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5日 · Tom Lee強調,3月通脹的主要驅動因素是汽車保險價格上漲,這只是疫情期間汽車價格飆升的滯後效應。 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幾乎完全是由汽車保險造成的。 所以,它只是告訴你,這是一個時間問題,而不是結構性問題。 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金融學名譽教授Jeremy Siegel也認同此看法,他解釋指,住房保險和機動車輛保險是消費者物價指數所有組成部分中最落後的兩個,車險保費會在二手車和新車價格上漲後的12至15個月才會上漲。 Lee表示,美聯儲在6月中議息之前,還要消化另外幾份CPI報告,他認為6月減息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宜增對沖高利率產品. 無論6月能否如期減息,高利率環境料將持續,中銀香港早前便在本網 撰文 指,目前難判斷減息時點,宜增加對沖高利率的工具。

    • 股市依然强勁。近日,美國銀行的一位分析師在報告中表示:無論美聯儲將採取何種手段,標普500指數股票將持續佔據有利地位。該報告表示,「我們提醒投資者2024年將收穫強勁回報——這是基於美聯儲2022年3月至今的舉措,而非美聯儲2024年將會做什麼。」
    • 債券受挫。然而,倘若不減息,將使得債券受挫,換言之債息會重新上升,影響不同產品的定價。Rosenberg表示,貨幣政策與長期國債收益率之間高度相關(90%相關性),他強調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可能回升4.7%,接近去年年底的數十年高點。
    • 房地產持續低迷。毫無疑問,若美聯儲延遲減息,將延長房地產行業的痛苦:商業地產商的海量債務將在今年及以後到期。業主通常將會以更高的利率和更低的房地產估值為債務再融資。
  2. 2024年1月3日 · 2023年底,歐美股市在減息預期的歡呼聲中創出年內甚至歷史新高。 進入2024年,市場焦點從各地央行加息的節奏轉為減息何時開始。 自美聯儲在會議上表明開始討論減息時點後,美國債息持續下跌,這個減息信號更能確定筆者去年11月底時指出「債息已見頂」的觀點。 隨著減息週期將於2024年啟動,在無風險利率下跌的情況下,資金流向將出現變化。 回報率緊貼利率走勢的貨幣市場基金,吸引性將逐漸減退。 最新的資金流向顯示,聖誕節前兩週,貨幣市場基金已錄得淨流出,扭轉一直以來的淨流入,可見到現金於今年並非「長勝法則」。 債券︰逐步增加存續期. 由於美國國債是利率見頂時最早見底的資產,筆者預期2024年高評級債券的總回報將優於2023年。

  3. 2023年12月15日 · 上海商業銀行研究部主管林俊泓 及 財資研究主任李斯雅 表示,鮑威爾一反長期以來步步為營的態度,強調經濟增長現已「大幅」放緩、「通脹在過去一年已舒緩」,甚至提及聯儲局成員正在會議上討論減息的時機。 因此,他們將儲局的首肯解讀為一段將帶來後續的減息的前奏 ,並相信 初夏將首次減息 。 不過,證券集團 申萬宏源宏觀分析師王茂宇 及 宏觀研究部負責人王勝 指出,明年第四季前美通脹將迎來大幅回落,構成鮑威爾轉鴿主因,但最新數據仍不支持短期內開啟降息。 他們提到,在核心通脹貢獻結構中,耐用品貢獻小幅回升0.1個百分點(車輛通脹回升)。 種種變化結構指向美國超級核心通脹仍然堅挺,短期可能並不支持聯儲局在明年3月即開始減息,更遑論全球油價在供需仍偏緊下有上行風險。

  4. 2020年6月26日 · 1. 合理化個人錯誤. Housel認為,高智商的人有更高的能力,去合理化個人錯誤。 他指出,若是其他人的錯失時,人會基於客觀情況而分析事件的來龍去脈,但當犯錯的是自己時,會傾向將錯誤合理化,甚至「作故仔」來自圓其說。 他舉例指,作為旁觀者,當基金經理投資失誤時,他可立即指出問題所在,例如是在泡沫時期買入、在恐慌期間賣出及分散投資不足等因素;但當自己是該名投資失誤的基金經理時,則可能會利用不同的環境因素,來解釋自己的錯誤,例如是「聯儲局的政策扭曲了經濟」,或是歸因於市場的錯誤。 他認為,人們經常認為自己比其他人優勝的錯覺,覺得自己沒有缺點,但正因如此,導致人們失去意識自己的錯誤能力,難以客觀分析事件。

  5. 2021年12月24日 · 1. 保障+儲蓄: 要建立穩健的風險管理,可藉人壽、醫療及危疾等的保障計劃,將風險轉嫁給承保的保險公司。 雖然危疾是港人健康的一大威脅,然而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2019年11月發表的數據顯示,平均每7個人僅約1人同時享有醫療及危疾保障。 危疾保障的滲透率偏低,主要因為不少人認為於投保後,若然身體健康無恙,便會感到所繳的保費等同一項「消耗性開支」,付不得其所。 現時市場有些危疾保障計劃同時提供危疾保障及儲蓄功能,若不幸患上危疾,便可獲一筆過賠償;若然健康一直無恙,便可藉計劃累積財富的功能,當選擇退保時或於保單期滿時,獲得現金價值回奉,誠然是「進可攻,退可守」的風險保障規劃;既可為健康建立安全網,亦可為財富增值。 【港人太長命? 怎樣確保退而無憂? : 按此 】 2. 儲蓄+傳承:

  6. 2021年2月9日 · 理財資訊. 發布時間: 2021/02/09 09:00. 分享: 【理財教育】理財不善與知識相關! 6條問題測試你的基本理財概念 - 身處於經濟衰退的環境下,積極增進理財知識,能有助改善不良的理財習慣,維持穩定的財務狀態。 想了解自己對基本理財概念的認識,可嘗試回答以下6條問題作自我測試: 基本問題: 1. 利率問題. 假設你的儲蓄帳戶中有100元,利率為每年2%。 5年後,你認為帳戶中會有多少錢? 答案:多於102元. 解答:儲蓄帳戶中有100美元,年利率為2%,到第1年年底,你將獲得2元的利息,結餘為102元。 以同樣的年利率,第2年儲蓄帳戶中102元將賺取2.04元的利息,當年結餘為104.04元。 繼續以同樣的方式,到第5年年底,儲蓄帳戶的結餘將增長至110.41元。 2.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