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月5日 · 台灣於民國89年通過了「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保障末期病患之權利,讓病患在去世前不必再常規性地接受氣管內插管、體外心臟按壓、心臟電擊等醫療救治行為(即心肺復甦術),避免不必要的受苦。

  2. 2022年2月26日 · 大. 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緩和醫療科主任蔡兆勳,接受《信傳媒》專訪時,分享20多年來接觸安寧緩和醫療的體悟。 (攝影/趙世勳) 醫生醫「生」,絕大多數醫生都是想要把病人醫好救活,但這位醫生面對的,是幫助病人好好死去。 「我喜歡接近病人,接觸後能了解他們在想什麼。 他們進來的時候都有簽同意書,但為什麼進來後還是這麼困難? 不要以為進到安寧病房的人都是接受死亡了,覺得困難就顯示他還不接受這件事。 」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緩和醫療科主任蔡兆勳,接受《信傳媒》專訪時說道。 面對死亡,從古至今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有多少人在死亡面前能坦然無懼、真正放下? 「但我們有沒有可能讓這些病人,在人生最後的階段,跟身邊最愛的人好好道歉、道謝、道愛、道別?

  3. 2023年7月27日 ·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所謂安寧療護是指針對治癒性治療無反應之末期病人,提供積極性及全人化的照顧,以維護病人和家屬最佳的生命品質;但安寧緩和療護同時也是個漫長而辛苦的過程。

  4. 2023年10月20日 · 「善終的真諦是樂活,而不是簡單的生命結束」 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前理事長、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緩和醫療科主任蔡兆勳則先提到,安寧緩和醫療團隊面對訴求斷食個案的困境及苦痛沒有視而不見,都能先同理並感同身受,不過對於斷食可能面臨到是否是家屬自行進行、病人仍受苦,最後醫療團隊只好配合後續照顧,確實仍存在許多問題。 要如何改善? 斷食死可以獲得真正善終嗎? 蔡兆勳表示,「以前會擔心極盡的維生醫療會讓病人感到痛苦,所以應該透過安樂死、斷食死提早結束生命,但我認為都不妥,自然死(安寧緩和醫療)還是以病人為中心的適切醫療照顧,因為自然就是美。 他提到,過去也遇到很多有斷食卻沒有善終的個案,「這是否是為了解決問題卻簡化把病人解決掉? 我覺得還要深思,最後會不會根本無法善生、善終、善別。

  5. 2022年2月26日 · 《安寧緩和醫療條例》是指罹患末期疾病的病人、年滿20歲且有完全行為能力者,有權利選擇DNR不實施心肺復甦術(Do Not Resuscitation,俗稱「放棄急救同意書」),若是本人已陷入昏迷,家屬可以代簽。 蔡兆勳透露這幾年簽DNR的人確實有增加,但他認為DNR用「放棄」兩個字其實並不正確。 「什麼叫放棄? 放棄是這個對我好、對我個人有利但我不要,但這些(醫療處置)對這樣的病人是不可避免的,只是延長死亡的過程,現在法律也同意你有選擇的權利,在意識清楚的時候做這樣的意見表達,適合用『放棄』嗎? 應該是自己經過深思熟慮的結果,從另一個角度來想是積極的。 」蔡兆勳說。

  6. 2023年5月18日 · 他提到身為胸腔科醫師,過去在加護病房照顧很多瀕臨死亡的病人,也擔任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主席,近期長年久病自殺事件頻傳,特別是住院醫師第2年某一次值班,一位乳癌病人不見,結果發現患者竟拖著孱弱的身軀仍執意跳樓,雖自殺未遂,但讓他對於死亡是這麼痛苦的一件事有了深刻的印象。 薛尊仁也提到,1850年以後因細菌感染知識增長、公衛系統建立、麻醉技術發展,醫學變成一門科學。 「人類壽命逐漸增長,但慢性病也增多,以前是病倒、死亡,現在是病倒、好轉、失能、再病倒、再好轉、再失能,死亡前失能時間延長,死亡地點也由家裡變為醫療機構。 隨著醫學知識與醫療設備突飛猛進,『維持生命』成了『延長死亡』,病人康復不了也死不成,成了科技的囚徒。 「為何在醫院好走、往生並不容易?

  7. 2022年2月26日 · 接受《信傳媒》專訪的這天,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緩和醫療科主任蔡兆勳帶我們到安寧緩和病房,探視2位末期病人,並聽聽他們面對生命最後階段的心聲。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