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2月30日 · 2021-12-30. .文 / 梁元齡編譯. .責任編輯 / 陳祖晴. .出處 / 康健編輯部. .圖片來源 / Twitter. 字級. 收藏. 分享. 北韓最高領導人的肥胖狀況,一直令外界關心。 北韓官媒近期釋出的照片中,明顯瘦下一大圈,臉頰消一層、脖子贅肉也消失於無形。 有人猜測,健康堪慮,也有謠傳他使用替身,不過,比對他過去半年照片,應要拜循序漸進、有計劃的瘦身行動所賜。 Kim Jong Un continues to look slimmer than ever as he addresses officials on North Korea's 'next stage of victory' https://t.co/E31haNnbdT.

  2. 2018年1月30日 · 中山醫學大學健康餐飲暨產業管理學系系主任劉世詮指出,青梅經過清洗後採集果肉、去核,再榨汁過濾,收集過濾後的果汁,利用沸水隔水加熱濃縮,將梅汁濃縮成約原來十分之一的量,就是市面上常見的梅精,棗精的製造方式也相同。 梅納反應安全嗎? 有些食物經過加熱熬煮後會有梅納反應,產生如丙烯醯胺等致癌物質,因此網路上盛傳,梅精、棗精這類產品不安全。 中山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教授王進崑指出,梅納反應是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經過加熱後的產物,顏色變深,是一種自然的褐變反應,但不論是棗精、梅精,蛋白質的比例很低,梅鈉反應後的致癌產物很少,所以不必太過擔心。 但也有醫師持保留態度。 靖妃中醫診所院長陳玫妃指出,有研究顯示,梅納反應會產生丙烯醯胺和喃化合物,都是致癌物質。 此外,加熱溫度、濃度、時間等都會影響梅精的品質。

  3. 2021年5月13日 · 2021-05-13. .更新日期 / 2023-12-06. .文 / 陳蔚承. .責任編輯 / 陳祖晴. .出處 / 康健編輯部.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字級. 收藏. 分享. 痔瘡會自己好嗎? 第1級的痔瘡可能會自己好,但僅是急性期疼痛、出血、搔癢等症狀改善,無法解決肛門脫垂的問題,所以必要時還是要就醫。 一般而言,如果痔瘡不會造成生活困擾,可以與它和平共處,但洪欣園醫師建議有痔瘡還是要治療,「很多人因為痔瘡就診,結果連帶檢查出大腸直腸癌,所以出血一定要就醫檢查和治療。 」(推薦閱讀: 遠離痔瘡 醫生:多喝水和吃「這類」食物 ) 另外痔瘡容易破裂、形成傷口,肛門、直腸也是排便的地方,所以容易造成感染。 推薦閱讀:凱格爾運動7大好處改善男女漏尿、痔瘡,圖解教學秒懂.

  4. 2021年9月22日 · 2021-09-22. .更新日期 / 2024-01-23. .文 / 張淑芬整理. .出處 / 商業周刊. .圖片來源 / Unsplash. 字級. 收藏. 分享. 胃食道逆流的人,哪些水果不能吃? 酸度較高的橘子、柳丁、柚子、檸檬、萊姆等柑橘類水果,容易使部分胃食道逆流的患者加重症狀。 有研究指出,口感略帶酸味的百香果,不論是做為胃潰瘍的預防或正在治療胃潰瘍症狀時都可吃。 但是急性疼痛期時還是先避開比較好。 至於奇異果,有研究表明它是「低FODMAP(低腹敏)」飲食,也就是不容易產生寡糖而引發脹氣的食物,能有效緩解腸躁症和治療功能性便秘。 文獻指出,有便秘型腸躁症的受試者在每天食用2顆奇異果,約連續4週的時間便能觀察到腸道功能獲得了改善。 水果應該飯前還是飯後吃,才不傷胃?

  5. 2015年5月25日 · 2015-05-25. .文 / 網站編輯. .出處 / Web only. 字級. 收藏. 分享. 潛在風險. 很多人只要胃不舒服,並不知道自己的胃怎麼了,就到藥局隨手挑選名氣較大的胃藥,但其實,消化不良、胃酸分泌過多、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胃潰瘍、胃食道逆流的治療藥物不盡相同,如果胃不舒服的症狀反覆出現,必須找醫生診斷釐清病因,而不是長期服用成藥,裡面某些成分反而會加速奪走你的健康。

  6. 2017年6月20日 · 微笑能刺激身體分泌對抗壓力的神經胜肽,同時釋放出多種能使心情愉快的神經傳導物質,包括血清素、多巴胺和腦內啡。 血清素有天然抗憂鬱作用,多巴胺會刺激大腦的報償迴路,腦內啡則是天然的止痛劑。 別人看到我們微笑,大腦似乎也會獲得報償,使他們也感覺到心情愉快。 微笑有傳染力,別人也會不自覺地露出微笑,進而把正面效果散播出去。 達賴喇嘛和大主教是因為快樂才微笑,還是因為微笑所以快樂呢? 這問題聽起來有點像是一則佛門公案,很可能兩個說法都是對的。

  7. 2021年4月29日 · 2021年3部失智症新片,導演取材自身邊失智親友的真實歷程,為失智者、照顧者的心靈尋找出路。 2021-04-29. .文 / 梁元齡編譯. .責任編輯 / 高儷綾. .出處 / 康健編輯部. .圖片來源 / Pexels. 字級. 收藏. 分享. 1.《父親》:從「失智者」視角學習同理. 「我覺得自己像棵葉子快掉光的樹…所有枝枒、風吹雨打…我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了。 」——電影《父親》(The Father) (圖片來源 / 采昌國際) 年邁的安東尼(Anthony)有失智症,影響到生活起居,常常疑神疑鬼、幻聽又幻視,還老認定別人偷了他的東西。 但安東尼的性格獨立、好強,不願面對罹病現實,態度堅定地拒絕女兒安(Anne)的安排與照顧,還時不時對她酸言酸語,令女兒身心俱疲。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