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簡介 [ 編輯] 劉家昌作詞作曲的晚安曲被中視歌星費玉清當時 藝名費玉青」)公開演唱後1979年3月5日中視啟用晚安曲作為每日收播時必播的收播曲」。. 1979年10月31日中視發行開播十週年紀念 黑膠唱片 《 中視十年紀念 》,《晚安曲 ...

  2. 2018年3月12日 · 一千個晚安 》(英語: A Thousand Goodnights ),2019年 三立 華人電視劇 週五十點檔系列的第十三部作品,是三立電視首度與 Netflix 合作作品,也是三立年度旗艦戲劇。 由 張棟梁 、 連俞涵 、 陳博正 、 苗可麗 、 李宗霖 、 姚愛寗 領銜主演 [1] [2] [3] ,劇情以台灣鐵道環島為背景。 本劇獲 中華民國文化部 105年度旗艦型連續劇製作補助臺幣4,280萬元 [4] ,並獲得已故導演 齊柏林 所屬的 台灣阿布電影 及看見‧齊柏林基金會支持。 於2018年5月31日開拍,6月1日舉行發佈會,11月30日殺青。 三立都會台 於2019年3月29日起每週五晚間十點首播,8月9日播出完結篇,全劇共20集。 接檔《 姊的時代 》。

    • 生平
    • 個人生活
    • 評價
    • 電影作品
    • 音樂作品
    • 外部連結

    早年生活

    劉家昌出生于哈爾濱市,籍貫山東省,童年時因第二次國共內戰,隨母親輾轉從香港逃往韓國,又遇上韓戰的戰亂。,就讀韓國漢城華僑小學及韓國漢城華僑中學。他在韓國讀初中時開始職業演唱生涯;最初是幫美軍樂團搬樂器,後來獲得機會上台演唱。在十七歲時創作了第一首歌曲。劉家昌沒有正式學習過樂器,而是藉著旁聽兩位姊姊學鋼琴的機會學得樂理。劉家昌自述在韓國曾就讀過學制一年半的俳優學院的導演科,導師是金基泳(一作金基永)。 而後來台,國立新竹高級中學畢業,1962年以僑生身分進入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就讀,兩年後肄業從事演唱。

    音樂創作

    最開始,劉家昌在台灣的夜總會演唱西洋歌曲,但發展並不順利。直到1968年,以一首瓊瑤電影《月滿西樓》的同名主題曲嶄露頭角。1970年,為尤雅寫的歌曲《往事只能回味》推出後非常成功,歌手尤雅也因此迅速在歌壇走紅。 劉家昌曾經為很多歌手打造暢銷歌曲,除了尤雅的《往事只能回味》,還有鄧麗君的《獨上西樓》、甄妮的《誓言》、鳳飛飛的《有真情有活力》、歐陽菲菲的《嚮往》、劉文正的《諾言》、翁倩玉的《海鷗》、江蕾的《煙雨斜陽》、費玉清的《晚安曲》、《中華民國頌》、陽帆的《揚帆》、楊林的《不一樣》、沈雁的《一串心》等,他創作的電影同名主題曲《梅花》、《一簾幽夢》、《庭院深深》亦為大眾耳熟能詳。 日本的唱片業也注意到劉家昌的才華。1974年5月,劉家昌與日本勝利唱片公司簽約,成為該公司的客席作曲家兼歌星指導顧問。當時日本走紅的團體「內山田洋&Cool Five」(主唱為前川清)及森進一都曾灌錄過劉家昌的國語歌曲的日文版翻唱,日方付給劉家昌的版權費一首歌曲高達日幣400萬元。其中,由內山田洋&Cool Five演出的《海鳴》曾登上1974年的第25屆NHK紅白歌唱大賽。劉家昌創作的歌曲《我家在那裡》...

