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4月20日 · 首選台灣烏龍茶. 以茶聞名遐邇的台灣,在穀雨時,就應該喝杯好茶養生。 周宗翰提到,首選當屬烏龍茶! 烏龍茶屬於半發酵青茶,既有綠茶的鮮香,又有紅茶的甜醇,茶湯顏色烏黑,茶性不寒不熱,具有生津潤喉、消除體內積熱的功效。 烏龍茶既不像綠茶偏涼,也不像紅茶過於溫補,溫熱適中,其潤燥除煩的特色非常適合在容易心煩氣躁的穀雨時節飲用。 他說:「大魚大肉後,來杯烏龍茶,更能去油解膩,並減少醣類和脂肪類食物吸收,有助消腰腹臀的贅肉。 烏龍茶該怎麼喝. 周宗翰進一步說明,烏龍茶特別適合三高族群 (高脂血、 高血壓 、 糖尿病) 飲用,對於有腹部肥胖困擾者,能改善新陳代謝紊亂,或是胰島素分泌失調,也能降低血液中壞膽固醇等,好處多多。

  2. 2022年12月21日 · 冬至除了吃湯圓、食補,養生顧腎氣也可以這樣做. 國曆 12 月 22 或 23 日為「冬至」,是 24 個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這天是全年裡日照最短的 1 天,這天太陽繞行到南迴歸線上,使得北半球的白晝最短、黑夜最長,也是氣溫最低的時候。. 成功馬光中醫 ...

  3. 2023年11月8日 · 中醫師周宗翰表示,隨著社會工作結構、飲食作息的改變,人呈現的體質、生理狀態跟過去有很大差異,因此,如果需要在立冬進補,使用的食材和進補方式必須隨著做適當調整。

    • 秘訣 1 早睡晚起
    • 秘訣 2 注意保暖
    • 秘訣 3 時常喝水
    • 秘訣 4 運用三九貼
    • 秘訣 5 穴位按摩

    明華馬光中醫診所中醫師歐俊佑指出,中醫經典《黃帝內經》裡提到:「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意思是飲食及生活作息都應順應自然,守常規、有節度,就能常保健康。 《素問.四時調神大論》中提及:「冬季應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因北半球冬季日短夜長,所以建議民眾冬天時可以比平常提前半小時入睡,並晚半小時起床,等太陽出來、氣溫回升後再出門。 吳宛容建議,如果是習慣凌晨外出運動者,建議日出後再外出行動,甚至可以適當的曬太陽,讓精氣內聚以潤五臟,增強身體的免疫力。

    歐俊佑指出,台灣因地理位置的關係,平地降雪機率較低,但此時適逢冷氣團及寒流來襲,氣溫會明顯下降,根據健康署 102 年委托研究結果發現,冬天因心血管疾病就醫比率增加 1〜2 成,提醒民眾務必注意保暖。 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患者,會因氣溫驟降導致人體周邊血管收縮,加上活動度下降,恐增加中風及心肌梗塞風險。吳宛容強調,應該要注意防寒保暖,適時地戴上口罩、帽子及圍巾,更要注意足部保暖。

    吳宛容表示,大雪養生應「不損陰津」!天氣漸冷,常會讓人忘了喝水,導致人體內的陰液跟著不足。心血管疾病患者如果水分攝取不足,就容易造成血液過於濃稠,如果血管彈性不足,易誘發心腦血管梗塞等問題。 她建議,平時要盡可能增加飲水量,不要等口乾後再喝水,每天入睡前和起床 後,都要喝幾口溫水。此時,也忌運動過量、出汗太多,避免陽氣隨汗液而出,損傷津液,以微微出汗最好。

    所謂「夏養三伏,冬補三九」,三九天是天氣最寒冷的時候。這個時間裡由於天氣的變化,人體抵抗寒邪的能力下降,使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關節痛等虛寒性疾病容易發作或病情加重。 三九是一年當中最寒冷的時節,此時人體陰氣旺盛,陽氣潛藏,因此更需要辛溫散寒、祛痰逐飲的藥物,在特定穴位進行敷貼,使溫熱藥材經由皮膚吸收,透過穴位經絡直達病所,可以有效預防過敏性疾病的發作及提振身體陽氣。 吳宛容說,一年當中有 2 次改善過敏體質的節氣,分別是冬至後的三九天和夏至後的三伏天。此時,運用三九貼增強人體陽氣、提升抗寒能力,能起到治療與保健的作用,與三伏貼配合,效果更加明顯。

