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3日 · 摘要. {DS} 這幾年間,周遭的朋友陸續來到所謂的「30歲大關」,其中不少人也產生了各種焦慮:30歲了,怎麼還沒有找到攜手共度下1個30年的另一半?. 30歲了,是不是該結婚定下來了?. 30歲了,是不是該有房有車?. 30歲了,職涯是不是該有什麼新突破 ...

  2. 2024年5月12日 · 首先,可以先採取策略,去避開誘惑和使人分心的事物。 舉例來說,假如我們經常因為社交媒體頻繁地提醒而分心,就可以規畫出一段登出帳號的時間,讓自己專心工作。 再來,我們可以用一種健康且具成效的方式,來處理誘惑和使人分心的事物。

  3. 2024年5月11日 · 步驟1》找出自己做這份工作的原因. 寫下自己做這份工作的外在因素,無論是出於薪水高、父母期望,都要據實回答。 然後,試著找出內在因素,比如這份工作最吸引人的地方,以及無法放棄的最大理由。 光這麼做,你就能知道目前的工作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可以判斷是否該放棄這份工作。 即使不能做出決定,至少能在內心掀起一些漣漪。 多數人的狀況會偏向後者,這時繼續下1個步驟就行了。 步驟2》完成小欲望. 我們偶爾會突然有欲望,比如想去看海或大睡一覺。 試著傾聽這些你動不動就壓抑下來的欲望。 儘管它們不會帶給別人傷害,我們卻用盡各種理由阻止自己實現它們。 生活太忙碌、要顧及家人、體力不夠...以各種理由忍下這些欲望,結果養成反面思考的習慣,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為了阻止這件事繼續發生,應該果斷實現欲望。

  4. 2024年5月28日 · 原本我想,投資怎麼會讓生活喘不過氣,是因為虧損太多嗎?. 結果這位大大說,他有堅定地執行「先儲蓄、投資再消費」原則,所以每個月一領到薪水,都是優先轉9成的錢拿去定期定額ETF、股票,等於只剩下1成的薪水(如果薪資是4萬元~5萬元,1個月 ...

  5. 2024年5月30日 · 1. 不要逛街血拚(Shopping)、也不要逛網路商店. 只要不逛,就不會花錢。 2. 在你的能力範圍內過活. 只買那些你付得起的東西,避免舉債消費。 3.好好照顧你已經擁有的. 多想想如何把東西修好,而不是再買一個新的(但咪編必須說,有時候花錢買新的,會比你費盡心力修好還便宜,所以還是要評估一下)。 4.把東西用到完全不能使用為止. 例如可以延長更換物品的年限、在丟掉東西前問自己:「這東西真的完全沒用了嗎? 5.捲起袖子自己動手做. 例如嘗試自己換燈泡、修水管漏水等...,花點時間把有用的技能學起來,既能省錢,又能提升知識。 6.對自己的需求做好計畫. 事前看好自己要的商品,當降價來臨時才可以用最划算的價格買到。 7.好好研究價值、品質、耐用性、多功能及價格.

  6. 2024年5月30日 · 我經由那篇文章,反思起關係中的期待與對待,坦承自己一直期待滿分不漏接的關係,而疏於在關係裡用心對待。 讀者說,從年輕的時候,自己便知道關係是用來對待,而不是期待。 這句話,將我拉回了自己還年輕的時候。 在那個盛夏夜晚依舊可以低於10度的北歐大城,望著同事放在床頭櫃上的那支名錶,我傳了簡訊給身處台北溽暑高溫的男人,加油添醋地描述名錶店的經歷,同事如何花錢不眨眼、又是怎麼義正嚴詞地聲明,自己喜歡的東西,自己負責。 那時,我的心境就是期待,期待男人會接收到弦外之音,猜中我路過櫥窗好幾次、頻頻回首的那個夢幻逸品是什麼,然後在我即將到來的生日,送給我當成意外驚喜。 男人當然沒有這麼做。 和男人走入婚姻之後,我將期待轉化成暗示,暗示還懵懂,就乾脆打開天窗說亮話。

  7. 2024年5月15日 · 以終身醫療險為例,我自己認為,透過定期實支實付醫療險可以把保障拉高,再用投資或儲蓄補足老年之後的醫療風險即可,相信大多數的人都能夠認同此觀點。 有位客戶,堅持買終身醫療,而且他的觀點說服了我。 他是一位爸爸,想幫女兒買終身醫療的原因在於,他認為在女兒還沒嫁出去之前,這是他能為女兒所做的事情。 未來女兒嫁出去之後,夫家能不能好好照顧她,他不知道;但在未來那個時間點,至少當爸爸的,可以明確地讓女兒有一份不需要再繳費的終身醫療——這樣的一個保險商品,變成是一份禮物,也是一份爸爸對女兒的愛。 當然,你可以用很多理由反駁這個論點,但那是你的想法,不是這位爸爸的。 從這個經驗之後,我看事情的角度不再這麼極端,也不會再有什麼最好的商品或最爛的商品,而是只有適不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