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得分
    籃板
    助攻
    本季7.8
    8.3
    2.5
    Pacers won series 4-3終場
    5月 19日vs溜馬
    L
    109 - 130
  2. 2020年5月29日 ·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從小就專注於靜態活動,不輕易和同儕交往,有科學家認為,他可能有輕度自閉症。 愛因斯坦在《 我的世界觀 》(《The World As I See It》)中自述,他向來就是獨行俠,且對他來說,「獨處」的重要性與日俱增。 正是這樣的特質,使他不容易受到旁人的意見、習慣左右。 例如,他很尊敬艾薩克.牛頓(Isaac Newton)和電磁學大師詹姆斯.馬克士威(James Maxwell)的研究成果,但也清楚知道兩人的論點有矛盾之處,最後他跳脫出兩人的框架,才推導出狹義相對論。 英國物理學家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曾點評,愛因斯認為過去的理論架構並不重要,願意拋開老舊思維,才能提出創新、突破性的論點。

    • 「高度自我效能」是什麼意思?
    • 共同特徵一、自負的獨立性格,社會分離感
    • 共同特徵二、理想主義,做事充滿動力
    • 共同特徵三、熱愛挑戰權威,厭惡被制約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根據國教院雙語詞彙解釋,自我效能由心理學家 Albert Bandura 提出,指個人對自己具有充分能力完成某事的自信心。自我效能與個人擁有哪些技能無關,而是自我判斷的能力,決定了個人在特定情境中的行為、思維方式、以及情緒反應。 高度自我效能的人,能夠增加個人與整體的成就與利益,他們會將困難任務當作磨練,面臨失敗時,會認為是自己努力不夠或缺乏知識技能,這會促使他們更加努力;但低度自我效能的人面對困難任務會首先懷疑自己能力,先考慮自身缺點與面臨到的阻礙,列出各種可能導致負面結果,而不是去思考克服困難或成功的方法。 確實發明家都有讓人嘖嘖稱奇、不可思議的高度智慧,但單憑智力並不能連續不斷帶來點子,勢必還有其他共同點讓他們變得比常人古怪、擁有比常人更獵奇的判...

    首先,這 3 人都表現出強烈的「社會分離感」。當馬斯克還是個小孩時,他是班上個子最小、經常被欺負的「超級書呆子」,加上家庭常搬家,馬斯克去過 7 所不同學校就讀,因而難建立牢固的社交關係──最後他在 12 歲編寫銷售了他人生第一部電子遊戲。其實書呆子比你想像的還要有信心,他也知道你正在恥笑他,而你的恥笑絲毫不會影響到他。 至於賈伯斯?他固執又有點粗魯的個性也讓他難以維持親密友誼,他是天才,但他也非常木訥(可能會讓你尷尬的那種);那愛因斯坦呢?好吧,這位離經叛道的世紀天才自己曾說過,他從來不曾全心全意對待他的國家、朋友、至親家人,他唯一未失去過的是距離感與孤獨感,他一直是人生道路上蕭索的旅行者。 Melissa Schilling 表示,這 3 人深刻認知到自己與世界格格不入,所以他們也不遵守...

    其次,賈伯斯、愛因斯坦和馬斯克在個人職業生涯中都表現出理想主義。賈伯斯想要徹底改變電腦思考的方式,愛因斯坦希望找到宇宙如何運作的簡單真相,而馬斯克不只希望人類完全脫離化石燃料,還想前往火星建立殖民地拯救可能在未來瀕危的人類。 他們有理想、又有動力去做這些事情,所以他們只會更加努力工作,面臨批評時也能堅持自己目標。當然值得一提的是,CNBC 報導指出,賈伯斯、愛因斯坦和馬斯克都來自富裕家庭,這也是促使他們敢放手去做的養分來源。

    第三,這 3 人都對正規教育感到惱火。雖然愛因斯坦於數學、物理方面極有天賦,但他熱愛挑戰權威、三不五時和老師發生摩擦、還是上課遲到大王,老師們大概都認為這就是一坨叛逆又扶不上牆的爛泥(然後瘋狂當掉他)。 賈伯斯也有過人智商,他在小學四年級就參加高中十年級考試,而他上大學中途輟學,但這並不代表他離開校園,相反的,賈伯斯繼續留在學校上他有興趣的課程;馬斯克更不用說,憑著驚人記憶力披荊斬棘,上大學時他基本上很少上課而是直接參加考試。 但這些例子不代表正規教育不重要,也不能斷定他們並沒有從正規教育中受惠,但能肯定的是,這些天才都看到了正規教育的制約結構,並且直截了當地選擇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本文出自科技新報)

