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許鞍華, BBS, MBE (英語: Ann Hui,1947年5月23日 —), 香港 電影導演 、 監製 、 編劇,出生於 遼寧 鞍山,是 香港電影新浪潮 代表人物。 電影作品涉獵多種不同範疇,包括文學改編、武俠巨著、半自傳體、女性議題、社會現象、政治變遷、以至驚慄電影 [1],曾六次獲得 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 (1983年 、 1996年 、 2009年 、 2012年 、 2015年 、 2018年),三次獲得 台灣電影金馬獎 最佳導演(1999年 、 2011年 和 2014年),是金像獎最佳導演紀錄保持者,也是金馬獎最佳導演次數最多的四人之一(另三為 李行 、 杜琪峯 與 侯孝賢),曾任香港導演會會長。 2011年獲 亞洲電影大獎 頒發終生成就獎。

  2. 許鞍華,BBS,MBE (英語: Ann Hui,1947年5月23日 — ),香港 電影導演、監製、編劇,出生於遼寧 鞍山,是香港电影新浪潮代表人物。

  3. 2024年8月26日 · 许鞍华, BBS, MBE (英语: Ann Hui,1947年5月23日 —), 香港 电影导演 、 监制 、 编剧,出生于 辽宁 鞍山,是 香港电影新浪潮 代表人物。 电影作品涉猎多种不同范畴,包括文学改编、武侠巨著、半自传体、女性议题、社会现象、政治变迁、以至惊栗电影 [1],曾六次获得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 (1983年 、 1996年 、 2009年 、 2012年 、 2015年 、 2018年),三次获得 台湾电影金马奖 最佳导演(1999年 、 2011年 和 2014年),是金像奖最佳导演纪录保持者,也是金马奖最佳导演次数最多的四人之一(另三为 李行 、 杜琪峰 与 侯孝贤),曾任香港导演会会长。 2011年获 亚洲电影大奖 颁发终生成就奖。

  4. 2024年3月24日 · 你一虛榮的話,它就沒有了──專訪從《詩》走入日常生活,抵抗隨波逐流的許鞍華. 年過70,許鞍華終於以紀錄片《詩》完成了將詩搬上大銀幕的夢想。. (攝影/林彥廷). 2024/3/24. 共同採訪、核稿/李雪莉;責任編輯/張詩芸. 2024/3/24. 共同採訪、核稿/李 ...

    • 許鞍華1
    • 許鞍華2
    • 許鞍華3
    • 許鞍華4
    • 許鞍華5
    • 概览
    • 早年经历
    • 演艺经历
    • 个人生活
    • 人物评价

    华语影视导演、编剧、监制

    许鞍华(Ann Hui),1947年5月23日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华语影视导演、编剧、监制。

    1976年,拍摄了专题片《奇趣录》。1979年,拍摄了电影处女作《疯劫》 ,凭借该片获得了第1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提名 。1982年10月13日,拍摄的剧情片《投奔怒海》上映,凭借该片获得了第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 。1990年4月27日,拍摄的剧情片《客途秋恨》上映,凭借该片获得了第1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 。1995年5月4日,拍摄的剧情片《女人,四十》上映,凭借该片获得了第1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 。1999年4月10日,执导的剧情片《千言万语》上映,凭借该片获得了第3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 。2000年6月1日,拍摄的奇幻恐怖电影《幽灵人间》上映,凭借该片获得了第8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最佳导演奖 。2007年3月6日,执导的爱情喜剧片《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上映 ,凭借该片获得了第8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导演奖 。2008年3月27日,拍摄的剧情片《天水围的日与夜》上映,凭借该片获得了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 。

    2012年3月8日,执导的剧情片《桃姐》上映 ,凭借该片获得了第4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及第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 。2014年10月1日,拍摄的传记电影《黄金时代》上映,凭借该片获得了第5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及第3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 。2020年9月8日,许鞍华获得了第77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 。

    许鞍华出生于辽宁鞍山,两个月时,她随父母移居澳门。1949年,父亲前往香港工作,许鞍华则和祖父母、母亲等生活在澳门。她在一个中国旧式大家庭中长大,因祖父和父亲都爱好古典文学,所以许鞍华背诵了很多古诗词。5岁时,因祖父母回广州定居,许鞍华来到香港开始与父亲共同生活。大学时,许鞍华在学生剧团管道具、跑龙套,并设计海报。当遇到问题无法解决时,她便会跑到电影院看电影。1972年,她从香港大学英国文学和比较文学系获文学硕士,随后前往英国伦敦电影学院攻读电影专业 。

