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中華民國乳業協會理事長、臺大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教授徐濟泰表示,保久奶經過高溫、長時間加熱,將生乳裡的微生物完全消滅,才可長期保存,進口鮮奶採取類似保久乳加工方式,只是未將微生物完全殺滅,但營養價值已與低溫處理的國產鮮乳有差異,政府應讓

    • 許城泰1
    • 許城泰2
    • 許城泰3
    • 許城泰4
    • 許城泰5
  2. 嫁到許家8年的葉芳很開心的說,「好煮呷是不是就是好廚家,可以在家好好煮一頓來吃,是不是很幸福。. 」但是消費者看到「好廚家」,以為是廚具公司賣廚具,顧問協助重新命名品牌為「鱸好家」,建置企業產品識別設計,更具有識別度。. 分析食品保健 ...

    • 許城泰1
    • 許城泰2
    • 許城泰3
    • 許城泰4
    • 許城泰5
    • 2025年倒數計時 專家預言三成酪農恐離酪
    • 藉dhi計畫、自動化設備 精進國產鮮奶質量
    • 建立市場區隔 臺灣應發展低溫殺菌鮮奶
    • 鮮乳坊瞄準「莊園鮮奶」 期待優化標示和履歷制度
    • 開拓國產生乳多元應用 讓產業結構更健康

    2013年7月,臺灣與紐西蘭簽署「臺紐經濟合作協定」(ANZTEC)。為保障國內酪農產業,政府在乳品部分設定液態乳為敏感性產品、採取關稅配額保護措施,爭取12年調適期。配額量由協定生效後的5,500公噸,每隔3年增加1,500公噸,直至第12年(2025年)起,改以零關稅配額開放紐西蘭液態乳進口。不少國內乳品專家和業者預期,包含紐國在內、價格具競爭力的外國鮮奶,恐將對國內酪農業造成重大衝擊。 中華民國乳業協會理事長暨國立臺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教授徐濟泰表示:「過去2年,乳品廠已表達有剩餘奶出現……且現在還沒全面開放,外國奶進口量的成長速率就是國產奶消費量的3倍,壓縮國產鮮奶的消費空間,2025年開放時只怕會更強,甚至是爆炸性成長!」 推動「白色革命」、積極改變產業生態的鮮乳坊創辦人暨乳牛獸...

    在提升生產端競爭力上,畜牧處近年除透過「草食家畜產業加值及競爭力優化計畫」強化業者的生產效率,也加速推動智能化飼養管理設施、開放乳牛業引進外籍移工,緩解缺工和人力老化現象。除此之外,調整乳業根本體 質的中長期措施,還包含畜試所持續推動的乳牛群性能改良計畫(Dairy Herd Improvement, DHI),藉由乳樣蒐集分析,選育優良種牛、提供酪農飼育管理參考。並建構專家到場服務的技術諮詢體系,改善酪農戶關於乳牛配種、修蹄、繁殖障礙的專業知能。 長期輔導全臺畜牧場的徐濟泰指出,臺灣至少一半的牧場,乳牛平均產乳量可達25公斤以上,超越澳洲、德國、中國等國且仍逐年上升,更不乏花蓮吉蒸牧場、臺南梅桂種畜場等乳量超過60公斤的模範生,整體酪農業實力正不斷追趕美國、以色列等酪農業先進國家。未來若輔...

    想讓國人進一步支持國產好奶,乳品專家也發現關於養牛與牛奶,有幾個迷思普遍存在於消費者心中,恐影響大眾選購國產鮮奶的行動力。 迷思一 臺灣環境不適合養牛,鮮奶品質不比紐澳好? 「乳牛是高度被人類馴化的動物,泌乳量已超過其生理需求,相對地乳牛需要的是被人類高度關懷的環境。」龔建嘉解釋,包括乳牛懷孕期、泌乳前中末期的營養配方和獸醫師對牛隻健康狀態的監控,在紐西蘭、澳洲等草原放牧型國家,反而不容易滿足乳牛族群的不同需求。而臺灣酪農業運作,較類似美國室內畜養模式,如此的經營成本雖高,但鮮奶營養和品質也更高端。 徐濟泰舉屢創「高繁天噸牛獎」佳績的臺南梅桂牧場為例,「只要你把牛各方面照顧的很舒服,牛吃得好,奶量和乳成分便能平行上升。講臺灣氣候條件不好不是理由!」反倒是臺灣有能力在高溫多溼的環境中,維持一定...

