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得分
    籃板
    助攻
    本季0.0
    0.0
    0.0
    Nuggets won series 4-1終場
    4月 30日@金塊
    L
    106 - 108
  2. 2024年5月30日 · 領導力專家. 約翰.麥斯威爾. John Maxwell (1947年-)美國作家、演講家、牧師,撰寫了超過60本書,主要專注於領導力。 暢銷著作為《領導力21法則》《從內做起:發展自己的領導力》及《領袖21特質》。 領導者想要建立並維持信任,與正直、溝通兩者休戚相關,如果你不想人們離開你,就需要展現言行一致、心胸開放,並做到值得信任。 領導是當別人都在找藉口時,卻承擔責任。 領導者知道何謂正確方向、正動身往那裡走,並帶領他人. 生活有10%是發生的事情,有90%是我們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 你不需要等到夠優秀了才開始,而是你開始了才會變得優秀。 You don't have to be great to start,but you have to start to be great.

  3. 2018年8月3日 · 在領導力領域頗富盛名的知名作家約翰‧麥斯威爾(John Maxwell)曾表示, 領導者不但是知路人、行路人,更是一位「指路人」,會找到凝聚大家的方法,協助所有人發揮潛能。

  4. 2014年11月23日 ·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哈佛大學教授梅堯(Elton Mayo)、狄克森(William J. Dickson)和羅斯里士柏格(Fritz J. Roethlisberger),於1923~1932年期間,在西方電器公司(Western Electric Company)的霍桑廠(Hawthorne Plant)進行了一系列實驗(分3階段),目的是找出影響員工生產力的因素。 階段一,研究者找來6名負責裝配電話交換器的女工,先讓她們在普通廠房裡工作、記錄產出,做為生產力的「對照組」。 接著安排她們到實驗空間裡工作,其他工作條件都不變,再測量每位女工的生產力。

    • 最適工時/產出比
    • 拜託!為公司好,請勿加班
    • 加班的惡性循環:錯愈多,做愈多

    基於宗教信仰,卡然巴哈一周只工作 6 天,但是他注意到一件事: 雖然他的工作時數較少,事實上卻比別人做了更多的事,而且他所說的別人全是當年那種每天都工作的人。於是,他決定試著一周只工作 5 天,這次他發現自己做的事變得更多了。他說,工作時間太長,做好的事情就會愈少。他告訴麥斯威爾,自己一直很想試試一週工作 4 天甚或 3 天,看看結果會如何,但他不確定公司是否能接受。 當時麥斯威爾與其他的年輕顧問對這樣的想法嗤之以鼻。減少工時?那不就是在偷懶嗎? 但是在麥斯威爾的職涯中,他卻一直記著這樣的想法。身為 OpenView 的創辦人暨執行長,他開始投資一些公司,其中有幾家採用了 Scrum。他聽說 Scrum 是我發明的,而且我們又住在同一個城市,於是他在某天早上邀我共進早餐。享用咖啡與可頌時,麥...

    麥斯威爾決定在 OpenView 導入 Scrum,在全公司上下實施,從投資人員、研究人員、管理高層到行政人員,每個人都屬於一個 Scrum 團隊。最後發生一件 Scrum 所帶來的最棒的事:公司得以知道員工的實際工作狀況,而非他們自己口頭描述的工作狀況。 那時的 OpenView 和許多大企業一樣,在企業文化裡有一股希望員工加班,以及在周末也工作的期待。該公司的成員都很積極,也很有企圖心,但是他們已經愈來愈精疲力竭、愈來愈憂鬱、士氣也愈來愈低落。工作環境太過操勞,有些人受不了就辭職了。但是,隨著公司團隊開始採用 Scrum,麥斯威爾也開始注意到生產力的變化趨勢:花費更多的時間工作,並無法產出更多的成果。 根據他的觀察,生產力的最高點實際上落在比每周工作 40 小時略少的地方。 有了這樣的資...

    但是為何一個人的工時減少,卻能做更多的事呢?表面上看起來毫無道理。麥斯威爾表示,工時太長的人會開始犯錯,正如同我們先前得知的,改正錯誤可能會比創造新事物花費更多的時間。工作超出負荷的員工比較不容易集中注意力,而且會開始影響別人也跟著分心,不久之後他們就會開始做出錯誤決策。 卡然巴哈的直覺是對的。有令人不安的證據顯示,我們做決策的能耐很有限,在我們的精力消耗得愈多、休息時間愈短時,我們做出的決策就會愈糟糕。 (本文出自天下文化網站,原文請點此)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5. 2018年6月26日 · 在麥可 ‧ 路易士(Michael Lewis)所寫的《橡皮擦計畫》一書中,我們可以回到過去,了解行為經濟學的起源。 3 個因素,讓你的直覺產生「偏見」 1969 年,康納曼和特莫斯基在以色列的希伯來大學,擔任心理系教授。

  6. 2018年3月5日 · 第一是,如果有個地方發生一種致命的罕見疾病,被傳染的機率是 1/1000,身在這個地區的你,願意出多少錢來買這劑解藥? 另一個問題是,大學附設醫院的研究人員想製作這個罕見疾病的解藥,需要志願者冒著 1/1000 的感染機率到該地。 你覺得最少要拿到多少錢,才願意參加這個研究? 這兩個問題都在問「活命的 1/1000 機率值多少? 」照理說,受測者評估的價格應該相去不遠。 但是,在第一題裡,大部分的人不願意付出超過 2000 美元;在第二題裡卻認為至少要拿到 50 萬美元才願意參加實驗,甚至許多受試者回答,「無價! 給多少錢都不參加。

  7. 2020年7月22日 · 1. 打造團隊「歸屬感」,滿足員工的心理需求. 在《串聯型成長:利用腦科學的力量駕馭任何事》(暫譯,原文為 Wired to Grow: Harness the Power of Brain Science to Learn and Master Any Skill)一書中,作者布里特.安德莉塔(Britt Andreatta)認為,人類需要工作的三大核心理由就是生存、歸屬感與成就感,原理類似於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當人類達到的對生存的基本需求,可以吃飽喝足,有遮風避雨的地方之後,就會開始尋找能夠被接納的地方,接著透過學習與成長變成更好的自己。 而隨著世界進步,大部分人的生存基本需求都能夠得到滿足,讓人們轉移到下一層的需求,因此打造歸屬感,就成為高情商領導者的必備工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