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0月28日 · 2019-10-28. 陳 鈞凱. 止痛藥 癌症 癌症疼痛. 字級. 台北榮民總醫院麻醉部疼痛控制科主任宋俊松。 (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張華安/專訪報導. 像針在刺、火在燒,突然遭到電擊一樣,甚至於就像有把尖刀在骨頭裡戳啊戳的,這些一般人聽來不明究理的描述,聽在台北榮民總醫院麻醉部疼痛控制科主任宋俊松的耳中,卻可能扮演救命關鍵,因為發生在癌症患者身上的不同癌症疼痛,就得靠這樣的蛛絲馬跡找對疼痛種類,擊退痛點。 癌症疼痛有多普遍? 臨床統計,約有4到6成的癌症患者都發生過癌症疼痛,且成因複雜,從神經性疼痛、傷害性疼痛到混合型疼痛都有,依發生時間長短更有急性疼痛、慢性疼痛與突發性疼痛之別。

  2. 2024年3月8日 · 阿茲海默氏症或帕金森氏症的主流治療藥物為乙醯膽鹼酶抑制劑AChEI),目前國內健保有條件給付用於輕度至中度的阿茲海默症失智症楊玉婉解釋乙醯膽鹼是跟學習力和認知功能相關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而失智症病人的乙醯膽鹼濃度是減少的所以透過藥物來抑制分解乙醯膽鹼的酵素減緩代謝速度就能讓濃度上升延緩惡化讓退化速度不要這麼快精神行為症狀也不會這麼多。 但治療要見效,得達到「有效劑量」,偏偏受限於錠劑、膠囊的劑型限制,很多病人在最低劑量到有效劑量的調整過程中,從第一顆藥到第二顆藥,劑量可能瞬間翻倍,冒出噁心、嘔吐、頭暈等副作用,嚇到拒吃,不敢再嚐試。

  3. 2020年10月13日 · 18歲少年吃抗生素治青春痘卻爆肝亡! 長庚破解命基因. 2020-10-13. 陳 鈞凱. 抗生素 藥物過敏 長庚. 字級. 分享. 磺胺類抗生素撲菌特錠(Baktar)可能引發嚴重藥物過敏反應。 (照/長庚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常用藥物卻藏致命危機。 門診就有一名女大生,因青春痘困擾服用撲菌特錠抗生素,沒想到竟引起嚴重藥物過敏反應,全身紅腫、發燒,併發猛爆性肝炎,差一點得換肝。 這並非特例,因為磺胺類抗生素撲菌特錠(Baktar)是台灣藥害救濟排名前十大常見藥物,長庚研究團隊今(13)日則宣布找到其過敏基因了。

  4. 2021年9月17日 · 2021-09-17. 陳 鈞凱. 中秋 柚子 藥物交互作用. 字級.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香甜的柚子,是中秋節免不了要嚐上幾口的應景水果,一般人多少知道柚子內因為含有與葡萄柚相似的呋喃香豆素(furanocoumarins)成分,可能導致藥物不良反應,但一般人常忽略的是,藥師警告,其抑制藥物代謝的作用可長達數小時甚至兩、三天,所以即使吃了柚子後再間隔服藥,也無法完全避免交互作用的發生,尤其是正在服用7大類藥物的民眾一定要小心再小心。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藥劑科藥師柯瑩蓮指出,呋喃香豆素這成分會干擾人體的CYP3A4酵素,而CYP3A4酵素是身體中一種重要的代謝酵素,主要存在於肝臟和小腸。

  5. 2024年1月22日 · 2024-01-22. 陳 鈞凱. 紅海危機 缺 薛瑞元. 字級.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近年來屢爆「缺」消息,衛生福利部部長薛瑞元今(22)日指出,食署統計,目前國內僅有9項藥品找不到替代藥品,屬於真的「缺」,但食署已經陸續徵得替代藥品專案製造或輸入;薛瑞元說,大部分傳出缺的消息,其實是民眾堅持要用某廠牌的藥品,這只突顯出台灣民眾或醫師對於原廠的迷思還是根深蒂固。 食統計,國內自「藥品供應通報處理中心」成立以來,共接獲600餘件藥品短缺通報案件,辦理至去年12月31日,經調查評估多為無短缺或有建議替代藥品,僅9項為國內無替代藥品。

  6. 2023年8月2日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正值暑假出國旺季不少台灣民眾出國第一件事就是狂掃貨尤其愛買各種維他命或藥粧產品但食藥署今2日提醒部分民眾不熟悉攜帶藥品醫療器材入境的規定常常踏到地雷挨罰像是消費者相當喜愛的日本合利他命在台灣歸類不是維他命而是藥品而各種可愛造型的OK繃合計也不准帶超過60個),一旦違反限量規定通通得面臨新台幣3萬元起跳的罰單。 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吳明美表示,返國入境旅客攜帶藥品,必須注意「入境旅客攜帶行李物品報驗稅放辦法」限量規定。 屬於非處方藥者,每種至多12瓶(盒、罐、條、支),合計以不超過36瓶(盒、罐、條、支)為限。

  7. 2023年9月18日 · 奇美醫院心臟科醫師張瑋婷表示,像傳統化療藥物的小紅莓(Anthracyclines)已知會透過自由基的方式去影響到心臟肌肉的功能,造成心臟衰竭;荷爾蒙治療可能產生血栓或缺血性心臟疾病;標靶藥物也也可能產生心臟功能的異常,可以說是各種不同面向的治療都躲不開心臟毒性的陰影。 奇美醫院很早關注「抗癌護心」的新觀念,8年前就成立跨科別的乳癌照護團隊,迄今追蹤超過600例患者,其中真正發生嚴重心衰竭的比率約3到5%;但後期詳細追蹤發現更大的警訊是,有20%患者出現無症狀的心臟功能異常,若延誤超過半年後才治療的話,傳統心衰竭藥物幾乎已失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