    1975年,学成回到香港的许鞍华在胡金铨导演的工作室做过3个月的办公室助理。她主要负责起草文书或做办公室的一些杂事,期间帮忙校对了电影《侠女》的英文字幕。同年底,许鞍华经父亲介绍认识了无线电视台的管理人员,转而到电视台当编导 。

    1976年,许鞍华赴东南亚及墨西哥拍摄了专题片《奇趣录》 。1977年,加入香港廉政公署,为其拍摄了系列宣传片《ICAC》,该系列包括《ICAC之归去来兮》《ICAC之黑白》《ICAC之牛扒费》《ICAC之第九条》《ICAC之查案记》《ICAC之男子汉》 。

    1978年,加入香港电台电视部,负责拍摄了实况系列剧《狮子山下》的其中3部(《狮子山下之来客》《狮子山下之路》《狮子山下之桥》) 。

    1979年,拍摄了电影处女作《疯劫》 ,该片获得了第1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优等剧情片奖,许鞍华则凭借该片获得了最佳导演提名 。1981年4月24日,执导的剧情片《胡越的故事》上映,该片由周润发、钟楚红、缪骞人共同主演 。

    1982年10月13日,拍摄的剧情片《投奔怒海》上映,该片与《狮子山下之来客》《胡越的故事》因为均涉及越南战后的难民问题,被合称为“越南三部曲” ,获得了第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奖,许鞍华则获得了最佳导演奖 。

    1983年7月7日,与岑建勋、吴耀汉等合作出演的动作犯罪喜剧片《奇谋妙计五福星》上映 。1984年8月2日,根据张爱玲的同名小说拍摄的爱情电影《倾城之恋》上映 ,该片获得了第2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提名 。

    1987年,许鞍华赴在大陆拍摄了武侠电影《书剑恩仇录》 ,因片长过长而分为《江南书剑情》《戈壁恩仇录》两集上映 ,该片获得了第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许鞍华则获得了最佳导演提名 。

    许鞍华的父亲原是国民党文书,母亲是二战后滞留中国的日本人,许鞍华的祖父母为了免受亲戚朋友歧视,只说她是东北人,许鞍华15、6时才知道母亲的真实身份的 。

    许鞍华始终未嫁,一直跟母亲生活在一起。她完全不懂做家务,开车有恐惧症,看见电脑就发晕 。

    作为导演,许鞍华在香港影坛上有着其特立独行的地位。她对类型片技巧的圆浑掌握,令她无论拍摄惊悚片、伦理片、武侠片以至纪录片,都挥洒自如。难得的是在商业市场的考虑下,她的多部作品仍渗透着浓浓而共通的作者信息:对过去历史的执迷、对飘泊人间的关怀怜惜、对个人与城市变迁的重视,使她的作品成为香港影坛上,罕有能平衡个人言志与类型取向的极佳示范。无论是借倾城传奇抒发末世感性,还是罕有地以基层运作故事背景,甚至以重现经典去写民族情,或是淡然低回地作自传,都能得心应手、言之有物 。(搜狐娱乐评)

    许鞍华的作品,以女人为主线或母题的不在少数,数十年来,她尝试过各种不同的电影类型,但真正堪称细腻之作的,多数都与女性题材有关,比如《女人四十》《天水围的日与夜》,而《半生缘》及《倾城之恋》更直接取材张爱玲小说,显示出十分积极的为女性发声的态度。但若抛开两部张爱玲作品来看,突出女性的影片,在许鞍华来说,似乎都重复着同一个主题,即不是将主角作为对社会不满的怨女推出,而是力求在展示其如何面对这个世界的过程里,达成与这个世界的和解。女人在许鞍华电影中是一个温暖的存在,无论身处顺境逆境。不同于许多女导演迫不及待地要祭出“女性主义”大旗,许鞍华作品是“向下”的,依靠生活本身来解决问题。即便是像《得闲炒饭》这样立足女同志群体且涉及身份抗争议题的作品,其基调仍然是幽默的,两位不慎怀孕的女同爱人,以诙谐态度应对生活,亦是同类题材所少见的(《新京报》评 )

  5. 許鞍華:「你們不會知道這將會如何鼓勵香港人心。 」 | Tatler Asia. 訴說小人物人生百況跨越四十載,許鞍華導演生涯紀錄片更是精采絕倫。

  6. 許鞍華, BBS [1], MBE (英文名 Hui On-Wah, Ann; 1947年 5月23號 —)係 香港 導演,亦係 香港 新浪潮電影 嘅重要代表人物。. 佢嘅作品涉及唔同範疇,包括:文學改編、 武俠 著作、半自傳體、女性議題、社會現象、政治變遷、以至驚慄電影 [2],係目前唯一個贏得六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