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4月21日 · 從研究員做起,35歲當上副總,38歲當上總經理,劉宗聖如今是全台最大投信公司元大寶來投信總經理。. 旁人看來,他年紀輕輕、升得很快,但是劉宗聖拚命也是出了名的,二十幾歲時曾經有一次出國考察,在搭機回程的十幾個小時裡,就做完厚厚七、八十頁 ...

  2. 2020年12月28日 · 主要原因是能夠當上高階主管,在業界一定享有相當的地位與分量,人脈綿延,手裡握著足以撼動公司根基的大客戶。 要請這些大咖走路,是傷透腦筋的事,不容易呀!

  3. 2024年5月30日 · 好的離職原因有一個重點,那就是要讓公司覺得你提出的原因,公司也愛莫能助。 如果你已經請留停調養身體,也可以直接說「我也休息一段時間了,但還是不確定何時能恢復,所以決定離職」。

  4. 2015年8月28日 · 常聽很多人離職是「落荒而逃」的,因為提辭呈之後被主管或老闆百般刁難,有些會以未完成交接手續為由,一再拖延離職日;有些甚至要求離職後因為公司尚未找到人交接,人手不足必須回公司善後,不答應便扣薪甚至賠償,員工若不想撕破臉,通常只能順從。 巴毛要告訴您,法律可不是這樣規定的! 沒有走不了的公司,只有不放人的老闆. 勞基法規定的離職法定要件,根本沒有交接這項,交接純粹是道義上的責任, 除非是真的因為沒有交接造成公司損失,即使如此也不能用扣薪水的方式,要索賠請公司自己去法院提告、自行向法官舉證。 根據我國勞基法的規定,公司不得以任何理由預扣員工薪水。 到職未滿三個月,當天辭職當天閃人. 我大學剛畢業時工作運很不好,一連換了兩三個工作,還曾經誤入討債公司上班。

  5. 2017年10月27日 · 以下是主管常犯、導致員工離職的5大管理錯誤: 1. 沒有意識到員工的獨特性. 調查發現,主管通常無法在制式的工作內容之外,辨視員工的獨特專長,並好好運用員工的優勢。 好的主管應該要了解自己的員工,知道他們喜歡什麼、擅長什麼,並協助他們把這些才能用在工作上。 歡迎訂閱《經理人》電子報,每天進步1%,一年強大37倍! 2. 拙於與團隊溝通. 維珍集團創辦人理察‧布蘭森(Richard Branson)曾說,溝通是讓世界運轉的方式,溝通讓我們與別人產生連結。 若主管善於溝通,則員工較能與工作、或是主管本人產生連結。 調查也發現,相較於與主管沒有任何連繫的主管,固定與員工開會的主管,能讓員工投入工作的專注度多三倍以上。 3. 拒絕分享公司相關的訊息. 員工討厭主管什麼都不跟他們說。

  6. 2017年5月5日 · 於是我們有了下列的三個論述與一個反思: 第一代的開創精神:要拼,才有得吃. 過去,台灣適逢經濟發展起飛,無數的創業家從無開始,白手起家或黑手頭家,拿著皮包走天下、日以繼夜的打天下;這一代的企業家,靠著「要拼,才有得吃」的開創精神創業。 葉啟田「要拼,才會贏」這首歌發行於1988年(約70年代),正道出台灣第一代企業家的心聲,靠拼命、打下江山,建立企業、也創造台灣無數的奇蹟。 富二代的保守心態:拼了,怕沒得吃. 第一代企業家建立了事業版圖、慢慢累積家產;當然,也不少家長紛紛送第二代到美國學企管碩士(MBA)。 可是,讀了理論、少了實際的運作,往往失去了實做經驗。 眼見家產、財富已有一定的水準,也學了風險的概念;在生活富裕的舒適圈中,卻只擔心創新、可能會失去這一切的美好。

  7. 2020年1月17日 · 2017 年,董事長易騰卻宣布,要裁撤 200 多名員工,等於有三分之二的人都被迫離開,公司經營不善、連年虧損的狀況,一口氣浮上檯面。 事後來看,是營運策略出了問題。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