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得分
    籃板
    助攻
    本季11.8
    9.9
    2.1
    終場
    4月 14日@76人
    L
    86 - 107
  2. 2024年4月2日 · 它採用18通道(Link)的高速差分訊號對(High-Speed Differential Pair),能夠提供總共高達1.8 TB/s的雙向頻寬(即單向為900 GB/s),最高能支援576組GPU相連,遠高於前代的256組GPU。 第5代NVLink的頻遠遠高出PCIe Gen 5x16的14倍,其1小時的雙向傳輸量總合約為6.32 PB,大約等同於18年4K電影串流的資料量,或是11組Blackwell GPU之間的傳數量總合就與整個網際網路相當,對於執行大型AI模型的效能表現扮演重要角色。 (若下方表格無法完整顯示,請點選我看 )

    • 規格表不告訴你的事
    • 3.0 傳輸倍增
    • 導入展頻時脈
    • 成敗主因皆展頻
    • 11 產品先中槍

    筆者並非負責儲存裝置的編輯,最初對於USB 3.0的細部規格並未深入研究,直到前幾個月借測D-Link DIR-868L這款採用BCM4708新款晶片的無線路由器時,發現網頁管理介面選單中提供了關閉USB 3.0的選項。 照常理來說,插入USB埠的裝置,如果支援USB 3.0就會自動運作於USB 3.0模式,若僅支援USB 2.0,則因少了USB 3.0多出的5根針腳,當然就不會運作在USB 3.0模式。這一切都在裝置插入USB埠的那一刻決定好了,不必使用者手動調整。不過就在觀察USB論壇官方網站上的報告時,發現的確有關閉USB 3.0的必要性。不過想了解其中原理就必須從頭說起,首先來看看USB 3.0是如何傳輸的。 ▲實際上量測USB 3.0的頻譜,可看到2.5GHz一直到直流部分皆有訊號...

    大家所熟知的USB 2.0使用4根接腳,除電源和接地各用去1根外,剩下的2條線材負責傳輸訊號,採用稱做差動訊號(Differential Signal)的方式傳輸。與1根訊號1根接地的傳輸方式比較,差動訊號同時在2根導線上傳遞訊號,訊號振幅相同、相位相反。 這麼做有4大好處,首先就是抗干擾能力佳,因為外來的電磁干擾同時作用在2條導線上(共模雜訊),兩者相減之後的值不變;再來則因傳遞相位相反的訊號,2條導線產生的電磁場相互抵消,對外電磁干擾小;再者則是因為以2條導線正負號交替作為判斷依據,而非採用電壓判斷,因此比較不容易受到零件溫度變化影響;最後就是差動訊號的電壓改變幅度可以做到比較小,降低裝置耗電量。 USB 2.0傳輸速度為480Mbps,所以差動訊號必須為240MHz,USB 3.0則是...

    運作頻率越高,溢散出的電磁波較容易干擾其他電器,因此USB 3.0導入了高頻運作時經常會使用的展頻時脈(Spread Specturm Clock)解決。展頻對於訊號傳遞來說有好有壞,在此USB 3.0主要是擷取其好處,把原本集中在2.5GHz頻率的能量往上和往下延伸,讓原本存在於2.5GHz的能量降低,能量降低也就代表輻射出去的電磁波降低了。 USB 3.0以2.5GHz為中心,頻譜能量呈現Sin函數的絕對值分布,下次出現能量集中的地方為三次諧波7.5GHz,所以在USB 3.0線材規範中都有針對7.5GHz訂出要求。

    看到2.5GHz不知道各位讀者有沒有很熟悉?目前廣泛使用的無線傳輸技術大多集中於2.412~2.462GHz這個ISM頻段之間,802.11 b/g/n、藍牙、或是其他使用私有無線傳輸技術的滑鼠鍵盤都在這個頻段之內,跟USB 3.0差動訊號2.5GHz相當靠近。USB 3.0展頻之後的能量分布很不幸的覆蓋到2.4GHz頻段,而且原本單一的2.5GHz干擾展頻後,變成從直流到數GHz的寬頻干擾,無法使用濾波器完整濾波。 USB論壇針對此一現象,也僅能呼籲製造商將遮蔽做好,從USB插槽、線材、直到外接裝置端都需要做屏蔽接地的動作,盡量壓低輻射出來的電磁波。 ▲插上USB 3.0裝置之後,雜訊部分比未插入之前多了約20dBm。(圖片來源:Intel文件327216-001)