    電影導演

    劉家昌自1967年開始參與電影工作,在電影《春夢了無痕》中演出,之後在電影《親情》擔任編劇及配樂,憑藉著這些經驗以及在韓國的學習經歷,開始嘗試電影導演的工作。劉家昌與第一任妻子江青、製片人祖康,合組了康昌青電影公司,正式出道拍攝處女作《生老病死》,後改名《四男五女》 ,製片人是好友李敖,結果送審不過,影片慘遭沒收。 1970年,劉家昌向台灣最大民營製片聯邦電影公司保證以三天時間完成電影拍攝,推出電影《有我就有你》;雖然電影票房很差,但主題曲《街燈下》卻風靡一時,成為劉家昌的代表作之一。藉著《有我就有你》在海外賣出版權,獲得華僑施永鈺的投資成立家匙兄弟電影公司,1972年推出文藝片《晚秋》,自編自導自演剪接並自己作詞作曲,甚至自己貼海報、發傳單,最終賣出三百多萬元,進入台北市十大賣座行列,劉家昌自此在電影界立足。1973年在中影公司推出電影《愛的天地》,由翁倩玉主演,拍攝十六天即完工,以低成本創造票房和好口碑,主題曲《海鷗》也相當流行。1976年以台灣為背景的抗日片《梅花》,獲得金馬獎最佳劇情片。 1979年,劉家昌因谷名倫墜樓事件疑點重重而離華定居美國。之後表示:谷名倫墜樓身亡是...

    1966年與台灣知名女星江青結婚,兩人生下一子劉繼鵬(又名劉繼成),不過旋即於1970年離婚。 2015年5月21日,甄珍自爆,其實她跟劉家昌婚姻關係只維持了9年,在台灣歌手兒子劉子千1歲時就離婚,為了給兒子完整幸福快樂的家庭,2人才決定保密,劉子千也是直到2年前才知道這件事,至於離婚原因是什麼並不願多說,只希望兩人以後能互相尊重。

    導演

    1. 1968年《二十年代》 2. 1970年《家花總比野花香》 3. 1971年《問白雲》 4. 1971年《往事只能回味》 尤雅,唐威 5. 1971年《有我就有你》 6. 1971年《老爺車》 7. 1972年《只要為你活一天》 8. 1972年《四季發財》 韓湘琴,唐威 9. 1972年《小雨》 10. 1972年 「晚秋」劉家昌、唐寶雲 文藝劇情片 11. 1973年《初戀在台北》 劉家昌 12. 1973年《串串風鈴聲》 13. 1973年《愛的天地》 翁倩玉 劇情片 14. 1973年《一家人》 歸亞蕾,唐寶雲,翁倩玉,湯蘭花 劇情片 15. 1973年《雷風雨》 16. 1973年《雲飄飄》 林青霞,唐寶雲,康家珍,谷名倫 愛情片 17. 1974年《雪花片片》 秦祥林,胡錦,湯蘭花,張沖 劇情片 18. 1974年《雲河》 19. 1974年《十七十七十八》 20. 1974年《純純的愛》 林青霞,秦祥林 劇情片 21. 1975年《梅花》 恬妞,張艾嘉,柯俊雄,谷名倫 劇情片 22. 1975年《楓紅層層》 23. 1975年《小女兒的心愿》 魏蘇,徐康泰,高...

    演出

    1. 1968年《春夢了無痕》 艾黎、唐威、巴戈、古軍、曹健 2. 1971年《往事只能回味》 3. 1971年《有我就有你》 飾演 陳光堯 4. 1972年《小雨》 5. 1973年《初戀在台北》 6. 1973年《兩個醜陋的男人》 7. 1973年《雷風雨》 8. 1973年《雲飄飄》 飾演 李中良 9. 1974年《十七十七十八》 10. 1976年《田園》 11. 1976年《明天二十歲》 12. 1977年《台北77(又名:台北66)》 13. 1977年《秋詩篇篇》 14. 1983年《風水二十年》 15. 1988年《天堂血路》

