤、卡車運輸方式受限道路運輸能量,過去較不重視清淤工作,使得過往存在清淤速度趕不上淤積速度的現象。

  3. 2023年3月7日 · 經濟部今(7)日表示,水庫清淤是延長水庫壽命很重要的一環,水利署去年已清淤1,794 萬立方公尺,為歷年平均值的近三倍,今年目標將提升至1871萬立方公尺,力拚歷史新高,以利提高水庫蓄水量,有助緩解南台水荒。

  4. 2024年1月8日 · 經濟部水利署今(8)日表示, 2023年全台水庫清淤量1,567萬立方公尺為歷年第二高,僅次於2021年的1,767萬立方公尺。 其中,石門水庫清淤量就有450萬立方公尺,為歷年新高、冠居全台水庫。 水利署表示,面對極端氣候造成的大旱,除了建設水庫間的聯通調度管線,讓水源可以互相調度,最重要的是,繼續加強水庫清淤,讓蓄水容量更大,維持供水穩定。...

  5. 2023年3月8日 · 今年水庫清淤目標更提升至1,871萬立方公尺,利用上半年枯水期水庫低水位階段,統計至2月底已清淤157萬立方公尺,執行率178%,汛期前將持續投入更多人力及機具,以提升陸挖能量,以最大化進行清淤工作。 水利署進一步說明,臺灣地質年輕且位處地震頻繁區域,地形陡峻加上重大颱洪事件影響,使集水區土石鬆動,易受沖刷而產生水庫淤積砂源。 近年以整體防淤策略推動水庫減淤工作,透過集水區保育、庫區陸挖、抽泥浚渫及水力排砂等方式,加上各主要水庫防淤或排砂隧道工程改造陸續完成,除維持泥砂進出平衡外,更朝向逐步恢復水庫原有庫容邁進。 水利署發言人:王副署長藝峰. e-mail :a15w240@wra.gov.tw. 辦公室電話:(02)37073000 行動電話:0933-012183.

  6. 2015年9月7日 · 水庫清淤主要有三個方式. 1.陸上機械開挖: 主要方法為挖土機開進水庫蓄水區進行水庫清淤工作。 這個方法的限制是要水位很低,挖土機才開得進去。 另外挖出來的土需要卡車才能載運,沿路會造成居民生活很大的衝擊,所以在進行此工程時,需先與當地居民溝通,一天只能載運幾趟或進出幾輛卡車,才不致於造成居民的不便。 由於挖出來的土,大部分是沒有價值的,所以開挖後的土要放那裡,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圖一 路挖清淤工程(經濟部水利署) 2.浚渫船(抽泥船)水力抽泥: 在水庫裡開艘船直接將泥抽上來。 這個方法的限制是不能在水庫太乾的時候抽,因為如果水太淺連船都沒辦法開。 抽出來的爛泥要經過沉澱讓泥沙與水分離,如何運送、存放也是一大問題。 圖二 水力抽泥工程(經濟部水利署) 3.排砂隧道:

  7. 水利署 強調,近年 氣候變遷 影響加劇,提升既有 水庫 防淤能力及加速清淤已成為工作重點,近年已完成 石門水庫 排 砂 隧道、曾文及 白河水庫 防淤隧道等,另 南化水庫 防淤隧道及 石門水庫 阿姆坪防淤隧道預計110年完工、白河水庫 繞庫防淤工程預計112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