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7月3日 · 後來我讀書讀到「策略規畫」,我忽然開竅了,原來我去追問做什麼事是對的,然後在比較分析之後,選擇去做對的事,這個選擇的過程就是「策略思考」。 原來我在摸索過程中,也逐漸進入「策略規畫」的學習。 執行力與策略思考,是主管非常重要的兩種技能 。 執行力確保任務能完成,這是主管必須具備的基本功能。 而策略思考,則考驗主管的分析及選擇能力,要在上級沒有明確指示下,自己決定去做一件對的事,這個選擇要歷經訊息蒐集、外在環境分析、機會與危機、內部資源、團隊戰力分析。 能夠經過策略思考,做對的選擇,則能確保達成良好的績效。 一般而言,主管通常是透過聽命行事,用執行力去完成任務,經過不斷的完成任務,把執行力發揮到極致,成為能夠有效完成任務的執行者。

    • 「張忠謀為什麼可以 6 點回家?」從開會報告開始學效率
    • 台積電為何厲害?「願意花時間」
    • 「去中國是錯誤的決定」背後含意:無法大展手,才變成錯誤

    在訪談中,蔣尚義談及張忠謀給他的震撼教育,起因是他的一個好奇點:張忠謀事情那麼多,為什麼可以每天 6 點回家? 蔣尚義 1996 年被時任台積電總經理曾繁城邀請去當研發副總,每天都忙到晚上 9、10 點才回家,他心中出現疑問:「張忠謀背負的責任比我多太多,我只需要顧好研發,而他需要顧好生產、銷售、市場、與政府的關係、媒體和客戶,需要把這些全部都顧好,他怎麼可能每天六點就回家?」 後來,他開始偷學張忠謀的「秘密」,想變得跟他一樣有效率。 首先是簡報,業界最重要、而且是聽報告的人不知道的事才講。 一開始,一場 30 分鐘的簡報,蔣尚義表示,身為工程師的他只會說流水帳式的報告,先說問題,再說實驗方式,接著是數據,最後是結論。「如果你這樣向張忠謀報告,你就麻煩大了。」他笑著回憶,張忠謀會罵人,甚至撕...

    蔣尚義加入時,台積電還是僅成立十年的小公司,甚至,他一度想要拒絕邀約,認為去那裡工作沒保障,直到看到鉅額股票簽約金才回心轉意;而現在,台積電已經成為全球追捧的最重要企業。 台積電是怎麼彎道超車的?日前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接受 CNN 專訪,被問到類似問題時,他回說,其他人其實也做得到。蔣尚義的答案也類似。 2001 年,台積電成功自主開發 0.13 微米系統單晶片銅/低介電係數製程技術,是業界第一個,開始讓其他半導體公司刮目相看。當時,一些同業問蔣尚義:「我們需要兩年才能開發出一個製程,你們為什麼一年或一年半就做到?」語帶玄機懷疑台積電是不是竊取客戶技術。 「我的晶圓廠的晶圓研發速度比你的快,因為我的研發工程師是三班制,你只有一班制。因此,你一天有 8 小時研發晶圓,我一天有 24 小時。就算...

    他也首次揭露,為何多年前去中芯?原來是台積電老同事、時任中芯執行長邱慈雲邀他,兩人爸爸是同鄉好友,因此他在徵求張忠謀同意後決定去幫忙。 但他在訪談時表示:「去台灣是正確的決定,去中國是錯誤的決定,」更一度重言:「那是我做過最愚蠢的事情。」 為什麼?他去年底辭去中芯職務正式退休,因為身分尷尬,中國方不太信任身為美國公民的他,他也透露,正是是因為無法大展身手,才讓他的行為變成錯誤決定。 「你是否做出正確的決定取決於結果。如果結果很好,就是一個很好的決定;如果沒有成功,那就是一個糟糕的決定。」他說。言下之意是,如果美中之間的半導體競爭沒有如此激化,讓他難以發揮,他其實並不會對去中國的決定感到後悔。 相關文章/ 帶領公司團隊進軍元宇宙NFT市場,你需要三個關鍵思考 如何凝聚團隊向心力?打漆彈、辦運動...

