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8日 · Intel日前發佈了LGA1851腳位的Core Ultra處理器,代號Meteor Lake-PS,但不是給消費市場用的,而是面向嵌入式和邊緣運算。 事實上,Intel最初規劃了Meteor Lake的桌面版本,腳位就是這個LGA1851,只可惜性能不爭氣,只能委身於輕薄筆電。 iBASE展示了針對嵌入式CoreUltra設計的一款主機板,讓我們看到了LGA1851的真容,整體尺寸其實和12/13/14代Core的LGA1700一模一樣,只是針腳更密集了。 有趣的是,iBASE將處理器的名稱標註為 14代CoreUltra ,這說明Intel最初確實準備把Meteor Lake就叫做14代Core的,只是計畫不如變化。

  2. 2024年5月17日 · 富士毫無意外在今日舉行的X Summit SYDNEY 2024正式對外發表X-T50,最主要特色就是新增軟片模擬轉盤,以及搭載第五代核心元件和支援AI偵測對焦,操作和性能都更犀利。

  3. 2024年5月25日 · 3C新品. AMD Zen5筆電處理器全部改名 不再區分H、HS、U. KKJ 發表於 2024年5月25日 15:30 收藏此文. AMD將在今年晚些時候發佈代號Strix Point的新一代筆電處理器,升級Zen5、RDNA3+、XDNA2三重新架構,計算、圖形、AI性能全面飛昇,名字也要變了。 AMD處理器在Zen時代已經歷經多次命名規則變革,2022年9月剛剛針對筆電移動版制定了全新的體系,按照年份、架構、性能和功耗等級區分,最多四位數字、兩位字母。 按照以往規則,Strix Point應該命名為銳龍8050系列或者銳龍9050系列,但為了突出AI,AMD完全改了。

  4. 2024年5月27日 · 首頁. 評測. 大可玩 AI 新機,Google Pixel 8a 最潮功能全解析! Axiang Chin 發表於 2024年5月27日 16:35 收藏此文. 隨著 AI 人工智慧近幾年突飛猛進的發展,許多技術都已逐步落實在日常應用面上,現代人最不可或缺的「智慧型手機」便有不少 AI 相關技術的加持! 像科技巨頭 Google 旗下的 Pixel 系列手機,就特別強調 AI 的整合性,本期圖說科技就帶大家一探集 Google AI 技術大成的全新「輕旗艦」Pixel 8a。 訂閱T客邦電子日報,升級科技原力! Google Pixel 8a 焦點一覽.

  5. 5 天前 · 首頁. 新聞稿. 線出你的繽紛Style 強韌快充 傳輸編織線 新登場. 科技快訊小天使 發表於 2024年5月30日 12:48 收藏此文. 網路通訊全球領導品牌 TOTOLINK, 將於 6 月正式推出「強韌快充 傳輸編織線」全新系列,包含 Type C 對 Type C 60W/240W 快速充電線、USB-A 對 USB-C 快速充電線、USB-C 對Lightning 快速充電線、USB-A 對 Lightning 快速充電線等多款充電接頭,並以質感莫蘭迪色系呈現,讓消費者自由選色、有感充電,與家人、朋友的連線不再因為沒電而留白。 訂閱T客邦電子日報,升級科技原力!

  6. 5 天前 · 為了能讓系統做出更自然接近人類的作動,主要仰賴長期蒐集駕駛影片建構的資料庫,並透過攝影鏡頭捕捉畫面,再來讓系統處理感知偵測、決策與發送指令進行實際作動。 當然 FSD v12.3 版本還是有存在問題,像是系統與 Google Map 配合程度不夠完整,因此會出現導航不穩定情況,另外也許先前發生過沒偵測到行人不停直接衝撞的情況,因此現在系統較為謹慎即便路口無車/人還是會停車再開。 由於現在 FSD 系統比以往大幅進化,黃仁勳也表示 Tesla 的 FSD 系統在自動駕駛方面可是遙遙領先,的是 FSD 就是使用 NVIDIA 晶片。 先前 Tesla FSD 系統會無法偵測到行人而直接撞上去。 黃仁勳稱 FSD v12.3 版本在自動駕駛方面遙遙領先。 本文轉載自: 車勢文化.

  7. 2024年5月18日 · 首頁. 趨勢. COMPUTEX 2024 Forum 即將登場,科技巨頭齊聚共同見證生成式AI全新發展. 耕陶 發表於 2024年5月18日 07:30 收藏此文. 隨著生成式 AI 時代來臨,今年科技產業呈現多元且百花齊放態勢,2024 年 COMPUTEX 以「AI 串聯,共創未來」為主題,揭露 AI 發展的最新應用與技術。 訂閱T客邦電子日報,升級科技原力! 每年針對當年度最新產業趨勢而舉辦的 COMPUTEX Forum,將於 6 月 5 日於南港展覽館二館 7 樓 701 會議室登場,今年以「Let’s Talk Generative AI(生成式 AI 新賽局)」為主軸,邀請九位國際 AI 專家深入探討生成式 AI 硬體技術與軟體應用,為全球產業提供前瞻而多元的趨勢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