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4月20日 · 梅毒是很常見的性傳染病,也是很古老的性傳染病,中國古代稱為花柳病,由梅毒螺旋菌引起。 梅毒症狀多樣,如不治療可能使外觀變形、影響中樞神經,甚至間接導致死亡。 根據 疾管署 的資料顯示,2021年梅毒通報病例數有9,413例。 梅毒感染主要途徑有3種: 性行為:身體黏膜或有傷口的地方,接觸到病人黏膜病灶的分泌物、體液(例如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感染力強。 共用針頭或是輸血感染. 母嬰垂直感染:如果孕婦感染梅毒沒有治療,會透過胎盤傳染給嬰兒,造成嬰兒先天性梅毒,可能導致嬰兒死亡。 很多人擔心使用公用馬桶等公共空間也會感染梅毒、淋病等性傳染病。

  2. 2000年12月1日 · 根據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心理學院院長席蒙頓分析,一般科學家42歲達到研究巔峰,文學家43歲寫出最動人的著作,而將軍則在45歲立下最佳戰功。 哥倫布41歲發現新大陸,莎士比亞42歲創作馬克白,居禮夫人43歲分離出鐳,達爾文47歲才開始寫進化論,都是40年華的傑作。 除了歷史實例鼓舞,科學上也有相當正面發現,腦神經細胞雖然也像其他細胞一樣會自然死亡,而最新的研究發現它也會新生。 1998年美國加州沙克生物研究所及瑞典沙葛林斯卡大學醫院首度發現海馬體(hippocampus)中有新生腦細胞。

  3. 2023年3月9日 · 理科太太,本名陳映彤,1987年生。2018年開始在YouTube頻道上傳影片,短短8個月就達到百萬粉絲訂閱,為著名YouTube創作者。同時也是創業家,目前為好好生醫創辦人。2019年底一度停更頻道,2020年恢復更新。於2021年底與前夫John離婚,育有一子。

    • 5 分鐘
  4. 2020年12月15日 · 台灣人特有腦中風突變基因 腦部小血管阻塞型中風機會增11倍. 腦中風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之列,它的風險因子不只有三高,還有單一基因突變。. 台北榮總歷經十餘年研究發現,名為NOTCH3基因上R544C位點的突變是台灣人身上的特有現象,推估國內約23萬人 ...

  5. 2018年11月6日 · 「咖啡裡的綠原酸,有抗氧化物的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降血糖,包含預防疾病、抗氧化、改善呼吸道、保護肝細胞以及降低某些癌症發生率等優點,對於一些癌症患者來說,喝咖啡有助降低死亡率。 」不過張金堅也強調,綠原酸會隨著咖啡豆烘焙的溫度而減少,所以想要保肝的話,「喝淺中烘焙的咖啡,可能效果比較大。 (張金堅教授從諸多醫學文獻中,整理咖啡對數種癌症的影響。 研究顯示,喝咖啡對大多數的癌症沒有影響或是有助防治,但對於肺癌及兒童白血病的患者,建議避免喝咖啡。 同時2016年,IARC已將咖啡之膀胱致癌性剔除了。 圖片來源: 《癮咖啡研究室》 /原水文化提供) 張金堅指出,以癌症為例,他歸納歷來研究發現,每增加1杯咖啡,可降低3%整體癌症風險;然而,不同癌症與喝咖啡的關聯性不盡相同。

  6. 2019年8月23日 ·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洪惠風指出,過去,有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病人是為了預防心臟病和中風等問題,必須每隔2~3週,每次花費數萬元,長期持續去做血漿置換術,主要是清除低密度膽固醇(LDL,壞膽固醇),洗血過程中好膽固醇(HDL)和免疫球蛋白也會被洗掉。 最近幾年,受惠於新藥能有效降低壞膽固醇LDL的 PCSK9抑制劑問世,「我幾乎沒有高膽固醇血症的病人需要去洗血了。 想降低三酸甘油酯,少喝酒、戒珍奶、甜食和運動就有效. 三酸甘油酯過高會增加心臟病和中風風險,想降低也不難,少喝酒,戒甜食和運動就看得到成果。 (戒掉高糖飲料和食物,能有效降低血液中三酸甘油 酯指數。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 洪惠風指出,三酸甘油酯和飲食運動的關係很大。

  7. 2023年12月4日 · 2023-12-04. .文 / 陳秋華. .責任編輯 / 高儷綾. .出處 / Web only. .圖片來源 / 陳弘璋攝. 字級. 收藏. 分享. 面色紅潤、身型挺拔的蔡克嵩神采奕奕,絲毫看不出已年過七旬。 受中華民國內分泌醫學會推薦為《康健》2023年度好醫生之一,理由主要是身為國內資深骨骼代謝疾病醫師的他,致力於推動全國骨骼代謝疾病防治,特別是骨質疏鬆,且盡心盡力看待病患;也曾多次代表台灣參加國際會議。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獨享優先報名每月健康講座. 與頂尖專家互動諮詢. 限量索取會員專屬好禮. 成為會員. 腸道改造大作戰|精準養好腸道菌. 免費試閱.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延伸閱讀. 文章關鍵字 #骨質疏鬆 #骨科 #骨鬆之父 #骨骼代謝疾病 #2023年度好醫生.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