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得分
    籃板
    助攻
    本季0.8
    0.3
    0.0
    Pacers won series 4-3終場
    5月 19日vs溜馬
    L
    109 - 130
  2. 2022年11月28日 · 2022 年 11 月 22 日,肯德基傳奇 CEO 約翰.布朗(John Y. Brown Jr.)去世,終年 88 歲。 布朗是美國肯塔基州人,於 1979~1983 年擔任肯塔基州第 55 任州長,同時也是 NBA 著名球隊老闆、全球知名的美國企業家。

  3. 2022年3月14日 · 《花生》漫畫的主人公,是名為查理.布朗(Charlie Brown)的小學生,劇情講述了包含布朗的妹妹莎莉、同學露西、露西的弟弟奈勒斯等人的故事,史努比則是布朗的愛犬,是一隻有自己獨特思想、擬人化的狗。

    • 迷思1:「需求金字塔」是馬斯洛提出的?
    • 迷思2:需求層級必須一層層進階?
    • 迷思3:生理需求未滿足不會想追求其他?
    • 迷思4:只要滿足需求,就會主動追求成長?
    • 迷思5:需求層次全部滿足,就不會再有其他欲望了嗎?

    在馬斯洛撰寫的論文或著作中,從未用金字塔圖或其他示意圖解釋需求層次理論,以圖表呈現的形式,皆是各領域專家、學者方便傳播的手法。 1. 金字塔型:以最廣為流傳的金字塔圖來說,其實是管理顧問查爾斯.麥克德米德(Charles McDermid)在 1960 年代於《Business Horizons》提出,用來闡述企業策略應滿足員工的需求,以此激勵人心。 麥克德米德認為,企業想要以最低成本激發員工的最大動力,就得先評估員工正處於什麼層次的需求,調整對應的福利措施,而金字塔展現的層級概念,恰好符合戰後美國社會提倡的資本主義,迅速為管理界接受。 2. 俄羅斯娃娃型:《顛峰心態》提及,英國人本心理治療學家約翰.羅文(John Rowen)認為,俄羅斯娃娃更貼近需求層次理論的階層概念,每一個娃娃都包覆了...

    如果以金字塔說明需求層次理論,容易落入闖關打怪的思考陷阱,誤以為一種需求獲得完全滿足後,另一種需求才會出現。 馬斯洛強調,人性的發展是漸進式的,不是一個需求滿足了才會進展到下一個層級。應該是假設基本需求 A 得到 10% 的滿足,需求 B 這時不一定會出現,而當 A 得到 25%,需求 B 可能浮現 5%,以此類推。隨著層級上升,愈高階的需求愈難達到,人們也會因為處在不同的工作、環境、生活狀況,又退回上一層的需求。 馬斯洛舉例,一個正常人的需求層級組成可能是 85% 的生理、70% 的安全、50% 的愛、40% 的自尊、10% 的自我實現,依據個人的心理狀態差異,比例並不固定。

    根據馬斯洛的研究,大部分的基本需求都是按照生理、安全、愛與歸屬、自尊、自我實現排列,但是也有例外。比如說,有些人會為了保有自尊,寧可失去工作,不為五斗米折腰就是這個意思;經歷半年多沒有生活費的日子,或許就願意放下自尊,重返職場也不一定。又例如,有人會從與他人建立友誼(愛與歸屬),獲取努力的勇氣,有人則是尋求別人的讚美(自尊),補給前進的能量。 換句話說,滿足基本需求的序列會因文化、環境、個人等因素,而有變化,就算同屬一個社會或同一個人,我們在成長的同時,重視的需求也會因性格和經驗的結合,改變優先順序。

    即使需求層次的排序會不斷變動,所有的需求背後都能歸納2大類別:匱乏(deficiency)與成長(growth)。 馬斯洛主張,想成為一個「完整的人」,也就是追求更好的自己、更美好的生活,得先滿足匱乏,才有餘裕追求成長型需求。 馬斯洛認為,食物、安全、愛與歸屬和自尊是維持生命必須的要素,當這些需求缺乏滿足,我們會啟動防衛機制來脫離痛苦,甚至不惜傷害他人。唯有滿足了匱乏動機,才不會受到恐懼、焦慮、懷疑支配,進而衍生出成長動機,亦即自我實現,幫助我們探索人生,學會如何善待自己與他人,享受生命的樂趣和喜悅。

    距離馬斯洛首度發表需求層次理論 16 年後,他將人的需求從 5 個層次,擴展為 8 階段模型,依序為生理、安全、愛與歸屬、自尊、認知(cognitive needs)、美感(aesthetic needs)、自我實現、自我超越(transcendence)。 人首先會尋求基本需求(生理、安全、愛與歸屬、自尊)的滿足,生理得到安全感之後,動機強度逐步下降,轉向成長需求(認知、美感、自我實現、自我超越),也就是心靈的充實。 馬斯洛假定人天生有好奇心,對未知會產生分析、理解的衝動,認知需求在嬰幼兒晚期和兒童期最明顯。 從人類史上來看,也有不少人冒著風險或生命危險,堅持挖掘真相、創造改變。早期如天文學家尼古拉.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不畏教堂勢力,憑藉對宇宙的好奇心,研究並提...

  4. 2023年11月29日 · 「手裡拿著鐵鎚的人,看每個問題都像釘子。」這是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常用的諺語,意思是 只想用一種工具試圖解決所有問題,肯定行不通,必須擁有多種工具,才能想出更好的解決之道。

  5. 2016年11月29日 · 英國第一所管理學院-倫敦商學院共同創辦人查爾斯.韓第(Charles Handy)在1980年代所提出的「第二曲線」(The Second Curve),藉以說明組織得在第一項優勢還在高峰時,找到另外一條出路,讓組織在向下墜落之前,得找到第二個成長動能。

  6. 2007年1月15日 · 在當代眾多的管理思想家當中,最常被人和大師杜拉克(Peter Drucker)相提並論的,莫過於查爾斯‧韓第(Charles Handy)。. 多才多藝、思想淵博的韓第不僅有「英國杜拉克」的美譽,在他的眾多著作中,也有一本書經常被拿來和杜拉克的名著《斷絕的時代 ...

  7. 2018年5月3日 · 一、單純化. 絕頂聰明的成功人士都有一個很有趣的特點,他們通常是已經搞懂「成功的正確途徑就是把事情變單純」這道理的人。 蒙格說,這個道理連想都不用想,只要能領會這個道理,就已跨出成功的第一步,他寫道: 「我個人最有幫助的概念是:最好是把問題單純化,先決定『不用思考』的大問題。 這個道理看似淺顯易懂,但當所有人都忙著尋找複雜的解決方案,自然沒有人能夠體會單純的美好。 被很多人奉為人類史上最聰明的人之一的愛因斯坦,也用單純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愛因斯坦不會試著以非常具體的數據來解答問題,而會尋找非常廣泛、宏觀且能適用於其他大局理論(big-picture theories)的單純原則,來創造真正具開創性的成果。 每個投資人應該都要有能力以一段類似六十秒電梯行銷台詞的說詞,來清楚解釋自己的投資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