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農藥防治葉蟎易生抗藥性 藥毒所開發全球首例光桿菌生物製劑 防治率98%更勝農藥. 游 昇俯. 20221101. line. 藥毒所開發發光光桿菌0805 -P2R菌株生物製劑技術,技轉興農公司開發生物農藥,正申請農藥許可證,登記木瓜類葉蟎類防治。. (攝影/游昇俯). 葉蟎危害 ...

  2. 答案是可以的。 植物在遭受病蟲害或高溫、淹水等不良環境時,為了存活下來,它們會啟動類似人類免疫系統的反應,從被病蟲害入侵的部位發出信號傳送到其他未被感染的部位或植株,誘發防禦反應。 目前台灣使用的誘導抗病資材主要為(1)有益微生物:此類群包含用於生物農藥及生物肥料的微生物,如固氮菌、芽孢桿菌、木黴菌及鏈黴菌等,其細胞分泌物或多醣類等特定細胞構造可誘導植物的免疫反應。 (2)甲殼素類:一種由蝦、蟹、昆蟲等甲殼類或蘑菇類所萃取的天然高分子物質,可激發植物的防衛反應。 (3)亞磷酸:一種訊息傳遞物質,可啟動植物防禦系統的小分子酚類物質。 誘導抗病資材研究.

  3. 20180318. 文/雷家芸 圖片提供/楊秀珠. 關於IPM 原文字意分別為「使成一體」(Integrated),指整合各種防治方法,擬定一個合適的防治策略;「害物」(Pest),泛指所有不利於作物生長的生物,包括病害、蟲害、草害、其他有害生物;綜合而成一種管理(Management)方式。 IPM 包括3 項基本原則:將害物族群維持於經濟危害之下,而非徹底滅除;降低害物族群時,盡量採用非化學製劑的防治方法;當藥劑應用已無可避免時,宜選擇對生物、人類及環境影響最低的藥劑。 因此,「整合管理」的定義可解釋為在農業經營系統下,利用多元化防治方法控制害物族群,降低其經濟危害至可接受標準下,意即維持生態平衡的狀態,而非「趕盡殺絕」。

  4. 龍鬚菜病毒病病原為南瓜捲葉病毒菲律賓型花蓮農改場經過研究確認此病是經由粉蝨吸食龍鬚菜葉片汁液而傳播但是龍鬚菜植株汁液不會直接傳播病毒農友採摘修剪龍鬚菜可以放心。 花蓮農改場助理研究員劉亭君表示,粉蝨常見於番茄、洋香瓜,但實際上少見出現在佛手瓜,若農友栽培龍鬚菜有病毒病疫情,可以施用葫蘆科作物防治粉蝨藥劑如賜派滅、第滅寧等,或是苦楝油、礦物油等友善環境資材,也可於田間懸掛黃色黏板沾黏飄飛害蟲。 龍鬚菜栽培隨著植株老化,嫩梢產量明顯下降,一般2至4年需要重新採種,但研究也發現,即使龍鬚菜種瓜本身帶有病毒,但種瓜生長出新的莖蔓卻不會帶有病毒,故此病也沒有種傳疑慮。 劉亭君說,由於龍鬚菜仍有蔓枯病等病害,故仍建議農友選擇健康的田區採種,減少罹病風險。

  5. 藥劑噴灑時機在臺灣有兩種依據,一是農民自身的種植防治經驗,二是國內警示系統發布。 農民依賴前人或過往經驗,容易發生浪費及防治效益不彰,進而發生藥劑殘留的食安問題;而警示系統的發布又面臨專家或專職人員日漸稀少,經驗無法傳承,導致族群密度掌握誤差偏大,以及能夠提供的即時資訊量非常有限。 氣候暖化之下,面對褐飛蝨繁殖加速、發生時期及頻度加劇的情境,防治策略的擬定與決斷都必須簡易快速,才能超前布署,因應從容。 「褐飛蝨智能化監測與警示系統」就是因應上述面臨問題而研發的系統,希望建置一個系統,讓農民與農業專家能夠共同參與使用。

  6. 日前的豪雨不僅造成3,39 8萬元的損失(截至 10月17日下午5點),農友們不但要加速田區積水排除、清園,隨著雨後冒出的大量雜草最讓農友們煩心。 一般果園雜草管理常使用除草劑,但卻不利環境友善耕作的趨勢,因此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建議,農友可以栽種蠅翼草及心葉水薄荷,這種地被植物覆蓋 ...

  7. 蘇力菌省著噴 藥毒所調製玉米高粱害蟲性費洛蒙配方誘殺牠. 農傳媒. 20190527. 農試所除了育種的工作之外,還有一項重點工作,就是留種,農試所研究人員在玉米田進行留種時,都會遇到嚴重的玉米螟問題,過去都是噴農藥陶斯松,以防止亞洲玉米螟危害,因為這些玉米是留種用而非食用,原本沒什麼問題,不過,農試所研究人員不想再噴農藥防治,因此找上藥毒所幫忙。 藥毒所調配了適用的性費洛蒙,大量誘捕成蟲,期中只搭配噴了一次有機農業常使用的蘇力菌製劑,就成功抑制了亞洲玉米螟對玉米的危害。 1次蘇力菌+性費洛蒙誘殺成蟲 顯著降低亞洲玉米螟對玉米田的危害.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