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吳大猷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吳大 猷 ㄧㄡˊ (英語: Wu Ta-You ,1907年9月29日 [2] —2000年3月4日),筆名 洪道 、 學立 , 中華民國 物理學家 、 教育家 , 廣東省 肇慶府 治 高要縣 人,生於 番禺縣 ,曾任 西南聯合大學 教授、 中央研究院 第6任院長。 有「中國物理學之父」之稱.1929年,吳大猷畢業於 南開大學 ,獲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乙種研究補助金,赴美國 密西根大學 研習,1933年得文學碩士,翌年獲哲學博士。 楊振寧 和 李政道 是他的學生。 [1] [3] [4] 生平 [ 編輯] 家世背景 [ 編輯] 吳大猷的家世是世代書香、名門高第。

  2. 吴大 猷 yóu (英語: Wu Ta-You ,1907年9月29日 [2] —2000年3月4日),筆名 洪道 、 學立 , 中華民國 物理学家 、 教育家 , 廣東省 肇慶府 治 高要縣 人,生於 番禺縣 ,曾任 西南联合大学 教授、 中央研究院 第6任院长。 有「中國物理學之父」之稱.1929年,吴大猷畢業於 南開大學 ,獲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乙種研究補助金,赴美國 密歇根大學 研習,1933年得文學碩士,翌年獲哲學博士。 杨振宁 和 李政道 是他的学生。 [1] [3] [4] 生平 [ 编辑] 家世背景 [ 编辑] 吳大猷的家世是世代書香、名門高第。

  3. 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吳大猷先生紀念獎及傑出特約研究員獲獎人專輯格式.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學術研究獎項頒獎典禮網站. 112年度吳大猷先生紀念獎獲獎名單. 吳大猷先生紀念獎遴選作業要點. 共 4 筆資料,第 1/1 頁,. 每頁顯示 筆, 到第 頁.

  4. 吳先生大猷廣東省高要縣人,前清光緒三十三年(一九 七年)九月二十九日出生於廣州市,世代書香,名門高第,祖父桂丹公為清朝進士,翰林院編修,記名御史。. 父親國基公,早年中舉之後,改就西學,曾出使菲律賓;母親關嘉娥,淑慎溫恭。. 先生乃 ...

  5. 吴大猷(1907年9月29日—2000年3月4日),笔名洪道、学立,广东高要人,出生于 广州府 番禺县(今广州),祖籍广东省 肇庆市 高要县水坑乡(今鼎湖区水坑村)。. [16]著名 物理学家 、 教育家 ,被誉为中国物理学之父。. [1-2] 吴大猷民国十八年(1929年)毕业于 ...

  6. 吳大猷一生在物理學研究上成就斐然,他的第一篇論文「最重元素的低能態」,被刊登於1933年美國「物理評論」上,奠定原子和分子研究理論的基礎。 此外他也鑽研原子分子結構及光譜、核子散射、大氣物理、電離體及氣體方程式、統計物理、相對論等,著作除了前述之外,也包括了《量子力學散射論》、《氣體及電離體方程式》、《狹義及廣義相對論》、《近代物理學的基礎》、以及《古典動力學》等。 傑出的成就讓他獲得多項榮譽,包括菲律賓的「麥格賽賽獎」、台灣中國物理學會的「傑出貢獻獎」、總統獎章、霍英東獎等。 此外,他也獲頒美國密西根大學、北京大學與南開大學、香港理工學院以及台灣國立清華大學的名譽博士學位。 台灣科學發展與科學教育的先驅.

  7. 吳大猷(1907年9月29日—2000年3月4日),筆名洪道、學立,廣東高要人,出生於 廣州府 番禺縣(今廣州),祖籍廣東省 肇慶市 高要縣水坑鄉(今鼎湖區水坑村)。. [16] 著名 物理學家 、 教育家 ,被譽為中國物理學之父。. [1-2] 吳大猷民國十八年(1929年)畢業於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