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9月7日 · 妥瑞症(英文 Tourette syndrome)被認為是一種慢性腦部神經疾病,臨床症狀會有突然的、重複性的但又不規律的身體動作或聲音。 精神醫學會診斷統計手冊的資料表示,妥瑞症症狀包含以下情況: 簡單動作型抽動:眨眼睛、翻白眼、噘嘴、聳肩、頭部或四肢抽動、跳躍、旋轉等較無意義的行為。 複雜動作行抽動:反覆的抽動、觸碰、敲打、壓手指關節等強迫行為,時間較久且看似有目的。 簡單聲語型抽動:咕噥、清嗓子、吹口哨、咳嗽、彈舌音、類動物叫聲等。 複雜聲語型抽動:使用較有意義的語句、多元的音節、重複他人書畫或穢語症。 臨床診斷妥瑞症須符合: 多種動作型抽動搭配1種或1種以上的聲語型抽動。 抽動症狀持續出現超過1年,其中沒有超過3個月以上無抽動。 18歲以前出現症狀。 抽動非其他疾病造成。

  2. 2018年3月2日 · 分享. 「婆婆痛風,先生 (出海捕魚)不在家,每天晚上我就幫她用熱水泡腳、輕輕按、推……」有雙靈活圓眼的小翠來自越南,她學足部按摩是為了幫家人減輕疼痛,沒想到自己多年頭痛也不藥而癒。. 她說,足部保健師會彼此按摩互療,每周兩次,「我 ...

  3. 2015年6月1日 · 20年累積近4000病例. 有了「絕大多數耳鳴是身體的警訊」的理解,賴仁淙只要受邀在國內外演講,就傳達他最新的概念:耳鳴的文藝復興,含義是治耳鳴要觀察病人生活、情緒、病史,找出治療線索。 賴仁淙專注耳鳴超過20年,1994年從英國進修返台後開始推動減敏療法,接著開設耳鳴特診,一個上午專心只看3名病人,20年來累積近4000病例。 在他看來,耳鳴最可怕的是會導致病人異常焦慮、煩躁、恐懼,急迫尋求協助。 若醫生對耳鳴了解不夠,一句「治不好了」就足以把病人逼上懸崖。 「懸崖」兩字很沉重。 賴仁淙回憶,一位很照顧他的某大學教師嚴重耳鳴,那時他的特診已塞爆,緊急安排在3天後的週五見面好好診療,就在週四,病人上吊自殺。

  4. 2021年3月29日 · 工研院指出吳明賢深耕醫療領域超過30年在台灣生技醫療產業發展扮演重要的角色他帶領團隊在馬祖研究出最佳除菌防治胃癌模式」,讓胃癌在台灣10大癌症死因排名從第3名降到第8名並改寫胃癌防治國際準則躍上全球頂尖腸胃期刊Gut雜誌封面。 吳明賢接任台大醫院院長後接受《康健》雜誌專訪時表示「台大醫院身為一流的大學醫院,教學與研究更重要,才能有更厲害的武器來對抗複雜難醫治的疾病。 2021-03-29. .更新日期 / 2023-10-20. .文 / 邱淑宜. .責任編輯 / 高儷綾. .出處 / 康健編輯部. .圖片來源 / 陳德信攝. 字級. 收藏. 分享.

  5. 2015年1月14日 · 如果純靠健保,恐怕難以為繼。 其實,以醫師的名氣,大可開設全自費診所,雖然病人來源會減少,但盈餘反而會增加、工作更輕鬆。 對此,佑佑爽朗地說:「我拒絕成為只看有錢人的醫師」。 為什麼不多申報些深度心理治療? 這就牽涉到台灣健保為了節制醫療支出,實施的「總額預算制度」。 台北區所有西醫診所每年能從健保局拿到的錢是固定的,這稱為「西醫基層總額」。 假設台北區診所第一季分配到十億總額,結果各診所申報十一億,那一點就只剩下0.91元。 總額不變,診所看越多病人,點值就越低。 基層總額每年的成長率很低,健保總額成長多數分給有龐大急重症與老人需求的醫學中心。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總額有限,各個高成長科別就必須「自制」。

  6. 2019年1月22日 · 2019-01-22. .文 / 謝懿安. .出處 / Web only. .圖片來源 / 馬景平. 字級. 收藏. 分享. 開刀後吃碗鱸魚湯、豬肝湯補身是常見觀念。 根據健保署2014年統計,全台住院手術人次超過450萬。 以往開刀傷口大、出血量多,但隨著微創手術成為主流,傷口愈來愈小,出血量也減少,這時還需要術後補養? 專長癌症術後調理、台塑生醫i醫健康診所醫師喬聖琳指出,現在手術的出血量不像以前多,約在100cc內,比捐血一次250cc還要少,僅少數手術才會較大量失血。 失血量雖然減少,但 當罹患疾病需要動刀時,也代表體質已經有失衡現象,「處於正氣虛、邪氣盛,容易抵抗力差、氣血循環不良。 因此 術後調理的重點,在於將體質恢復平和狀態,才能幫助加速傷口復原。

  7. 2017年7月21日 · 2017-07-21. .文 / 謝佳君. .出處 / Web only. .圖片來源 / 康健雜誌. 字級. 收藏. 分享. 台北榮民總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肇文指出,心臟手術確實可以改善症狀,但 需 要持續心臟保護及復健,才能確保穩定,避免惡化及復發,因為原本心臟已經受損,即使手術後,也不一定會馬上恢復,而且大部分的危險因子還是存在, 「手術前該怎麼保護心臟,手術後還是要一樣保護,同時手術後保護還須視臨床狀況變化而調整。 吃的藥可能更多. 心臟手術主要分為內科的「心導管介入治療」以及外科的「開胸手術」,除了手術本身或術中出現心臟的問題等併發症,術後長時間來看,最重要還是注意原本術前有什麼急慢性疾病,術後更要針對這些疾病繼續加強防治,「心臟病不是手術完就好了,」陳肇文說。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