    歌曲

    1. 《大丈夫》 [粵語],香港新浪潮電影跳灰主題曲。 2. 《一簾幽夢》 3. 《我心深處》 4. 《我找到自己》 5. 《楓林小雨》 6. 《黃埔男兒最豪壯》(電影黃埔軍魂主題曲) 7. 《秋詩篇篇》 8. 《日落北京城》 9. 《我是中國人》 10. 《誓言》 11. 《往事只能回味》 12. 《煙雨斜陽》 13. 《庭院深深》 14. 《小丑》 15. 《美好的今天》(中視早期開播曲,由蕭孋珠主唱) 16. 《晚安曲》(中視早期收播曲,由費玉清主唱) 17. 《街燈下》 18. 《不一樣》高凌風 19. 《雲河》 20. 《秋歌》 21. 《海鷗》 22. 《梅花》 23. 《秋纏》 24. 《只要為你活一天》(2004年電影《功夫》主題曲) 25. 《溫暖的秋天》 26. 《我家在那裡》 27. 《中華民國頌》 28. 《敲敲門》(鳳飛飛早期成名曲) 29. 《國家》 30. 《民國六十六年在台北》 31. 《楓紅層層》 32. 《小女兒的心願》 33. 《諾言》 34. 《小雨打在我身上》 35. 《有真情有活力》 36. 《在雨中》 37. 《獨上西樓》 38. 《...

  3. 晚安曲 》為 台灣 知名作詞作曲家 劉家昌 作詞作曲的 國語 歌曲, 費玉清 主唱最初是 中國電視公司 於每日節目收播時播放的「收播曲」。 簡介. 劉家昌作詞作曲的晚安曲被中視歌星費玉清當時 藝名 「費玉青」)公開演唱後,1979年3月5日,中視啟用《晚安曲》作為每日收播時必播的「收播曲」。 1979年10月31日,中視發行開播十週年紀念 黑膠唱片 《 中視十年紀念 》,《晚安曲》被收錄於 第二面 第六首(最後一首歌曲)。 1980年12月28日,中視與 臺北市政府 主辦殘障年愛心義演會《中視演藝人員慈善晚會》,主持人 鳳飛飛 與全體參加藝人大合唱《晚安曲》改詞版作結。

  4. 《 歡樂今宵 》(英語: Enjoy Yourself Tonight ,簡稱 EYT ),是 香港 無綫電視 製作的 長壽 綜藝節目 ,於無綫電視開台翌日(1967年11月20日)晚上在 翡翠台 首播,至1994年10月7日暫告一段落為止,共播映6613次,創下當時最多集數綜藝節目的 世界紀錄 ,至今仍為香港電視史上最多集數的綜藝節目。 [1] 節目形式包羅萬有,包括歌舞表演、舞台趣劇、遊戲、明星訪談、藝人模仿表演、 單元劇 及長篇 短劇 等,亦經常舉辦不同形式的特備活動。 無綫電視曾於1997年至2001年重啟《歡樂今宵》製作。 此外,為慶祝40週年和50週年台慶,無綫電視曾分別於2007年和2017年製作紀念特輯《 再會歡樂今宵 》和《 我愛EYT 》。 歷史 [ 編輯]

  5. 11月7日費玉清在台北小巨蛋完成最後一場封咪告別演唱會同年因已有合約10月起仍參加封咪前最後一檔節目《 我們的歌 》,將演藝生涯延續至2020年1月至該節目結束才正式退休

  6. 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 最後的晚餐 (達文西) 81 種語言. 臺灣正體. 工具. 《 最後的晚餐 》( 義大利語 : Il Cenacolo [il tʃeˈnaːkolo] 、 L'Ultima Cena [ˈlultima ˈtʃeːna] )是一幅廣為人知的大型 壁畫 , 文藝復興 時期由 李奧納多·達·文西 繪於 米蘭 天主教 恩寵聖母 多明我會院的 食堂 之 牆壁 上。 1980年,繪有《最後的晚餐》的恩寵聖母被列為 世界遺產 。 [1] 創作歷史 [ 編輯] 1463年-由建築師 索拉里 (英語:Guiniforte Solari) 修建恩寵聖母的多明我會院。 1470年代-公爵 盧多維科·斯福爾扎 ,擴建會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