  2. 2007年1月12日 · 具有27年外商專業經理人的管理經驗,縱橫惠普、德儀兩大跨國企業的種種經營挑戰,程天縱首度接受《經理人月刊》專訪,暢談他的工作心得。 在訪談中,程天縱就企業文化、生涯規畫、領導等關鍵議題,做出精闢的回應,不但展現出他對管理理論和實務的融會貫通,也有令資深經理人耳目一新的「程氏」觀點。 對成功的定義: **成功,每個人有自己的路 ** Q:你是最早當上跨國公司大中華區總裁的台灣經理人之一,你成功的關鍵何在? A:對於成功,我現在有深刻的感受和體會。 什麼叫待人帶心,就可以不用職位、權力把事做好,成功? 你今天的成功,可能5年後回頭一看,就不覺得成功。 成功很難蓋棺論定。 我大學時候成績在我們班是後段,當時成績好的都拿到獎學金到美國去,家裡窮的還賣房子換美金。

  3. 2021年10月29日 · 策略第一是「滿足客戶需求」,包括:提供客戶可超越對手、或至少與之匹敵的技術與設計、靈活回應技術需求、低價、縮短量產時程、品質可靠、可無縫溝通、一站式(Turn-key)服務等。

    • 程予希1
    • 程予希2
    • 程予希3
    • 程予希4
    • 程予希5
    • 發掘部屬強項:提及「主管」,大多數人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往往是主管開罵的景象。其實,一個稱職的主管除了注意部屬缺點,更需要了解部屬的優點,才能適才適所、將對的人放在正確的位置上,以發揮更大的生產效能。
    • 與部屬分享資訊:在傳統的觀念裡,組織營運的成本、獲利、銷售額、策略目標等資訊,都被視為最高機密,結果導致搞不懂公司想做什麼的員工,無心於工作。其實,將營運面的重要資訊分享給員工,使他們了解公司的使命、清楚該為何而戰,反而能激發更多的責任感,對工作負責。
    • 傾聽部屬心聲:想像你正在會議上表達意見,卻遭到他人打斷,你勢必感到相當沮喪,甚至會痛恨對方,並且發誓不要再跟他說話。可想而知,經常打斷部屬說話的主管,也無法贏得部屬的信任與尊重。
    • 保護部屬:除了將工作任務交付給部屬,在部屬執行任務的過程中,如果遇上任何阻礙,主管都必須在第一時間跳出來排解,或者適時爭取部屬應得的權益。舉例來說,如果在部屬工作時,有高層介入、顧客騷擾、或公司內浪費時間的無效率會議,主管都必須跳出來制止。
  4. 2018年1月1日 · shutterstock. 領導者不能只出一張嘴! 從工程師轉換到 CEO,我覺得最難的事.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最近許多朋友不約而同問我:「覺得從工程師轉換到執行長的角色,最困難的是什麼? 我的答案很簡單,就是「溝通」兩個字。 這也是我這篇文章要跟大家分享的事情。 每次被問到這個問題,我很自然會回去檢討:「過去一段時間、我時間都是花在哪裡? 」每次直接浮現的,毫無例外都是與人溝通的情景。 倒也不是我身邊的人難以溝通,而是我發現溝通的確就是一個領導者最重要的事情,所以我很自然地把大部分的時間和心力放在上面。 官大學問大,講話聲音就大? 台灣的職場文化普遍存在一個問題:「官大學問大,講話聲音就大。 」然後大家都要聽聲音大的,底下的人再有什麼異議就是不合群、就是挑戰長官。

  5. 2021年10月13日 · 然而許多企業時常將使命視為擺著好看的門面,在設定時常犯兩種錯,其一是隨意撰寫語意模糊或意義不清的宣言,其二是使命內容具體,卻說一套做一套,營業方向與使命不太相干。 反觀,卓越的企業則將使命視為策略核心所在,會認真實踐。 例如台積電的使命為「作為全球邏輯積體電路產業中,長期且值得信賴的技術及產能提供者」,Google 的使命為「整理來自世界各地的資訊,方便大眾使用,使人人受惠」。 願景:企業對於「未來」的抱負,像明月指引方向. 願景(vision)則是以簡潔有力的方式來表達企業對於「未來」的抱負。 若將使命比擬為企業的北極星,安定公司的核心定位,願景則像天邊月亮,短期而言是可遙望而不可及的,但卻能提供企業長期經營方向及設定短期目標的依據。 卓越的企業在願景設定上都具有強烈企圖心以及明確情境。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