    如同開頭文章所言,因為Broadcom BCM4708網路SoC晶片的出現,加入了USB 3.0連接埠,使得產品天線和連接埠相當接近,因而惡化了這問題(訊號強度與距離呈現2次方反比),迫使廠商不得不加強USB 3.0埠的遮蔽,或是直接在網頁管理介面裡提供關閉的選項,以避免無線網路速率下降或是連線範圍縮小等問題。 另一方面隨著USB 3.0控制器內建在筆電晶片組當中,數量也越來越多,使用者把儲存裝置或是無線接收器插在USB 3.0埠的機會大增,無線接收器的天線直接緊鄰干擾源,不用筆者敘述也知道這是件很糟的事。

  3. 2020年11月16日 · Intel NUC 9 極致套件 Ghost Canyon 的整機大小約 5 公升左右,若以效能表現來說,應該是同級產品之最,且產品的外觀也獨具個性,外觀顏色為金屬灰,帶來十分沉穩的視覺效果,而機身兩側的大面積網狀開孔除了確保散熱效果,更加入了蜂巢式紋路與醒目的白色骷髏圖騰,更讓人感受到它的霸氣外顯。 Intel NUC 9 極致套件 Ghost Canyon 的外箱設計極為精緻,全黑色的襯底搭配橘黃色的 Intel Nuc 文字看起來十分簡約但卻有著精品質感。 外箱後側可看到產品名稱與規格特色。 外箱側邊也可看到 Intel Core i9 的規格貼紙。 外箱底側有著更為詳細的規格說明,以及代理商捷元的商品規格暨保證卡標示。

    • Nic Claxton1
    • Nic Claxton2
    • Nic Claxton3
    • Nic Claxton4
    • Nic Claxton5
  4. 2019年10月3日 · 作者. R.F. 誤入叢林的小白兔,每天爬樓梯到七樓的白癡,幻想自己很瘦的豬,一放假就睡死的bed potato。 IEEE 802.3bz NBASE-T 於 2016 年正式推出,在現有 Cat.5e 或是 Cat.6 網路佈線環境之下,可於 100 公尺距離提供 2.5Gbps 和 5Gbps 速率。 這麼多年過去,Aquantia 為最大推手,其它廠商或多或少也提供一定程度的支援,但有了 Intel 的加入,或許能夠如 Wi-Fi 6/802.11ax 快速壓低成本。

  5. 2019年7月1日 · 進入 802.11ax 世代,無線網路路由器解決方案依舊是由 Broadcom 打頭陣,多家廠商已在消費市場推出相關產品,但除了仰賴手機廠商導入相容晶片,一般電腦也有亟欲轉進高速、多工、善用頻譜資源 802.11ax 的理由。 引頸期盼許久,消費市場第一張 802.11ax 網路卡由 Intel Wi-Fi 6 AX200/AX201 打頭陣,一反 802.11ac 時代牛步。

    • Nic Claxton1
    • Nic Claxton2
    • Nic Claxton3
    • Nic Claxton4
    • Nic Claxton5
  6. 2015年8月17日 · 做法就是判斷電晶體是否有電流流通。 當在 Gate 端(綠色的方塊)做電壓供給,電流就會從 Drain 端到 Source 端,如果沒有供給電壓,電流就不會流動,這樣就可以表示 1 和 0。 (至於為什麼要用 0 和 1 作判斷,有興趣的話可以去查布林代數,我們是使用這個方法作成電腦的) 尺寸縮小有其物理限制. 不過,製程並不能無限制的縮小,當我們將電晶體縮小到 20 奈米左右時,就會遇到量子物理中的問題,讓電晶體有漏電的現象,抵銷縮小 L 時獲得的效益。 作為改善方式,就是導入 FinFET(Tri-Gate)這個概念,如右上圖。 在 Intel 以前所做的解釋中,可以知道藉由導入這個技術,能減少因物理現象所導致的漏電現象。 (Source: www.slideshare.net )

  7. 2023年12月27日 · ASRock Industrial表示NUC Ultra 100系列受益於Core Ultra系列處理器提供的完整解決方案,能夠在娛樂、生產力、數位票亭、數位看板、商務、嵌入式應用等領域提升AI的效益,落實邊緣AI與AioT等概念。 #主機板 #迷你電腦 #asrock industrial #core ultra #nuc ultra 100 #nuc-155h #nuc box-155h、nucs box-155h. ASRock Industrial的NUC-100系列主機板與NUC BOX-100、NUCS BOX-100系列迷你電腦,搭載Intel最新Core Ultra系列處理器,強化AI運算與相關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