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吳明益(1971年6月20日 — ),台灣跨領域藝術家作家學術與環境活動家為國立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 華文文學系教授。 吳明益的創作以小說、散文為主。

  2. 小說家環境運動參與者現任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 有時寫作、畫圖、攝影、旅行、談論文學,副業是文學研究。 著有散文集《迷蝶誌》、《蝶道》、《家離水邊那麼近》、短篇小說集《本日公休》、《虎爺》、《天橋上的魔術師》,長篇小說《睡眠的航線》、《複眼人》,論文「以書寫解放自然系列」三冊。 另編有《臺灣自然寫作選》,並與吳晟合...

  3. 2022年1月24日 · 近年深受國際矚目的台灣作家吳明益,作品屢經迻譯外文與改編成漫畫、影集,皆普受讀者喜愛與重視。 台文研究者蔡易澄以吳明益為研究對象,認為若將吳明益定位在千禧年後的新鄉土浪潮,恐忽略其出道初期創作的意義。

  4. 吳明益 是我們這時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他的知識地圖異常廣闊,文學之外,對於歷史、自然、科學,都涉獵甚廣,而這些知識涵養都展現在他的創作中。 雖然他的作品擁有巨大的力量與廣大讀者,但他在媒體上卻十分低調,鮮少接受訪問,每年只有固定幾場在獨立書店的演講,也沒有寫專欄,更沒有社交媒體(幾年前退出臉書)。 2020年12月初,我們來到吳明益在永和老家的工作室,這裡有幾十台幸福牌腳踏車與各種修車工具,很難想像這竟是屬於一個作家的空間。 在這個格外誠實的深度訪談中,我們從他少年時期的閱讀開始,一路談到他為何走上寫作之路,到改編成電視劇的《 天橋上的魔術師 》,以及書本在泛閱讀時代的意義⋯⋯先從滿室的老腳踏車談起。 張鐵志(以下簡稱鐵):來談談你的閱讀啟蒙。

  5. 2019年1月4日 · 吳明益為書中六篇小說各繪一幅插畫,重現18世紀科學繪圖風格。 《苦雨之地》 並非傳統定義上的長篇小說,然而獨立的六個篇章經吳明益長年反覆校正,在讀者眼中卻巧妙形成一相互補充的生態圈,彼此完整彼此。 小說裡的角色背負吳明益在現實生活觀察到人心的疲憊、困境、恐懼、未知——比如,人至中年必須面對的病苦流離、島國長期以來的發展模式所可能導致的廢墟景況,又或是,一尊美麗物種的消逝⋯⋯。 他打造一座座帶有末日感的場景,一定程度顯現寫作者對現實世界的絕對厭棄。

  6. 2023年6月12日 · 小說家吳明益近日出版最新短篇小說集《苦雨之地》,本刊特邀4位夙負人文關懷的科學家,推出「科評苦雨之地」專題;刊出隔日,吳明益從創作者的立場,撰文回應,...

  7. 2023年9月20日 · 世台會與歐洲台灣協會9至10日在維爾紐斯舉辦聯合年會,吳明除了在年會論壇上演說、受邀駐點700小時以慶祝維爾紐斯建城700年,並獲安排在著名的「文學家之路」(Literatų gatvė)牆上鑲嵌名牌,與200多位曾與維爾紐斯有淵源的國際藝文名人並列。. 他的演講 ...

  8. 2020年7月27日 · 不過 迪莉婭.歐文斯(Delia Owens) 並不是一般文學讀者會認識的「美國小說家」,而她過去所出版的三部非虛構作品 《我的動物天堂:卡拉哈里沙漠的故事》( Cry of the Kalahari ) 、 《大象之眼》( The Eye of the Elephant ) 以及 《薩凡納的祕密》( Secrets ...

  9. 2020年12月2日 · 吳明益/安靜的演化──我對近幾年台灣自然導向文學出版的看法. 作者: 吳明益 / 2020-12-02 瀏覽次數 (48756) Share. URL. 字級. 1 幾年前,一位訪問者問我,台灣的自然書寫是否正在衰微(正確的用詞我忘記了,但大意如此)? 我說我不以為這樣,台灣的自然書寫正在演化,演化的趨勢是:科普作品會持續出現,且愈見多元,具有感性文筆的科學研究者會更願意寫作「和個人經驗有關」的自然相關著作;而文學出發的作者,會動搖「純文學」的定義,類型文學會更加蓬勃,而也會有愈來愈多喜歡文學的下一代,同時具有難以取代的自然體驗,寫出「根植於台灣」的自然書寫。

  10. 新版《複眼人》上市的前一天,聯合報文學大獎公布本屆得主是吳明益,雖然評選以近年作品為主,但他的寫作路已經走了20年。長篇小說《複眼人》原出版於2011年,觸動吳明益是一則關於公海上垃圾渦流的新聞。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