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4月24日 · 主持人/編輯七號、編輯佳琦. 「東洋神秘力量,終於從好萊塢崛起?. 」近年來好萊塢 電影 的「亞裔」身影越來越受到關注,除了 《瘋狂亞洲富豪》 在2018年的亮眼成績,近期先後也有韓國 《寄生上流》 勇奪奧斯卡、以及今年 《夢想之地》 (Minari ...

    • ▌電影中「象徵少數」:當個徹頭徹尾的印度人
    • ▌率先發難的華人:這跟歧視有什麼關係?
    • ▌印度人不能用新式英語搞笑嗎?
    • ▌新式幽默,與只有星國華人能講的singlish?

    根據《新4》張貼於5月20日的試鏡公告,製作單位希望徵選五個角色:兩位一男一女的軍官,皆要華人;三個阿兵哥,其中兩個是華人(一個要求是帥哥),另一個印度人或馬來人皆可。 電影公司的徵選要求不難理解,新加坡的主流電影(基本上就是指梁智強的電影)一向有「象徵少數」(token minorities)的問題。「象徵少數」指的是電影中「刻意」呈現出來的「少數族群」,如少數種族、少數語言、性少數等等。這種刻意的呈現,能讓電影看起來更加「多元」,也能達成幾個目的,例如:讓製片方免於被少數族群批評(不會被批評都用主流群體)、讓電影能不帶羞恥地去開少數族群的玩笑(因為是透過少數族群自己的嘴巴)。 《新4》試鏡公告的要求,再次凸顯了「象徵少數」帶來的問題:製片單位要的只是一個少數族群,至於是馬來人或印度人,都...

    巴爾加瓦的自白,在這個印度人只佔人口7%的國家,並沒有獲得太多的支持。6月1日,巴爾加瓦因為貼文被網友檢舉,遭警方通知到案說明。檢舉的理由是,民眾懷疑巴爾加瓦貼文背後的動機不單純。 貼文下支持巴爾家瓦的留言,多數來自於印度人或馬來人等同樣身為少數群體的友族。相較之下,相當大一部分的華人網友,率先對巴爾加瓦發難。他們覺得巴爾加瓦只是在炒作,批評他搞不清楚「試鏡」的意義——電影劇本需要一個什麼樣的人,你就演什麼樣的人,這跟歧視有什麼關係? 「華人優勢」(Chinese privilege)如同西方國家的「白人優勢」,存在於新加坡的社會脈絡中,指涉著新加坡華人的行為舉止,與社會上其他族群的關係。許多新加坡華人沒有能力從少數群體的角度去看事情、沒有感覺自己因為「華人身分」自小到大獲得不少好處,也無法...

    擁有42萬粉絲的新加坡部落客下雪(Xiaxue;來頭不小,還有自己的維基百科條目),率先砲轟巴爾加瓦何不自己去寫一部電影然後自己演。 下雪說,如果梁智強要求一個印度人說印度口音是「種族歧視」,那麼老天應該禁止任何人在任何本地電影中讓印度人說濃厚的印度腔,所有印度人都要說一口「閃閃發亮的英語」,否則便是不尊重印度人。下雪更質問,為何巴爾加瓦可以接受新加坡印度人角色說「新式英語」,但卻認為濃厚的印度口音是種族歧視?她說:「當兩種英語都作為喜劇所用時,為什麼印度腔比起文法錯誤的英語,來得更令人尷尬?」 這是個好問題。如果我們回過頭來看梁智強電影中需要的搞笑元素,是什麼因素使得華人使用新式英語會成為笑料(其他給華人試鏡演員的腳本明顯以新式英語作為笑料),而印度人說新式英語卻不再好笑? 「幽默」來自於...

    新加坡影視喜歡玩「口音梗」,不是一天兩天的事,這表示這個社會對於各種口音連結的刻板印象,總是很有反應。部落客下雪問了一個問題: 下雪貌似有理的「反問」,反映出星國政府多元種族政策(CMIO種族模組)的潰敗。CMIO種族模型政策,將新加坡的人群分為華人(Chinese,C)、馬來人(Malay,M)、印度人(Indian,I)與其他(Other,O),並在政府發狂似地的宣導下,從頭到腳、從搖籃到墳墓地播送「四種人互相平等,一起構建出強大新加坡」的訊息。然而,最終抵不過華人是星國最大的主導群體之事實,反倒使得主流種族,以為自己的社會真如政府所說那樣平等,對於所有華人優勢的說辭一概否認,並且簡便卻錯誤地援用這個種族模型來反擊種族歧視的說辭。 如何簡便?如何錯誤? 以新加坡另一個極具口音模仿天賦的導...

  2. 2021年2月3日 · 事情爆發後,教育部在聲明中以 「性別錯稱」 (misgendering)的方式,使用 “he”(男性的「他」)而非此學生使用的 “she”(女性的「她」)指稱當事人,並否認一切指控,引發爭議。. 1月26日 ,有五位聲援者到教育部前面舉牌抗議,要求新加坡 ...

  3. 2017年1月3日 · 吳俐君大略疏理戰後台灣沖繩關係的脈絡對1949年撤退來台的國民黨來說沖繩位處於反攻大陸的重要戰略位置1958年國民黨政府在台灣設置中琉文化經濟協會來強化台沖關係1968年到1972年間這個協會仲介將近2萬季節性農民與技術者到沖繩。...

    • 鞏俐1
    • 鞏俐2
    • 鞏俐3
    • 鞏俐4
    • 鞏俐5
  4. 2018年12月28日 · 你殺得了記者,卻殺不死新聞? 2018年10月2日,59歲的沙烏地異議記者、 《華盛頓郵報》 專欄作家—— 賈邁.哈紹吉 (Jamal Khashoggi)——在沙烏地駐土耳其的伊斯坦堡總領事館「人間蒸發」。 17天後,原先一概否認的沙烏地政府,終於坦承「哈紹吉確實是被殺死在外館」,兇手是幾名失控的沙國特工,哈紹吉的遺體則遭到分屍棄置。 離譜且無比駭人的情節,嚇傻了整個世界。...

    • 鞏俐1
    • 鞏俐2
    • 鞏俐3
    • 鞏俐4
    • 鞏俐5
  5. 2023年4月27日 · 譚加拉朱等不到的奇蹟:新加坡處決「大麻死囚」的司法不正義?. 2023/04/27 轉角24小時. 圖/韓穎Twitter 這是譚加拉朱(Tangaraju Suppiah)在行刑前都會拍攝最後一張照片,原本譚加拉朱並不想這麼拍照,但在家人要求下,他最後答應,並且拍下兩張露出 ...

  6. 2021年1月20日 · 《獨裁者養成之路》作者馮客(Frank Dikötter)是荷蘭籍的中國近代史學家,現任香港大學歷史系講座教授,研究領域以戰後中國的「人民三部曲」最為知名,包括中國共產黨革命史、毛澤東與大饑荒、以及文化大革命等中國近代的重大歷史進程。 圖/法新社. 圖為中國河南省汝州市的毛澤東廟,正中央的塑像為「宇宙天尊佛祖毛澤東」,左為「中天大佛」周恩來、右為「貫天大佛」朱德。...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