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8月25日 · 在台灣,米象是四種最常見的稻米之一,其外觀特徵也清楚地反映在牠們的名稱中。. 「米象」這個名字清楚地描繪了牠們的模樣,牠們頭部的長像有些類似於象鼻,. 雖然實際上這並非用來呼吸的器官。. 米象的卵呈乳白色橢圓形,. 僅有0.6毫米大小,肉眼很 ...

  2. 2023年7月13日 · 貼文曝光後,有網友回應原po見到的昆蟲是米象,香港滅蟲專家任永強表示,米象一般會五穀類的食物上常見,有可能是因為有米象在穀類食物上 ...

  3. 米象 或 米象鼻蟲 ( 學名 : Sitophilus oryzae ),俗稱 米蟲 、 穀牛 、 象甲 [2] ,中國北方稱為 麥甲 ,古稱 蛘 、 䗘 。 在台灣、日本和世界其他地方均有分佈。 常生活在 穀物 中,會攻擊 小麥 、 稻 及 玉米 等多種 農作物 ,而且繁殖速度快,所以被認為是穀物中主要的 有害生物 。 其 種加詞 「 oryzae 」意為「稻米的」。 特徵 [ 編輯] 卵:約長0.6毫米,乳白色半透明,外形為長橢圓形,一端稍膨大。 幼蟲:體長約2.5~3毫米,身體為乳白色,頭部淡褐色,口器黑褐色。 無步足,腹部肥大但腹面平直,背部彎曲如弓形,有13節體節,各節有許多橫縐紋。 蛹 :幼蟲在成蛹前,胸節會膨大而腹節縮小且伸長,此時色為乳白色。

  4. 2024年4月22日 · 不過,我們在白米中經常看到的黑褐色外觀、約2.53.5公釐大小的米蟲,其實就是「米象」。米象可是「蟲」如其名,擁有如象鼻般的長長嘴巴,將米粒啃咬出破洞後,就能鑽進裡面產卵。

  5. 米象米象鼻虫(学名: Sitophilus oryzae ),俗稱米、穀牛、象甲 [2],中國北方稱為麦甲,古稱蛘、䗘。 在台灣、日本和世界其他地方均有分佈。 常生活在 穀物 中,會攻擊 小麦 、 稻 及 玉米 等多種 农作物 ,而且繁殖速度快,所以被認為是穀物中主要的 有 ...

  6. 米象Sitophilus oryzae)屬於鞘翅目,象蟲科,又名米蟲、谷牛。 是全變態昆蟲,其一生經歷為:卵→幼蟲→蛹→成蟲四個發育形態,是貯藏穀物的主要害蟲,主要寄生在貯存 2~3 年的陳糧中,如玉米、水稻、小麥、高粱和麵粉等穀物,其成蟲啃食穀物顆粒,幼蟲 ...

  7. 2019年3月18日 · 米蟲多用來指會入侵、損害糙米、麥等稻穀的害蟲,常見的米類害蟲之一是米象,褐黑色的外觀顏色,大小在2.5~3.5公釐,具有如大象鼻子的長型嘴巴,用來啃咬米粒,使米粒產生孔洞,成蟲可能進入米粒內產卵,米粒經過啃蛀而不良、壞掉。 米象是常見的稻穀類害蟲。 Photo: freepik.com. 為什麼出現米象? 碾米後、穀倉保存情況、溫濕度可能都是原因. 在米袋中發現米象,可能是稻穀採收前就出現,若採收前稻殼已有破裂,米象有可能趁機進入,不過較少見,目前多以稻米在碾米後,因去除了外層的硬稻殼,米象可咬破米粒在裡頭產卵,再以分泌物封住洞口,因此篩選米粒時不一定能完全剔除到。 如有潛藏已被蟲蛀而帶卵的米粒,裝入米袋後,在溫度、濕度符合繁殖孵化的環境時,米象會開始繁殖生長。 米裡發現米象,還能煮來吃嗎?

  8. 2020年10月4日 · 人們會以「米蟲」來形容好吃懶做的人,卻不知台灣有位碩果僅存、勤勞不懈的「米蟲博士」。. 農業試驗所應用動物組副研究員姚美吉研究米蟲31年,一年到頭走訪全台各地農會榖倉,只為減少米蟲對稻穀的影響,幫所有穀倉守護每一粒稻穀,讓人們能盡情吃下 ...

  9. 米象特徵: 形態: 卵大約0.6mm,乳白色,長橢圓形。. 幼蟲約2.5-3mm,乳白色或淡黃色,無胸足,身形肥短,於米粒中生活。. 米象會在穀粒中造蛹室化蛹,蛹體約3-3.5mm。. 成蟲體長約2.5-35mm,前胸背板布滿橢圓形點刻,背板中間具有無點刻線狀區域,翅鞘上有4個 ...

  10. 米象米象鼻虫(学名: Sitophilus oryzae ),俗稱米蟲、穀牛、象甲 [2],中國北方稱為麦甲,古稱蛘、䗘。 在台灣、日本和世界其他地方均有分佈。 常生活在 穀物 中,會攻擊 小麦 、 稻 及 玉米 等多種 农作物 ,而且繁殖速度快,所以被認為是穀物中主要的 ...

  1. 相關搜尋

    米象蟲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