  3. 2017年10月25日 · 2017-10-25. 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所副教授 王安智. 吳瑄庭 / 製圖. 為何他願意賭上身家,當眾燒掉萬雙球鞋? 從豐泰鞋廠看組織變革的成功關鍵.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1977年,尚未成為世界級企業的NIKE,來台灣尋找合作夥伴。 參觀二十幾間鞋廠,大多數都無法使NIKE滿意,少數滿意的卻也看不上NIKE。 最後,情定當時由一位年輕人王秋雄所管理的斗六鞋廠:豐泰。 日後NIKE飛黃騰達、台灣製鞋業大幅度出走等,都不影響雙方緊密的合作關係。 豐泰內部設有與NIKE密切合作的研發中心,每六雙NIKE球鞋就有一雙來自豐泰,不但豐泰逐漸成長為台灣製鞋龍頭,根據媒體報導,豐泰更引薦許多台灣企業加入了NIKE的供應鏈。

  4. 2016年8月29日 · 他名列全世界25位最具影響力的管理學思想家,也被選為全球40位40歲以下最佳商學院教授,以及世界經濟論壇「全球青年領袖」,格蘭特擅長挑戰既有主觀價值論。 美國心理學會讚譽格蘭特:「改變了我們對工作動機的既有認知,並點出了人際關係可帶來無所不在、強而有力的激勵因子」。 他的第一本書 《給予》 (GIVE and TAKE)出版後,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並入選亞馬遜、《金融時報》年度最佳好書、《哈佛商業評論》以及《華盛頓郵報》推薦給領導者需讀之書。 被譽為「正向心理學明日之星」的他,研究範疇在於「中性性格」理論。 依據他的研究,超過一半的美國人是中間性格,僅有三分之一的人是極度外向型或極度內向型。 歡迎訂閱《經理人》電子報,每天進步1%,一年強大37倍!

  5. 2008年4月21日 · 所謂的「80/20法則」,是指在原因和結果、努力和收穫之間,普遍存在著不平衡的關係,譬如80%的利潤由20%的顧客帶來,80%的財富集中在20%的人手中。 歡迎訂閱《經理人》電子報,每天進步1%,一年強大37倍! 反過來講,在大多數人所做的努力中,80%的付出僅能帶來20%的結果,這種現象可說是無處不在,時時刻刻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和工作。 換句話說,這個世界並不是以我們想像的對等方式運行,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並不能解釋現實世界中大部分的情況。 《80/20法則》一書的作者理查˙柯克(Richard Koch),在著作中一針見血地指出,「如果找出關鍵的20%,然後善用這部分,並將多數資源分配給它運用,那麼豈不是可以做得少卻賺得多? 用影音、音頻吸收一本書!

  6. 2020年8月31日 · 台積電是絕佳案例. 一般來說,企業因專注現階段消費者的需求,不斷增加、優化功能,推出規格更好的延續性創新(sustaining innovation),像是 iPhone 自第一代推出以來,到現在已推出至 iPhone 11。 破壞式創新指的是,產品或服務性能剛好、價格便宜,吸引那些市場龍頭沒看在眼裡的客群,逐步進攻,等到大企業意識到威脅,卻為時已晚,而後進者最後也因此趕超產業龍頭。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下稱台積電)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陳忠仁解釋,在台積電創立之前,傳統的半導體廠一手包辦晶片設計、製造、封裝、測試、銷售。

  7. 2014年11月23日 · 這也呼應了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所提出的人類需求層次(由低到高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當實驗者的態度友善,讓女工覺得受到尊重,她們不僅願意接受指示,生產力也提高了。 在霍桑實驗之前,管理學的主流是泰勒化的科學管理,將每項工作細分成個別動作,以標準化管控,員工被當成生產線上的螺絲釘,只有經濟和肉體上的需求。 梅堯則提出了「社會人」假說,認為人的工作也有社會需要的動機,管理者需要尊重員工的人格,滿足員工的精神需求,才能有效激勵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