    「冬不藏精,春必病溫」,歐俊佑解釋,所謂藏精就是指藏腎精,腎精為生命之根、身體之本,意思是冬季養生應先補腎,精氣充盈後,提升身體機能來抵抗外來的邪氣,隔年身體就會好。教大家按壓幾個穴道,可以滋陰補腎好過冬。 1. 太谿穴:位於腳內踝尖與跟腱之間凹陷處。屬於足少陰腎經,此穴經氣最旺,具有滋腎陰、補腎氣、壯腎陽、理胞宮 (子宮) 的功用 2. 湧泉穴:把腳趾向下捲起,腳底板的前 1/3 中央會出現一個凹陷處,就是湧泉穴。屬於足少陰腎經,此穴可以養腎精、消除疲勞、改善手腳冰冷。 3. 足三里穴:位於外膝眼直下四橫指處。屬於足陽明胃經,具有健脾和胃、補益氣血的功效,可改善腸胃機能,促進營養吸收及代謝,提升免疫力。 文 / 黃慧玫、圖 / 黃懷賢 延伸閱讀: 大雪養生應「保暖」!按摩 4 穴位就能不生...

    • 調整飲食:俗話說,藥食同源,藥補不如食補,食養、食補、食療的觀念都有科學的根據。例如食養的部份,就是選擇清淡的食物,避免高油、高糖與高脂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並補充足夠的水分。
    • 固定運動:夏天天氣炎熱,很多人都懼怕室外的烈日和高溫,還有碰到梅雨季雨勢忽下忽停,所以寧願躲室內開冷氣納涼,這樣很容易導致濕氣不斷加重,所以要想祛濕氣,最重要還是要走出冷氣房、養成固定運動的習慣,例如多做戶外運動,慢跑、散步、登山等都是不錯的方式,音要是讓身體流汗,以幫助排出體內的濕氣。
    • 中醫祛濕:可以採用中醫的背部膀胱經拔罐的方式進行治療,療效顯著,安全簡便且無副作用。膀胱經拔罐具有疏經通絡祛濕的作用,針對於改善濕滯經絡,阻滯氣機而引起的疲勞感,肌肉關節酸痛、沉重感有相當的效果,此外,還能改善濕氣滯於臟腑的各類病症,例如腹脹或是腹瀉、腹痛。
    • 日常保健:除非室外溫度實在太高,切記進入室內時 開冷氣溫度不要控制太低,要求急速降溫來怯除體內濕熱,而且切記冷氣不要直接對著身體,特別是往頭部吹,而在淋雨後要及時更換乾暖的衣服,洗頭後要及時吹乾頭髮,並食用一些薑茶來袪除濕氣。
  4. 2020年5月15日 · 1.蚊子. 蚊子大部分小於1.5cm,是可以肉眼清晰看見的大小,加上飛行時的嗡嗡聲,很難讓人不注意到牠的存在。 被蚊子叮咬後,皮膚會隆起一顆紅腫膨疹,大概過個兩到三天會消腫。 被蚊子叮不太會產生劇痛感,但蚊子是可以帶著傳染病的病媒之一,是 登革熱 、 茲卡病毒 、 日本腦炎 、 瘧疾 、屈公病的傳染媒介。 蚊子常出現於靜止的積水、小水漥,因為他們需要在靜水裡產下下一代,所以定期傾倒積水容器也是預防蚊子孳生的好方法。 2.小黑蚊. 小黑蚊大小約1.4mm,很常無聲無息就叮在手上,而且牠不會一次吸好血,會分好幾次,導致許多紅色丘疹產生,且又癢又痛,也被大家俗稱為「紅豆冰」。 目前沒有相關文獻指出小黑蚊會傳染病毒,而是屬於騷擾性昆蟲。

  5. 2020年6月4日 · 除了飲食上可以選用屬於平性、涼性的食物,例如綠豆、薏仁、西瓜、絲瓜、苦瓜、蓮藕、水梨、蓮子等來清暑化濕。 也可藉由按壓心經的「神門穴」及心包經的「內關穴」來清心安神。 安心助眠調心律–「神門穴」 炎熱天氣造成心火偏旺,常按壓「神門穴」有降心火安眠及讓心臟節律緩和的作用,此穴位在腕關節上,小指與無名指間延伸至腕關節的凹陷處。 用手指指尖按壓穴位,每次約5-10秒鐘,雙手輪流按壓,持續3分鐘。 改善胸部、上腹部臟腑機能–「內關穴」 濕熱環境常造成胸悶且飲食稍油膩就會導致腸胃不適,此時可以多按壓「內關穴」來為心臟補氣血,預防 心肌梗塞 ,另外也有對減輕胃脹有幫助。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