    整體觀之,國內酪農業及鮮奶發展,確實正一步步朝對的方向前進,但要迎戰進口鮮奶,除了及早建立產品差異化,龔建嘉也疾呼,產業尚需政府法規對本土鮮奶擬定更具支援性的全面措施——不管是升級鮮奶標章、擴大生產 履歷標章覆蓋率,或重新規畫國家標準(CNS)對鮮奶的定義——方能增加消費者選購國產鮮奶的主動性,為酪農撐起實質保護傘。 長期為在地獨立酪農發聲,他舉例,當前官方推動生產履歷認證鮮奶的思維僵化、缺乏發展性,將管理蔬果的概念套用在液體的鮮奶上,讓部分獨立農民申請時倍感受挫。單一牧場的獨特性難以被真實體現和保障,結果是消費者和酪農的雙輸。 「在鮮乳坊合作的牧場,我們都跟酪農講,現在做的每件事都是在為2025做準備:為什麼要做單一牧場?為什麼要讓產品有差異化?為什麼要提升飼養水準?因為這樣,我們才可掌握...

    根據世界糧農組織(FAO)定義,各國每年人均鮮奶消費量,按照高於150公斤、介於30~150公斤、低於30公斤共分成三個等級,臺灣目前以21公斤歸屬第三等,落後日本,甚至墨西哥、伊朗、肯亞等國。「不論是小朋友的飲食習慣或老年人的骨質疏鬆問題,國人對乳製品需求量確實還有成長空間。」張經緯期待,農委會未來將繼續鼓勵多元產品的開發和宣導衛教常識,將國內乳品市場的餅做大。 目前國產生乳流向仍以最大宗的鮮奶和調味乳、保久乳為主,固態乳製品比例極低。但提倡臺灣酪農業應朝自動化、本土化、差異化發展的陳明汝從另一個角度切入:「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近90%生乳都在賣鮮奶」。臺灣乳業結構若想更健康,雖難以效仿日本、歐洲等國——實施補貼政策壓低鮮奶零售價,再從乳製品如起司利潤吸收補貼金,但臺灣若能發展出可強調新鮮...

  3. 泰武咖啡合作社經理華偉傑,竭力推動原鄉咖啡產業,願活化部落產能、創造永續生產。 創造原鄉就業機會 許共好願景,吸引青年回流. 源自咖啡的部落願景,促使在外打拚的部落青年林凱琳返鄉就業。 她最初為了照顧家人而回鄉,曾勇奪2016年屏東縣生豆烘焙冠軍,現為合作社杯測師。 「當客人稱讚我們的咖啡很好喝,很開心也很有成就感! 因為咖啡,對自己的家鄉更有認同感。 林凱琳長期陪伴村民上山下田,有感於農村高齡化的困境。 「留在部落種咖啡的大多是老人家,採下來的每一棵咖啡豆都是辛苦的結晶。 透過田間管理跟咖啡豆檢測,我希望能幫他們提升品質、推廣知名度,讓長輩的心血兌現,成為下一代投入咖啡生產的動力。 儘管立定壯志,但華偉傑坦言初期經驗不足,曾面臨經營難題。

    • 許城泰1
    • 許城泰2
    • 許城泰3
    • 許城泰4
  4. 養蝸牛、養家也養部落 世展會「白玉蝸牛計畫」盼改善原鄉生活. 以醬汁白玉蝸牛(白螺肉)罐頭所完成的料理。. (攝影/吳尚鴻). 透明的觸角在空中緩慢移動,一隻隻奶白色的蝸牛準備「越獄」——在綠色網紗層層包覆的棚架上一點一點向上,好不容易翻過 ...

  5. 全球獨有超級未來食物 古老抗旱油芒成功復育. 臺灣油芒消失逾60年,中研院植物研究團隊費盡千辛萬苦找到種原復育,抗旱程度連沙漠都能種,被國際喻為超級未來食物。. (圖片提供/徐子富). 「油芒」一種既現代又超未來且古老的穀物,是臺灣獨一無二的 ...

  6. 回憶守護者,跨越三世代的糖果廠. 紅、綠、黃、橘與白色條紋相間,彩色柑仔糖放在玻璃罐中如同寶石般閃閃發亮,還有可以吹出嗶嗶聲的口笛糖,小女生懷抱公主夢最愛的鑽戒糖、被暱稱為黑人牙膏的糖果……這些柑仔店的經典零食,全出自金城一家三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