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4月13日 · 現在,我在國立政治大學擔任老師,教授俄國研究的相關課程。 政大有些科系非常特別,像是我服務的俄羅斯研究所,是台灣唯一的一所。 雖然是俄羅斯研究所,但我們研究所上的課程和研究領域,並不局限於俄國研究,後共產主義國家的民主化研究 ...

  2. 2020年1月19日 · 簡單舉實例來看,有被移送人某甲轉貼分享一篇文章,上頭描述了:我國政府對於日本觀光客補助一團1萬元旅費,拿人民的納稅錢來補助外國人旅遊,令人心痛一事;又或是某乙,於Facebook上發表:伊在路上看見警察在取締攤販,警察說是受某某市長指示來取締的。 就整體社會來看,這兩則言論就彷彿是滄海之一粟,沒有去查詢這些判決,你我可能壓根也沒有聽過,更別說感到恐慌與不安。 當然,所謂社會安寧的判斷並非以「感到不安的人數」多寡來加以定奪,倘如此劃分則人數到底達到多少才算將是一個爭議;更何況,「社會不安寧」的「社會」本不應該只劃地自限在要達到整個縣市、或全國都為之震盪才符合該條文的判準,否則這項企圖阻止使社會秩序被謠言破壞的立法,也將自斷防患於未然之功用,只能在野火燎原時才來亡羊補牢。

  3. 2021年12月31日 · 從旁觀到採訪的深度看見. (攝影/楊子磊) 5年前,來自苗栗卓蘭高中的詹俊宥,透過繁星計畫以48級分錄取台大,刷新錄取台大的最低分數紀錄,一度轟動媒體版面,引來鋪天蓋地的嘲諷。 今(2021)年,詹俊宥已畢業、就職,《報導者》特約記者張嘉恩追蹤這位「最狂」台大生,理解他這些日子經歷了什麼,如何走過標籤、低潮,勤懇地耕耘出自己的價值。 這篇 〈5年前,他48級分繁星上台大〉 ,同時也是今年《報導者》最多人閱讀的報導。 「寫這篇文章,解開了我心裡的許多結,」在Podcast中張嘉恩首度吐露,我們才知道她與詹俊宥同年,當年繁星放榜時,她也是那個看著媒體欣羨詹俊宥遭遇的高三生。

  4. 2018年9月11日 · 升學制度的改革無法解決所有問題. 既然窮小孩、富小孩升上大學的機會不公平,那麼改變升大學的遊戲規則,似乎是直覺的選項。 駱明慶在 「誰是台大學生? (2001-2014)──多元入學的影響」 中,舉出數據說明,在多元入學制度實施之後,台大學生的高中集中度稍微降低(2001-2003年間, 46.6%的台大生來自排名前5名的高中畢業生,在2011-2014則縮減為39.7%)、台大學生來源的地區分布也稍微提高。 駱文發表的2016年,台大透過 繁星推薦 管道錄取48級分的學生,可謂多元入學的經典代表。 多元入學是否真的讓弱勢孩子得到公平的教育翻轉機會? 從台大的案例,看來稍有幫助。 但還有兩個要考慮的新問題產生: 問題一:會不會最能從多元入學受益的,還是非都會區中最優勢家庭的孩子?

  5. 2023年4月13日 · 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除了販賣零食飲料,大學 ...

  6. 2021年11月7日 · 原民生「哥哥、姊姊」般的原資中心專任助理,流動率卻偏高. 原資中心專任助理工作範圍,包含協助來自部落的原民生生活適應、改善都市原住民學生文化認同困難,以及向非原民生做多元文化推廣。. 其中,又以「文化」作為所有工作的核心內涵 ...

  7. 2024年1月25日 ·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中國衛星飛越台灣南部上空」國家警報發布後的週五晚上,台中中央公園集結20個人,背著10至20公斤重的求生物資,步行超過一小時⋯⋯下班後繼續民防訓練的人們說:我住在這裡,自然想守護它。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