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2日 · 凱瑟琳·霍頓·赫本 (英語: Katharine Houghton Hepburn ,1907年5月12日—2003年6月29日)是好萊塢六十餘年間極具影響的女演員,從廣播到舞台、電視到電影,從 脫線喜劇 到文學戲劇,她出演的作品類型多種多樣,先後四次獲 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另有八次 ...

  2. 凯瑟琳·霍顿·赫本 (英語: Katharine Houghton Hepburn ,1907年5月12日—2003年6月29日)是好莱坞六十余年间极具影响的女演员,从广播到舞台、电视到电影,从 脱线喜剧 到文学戏剧,她出演的作品类型多种多样,先后四次获 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另有八次提名。 1999年, 美国电影学会 将她评为 古典好莱坞电影 百年最杰出的女演员 。 赫本以坚强独立和个性鲜明著称,一生致力促进妇女权利。 赫本出身 康乃狄克州 富裕家庭,父母 思想进步 ,就读 布林莫爾學院 期间就开始表演。 她在 百老汇 的演出颇受好评,引起好莱坞注意。

  3. 2024年5月12日 · 嘉芙蓮·賀頓·協賓 (英語: Katharine Houghton Hepburn ,1907年5月12日—2003年6月29日)是荷里活六十餘年間極具影響的女演員,從廣播到舞台、電視到電影,從 脫線喜劇 到文學戲劇,她出演的作品類型多種多樣,先後四次獲 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另有八次 ...

    • 概觀
    • 基本介紹
    • 早年經歷
    • 演藝經歷
    • 個人生活
    • 主要作品
    • 獲獎記錄
    • 人物評價

    凱瑟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1907年5月12日—2003年6月29日),出生於美國康乃狄克州哈特福德市,演員。

    赫本的演藝生涯開始於紐約的百老匯,1934年,憑藉在她出演的第三部影片《清晨的榮譽》中的表演獲第6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第四部影片《小婦人》又讓她獲得了同年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和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1936年憑藉《寂寞芳心》第二次獲得了奧斯卡提名。從1942年《當代女性》到1967年《猜猜誰來吃晚餐》,26年間凱瑟琳·赫本和斯賓塞·屈賽一共合演了九部影片。1967年憑藉《猜猜誰來吃晚餐》獲第40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1968年憑藉《冬獅》獲第41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1982年憑藉《金色池塘》獲第54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在她60年的演藝生涯中,赫本共獲得了12項奧斯卡獎提名,四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1984年,77歲的她出版了第一本書《非洲皇后號的攝製過程》。1991年,她又出版了第二本書《我一生的故事》。

    •中文名:凱瑟琳·赫本

    •外文名:Katharine Houghton Hepburn

    •別名:Kate

    •國籍:美國

    •身高:173cm

    •出生地:美國康乃狄克州哈特福德市

    凱瑟琳·赫本,1907年5月12日出生於康乃狄克州首府哈特福德一個富有開明的家庭。她父親是名外科和泌尿科醫生,母親是個意識超前的女權運動者。在父母自由發展思想的影響和鼓勵下,赫本從幼年時起就大膽無束,像個頑皮的男孩子。但是她的性格獨立,自幼就很有主見。

    大學期間,她在賓夕法尼亞州BrynMawr學院主修歷史和哲學。在獲得雙學士學位後,她決心成為演員,在家人支持下,考入巴爾的摩劇團,開始她的演藝生涯。

    赫本的演藝生涯始於紐約的百老匯。最初,她只是在劇場裡演些小角色。她在舞台劇《戰士妻子》中出演的角色受到雷電華公司的賞識,於是邀請她以1500美元的周薪到好萊塢拍電影,簽訂了五年契約。

    1933年,與瓊·貝內特合作出演由喬治·庫克導演家庭劇情片《小婦人》獲得了第2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

    1934年,與小道格拉斯·范朋克、阿道夫·門吉歐合作出演由洛威·舍曼導演的劇情片《清晨的榮譽》並獲得第6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同年,赫本到百老匯出演了舞台劇《湖》,後返回了好萊塢。

    1935年,與弗萊德·麥克莫瑞合作主演由喬治·史蒂文斯導演的愛情喜劇片《寂寞芳心》並獲得第8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1937年,與金格爾·羅傑斯、露西爾·鮑爾合作出演Gregory La Cava導演的劇情片《摘星夢難圓》。

    1938年,老闆霍華德·休斯要她演一部B級片,她盛怒之下花20萬美元把契約買回,改投其他公司。當時米高梅準備拍《飄》,一直想演郝思嘉的赫本爭取到試演的機會,但費雯麗的突然到來使她退出。離開雷電華公司的赫本回到故鄉對自己的事業進行自省。在老家的日子裡,赫本收到編劇Philip Barry發來的劇本《費城故事》,赫本很喜歡這個故事。她購買下《費城故事》舞台劇和電影版的著作權。舞台劇《費城故事》在百老匯上演後,米高梅公司想從赫本手中買下《費城故事》的電影著作權,赫本提出必須是自己主演,同時她有權挑選搭檔和導演,以製片人兼主演的身份與米高梅合作。米高梅公司同意了赫本的要求,並支付她十五萬美元。拍攝完成的電影版《費城故事》獲得奧斯卡獎多項肯定,赫本也憑藉此片獲得第三次奧斯卡提名。在這之後,赫本買下劇本《年度女性》,在保證自己主演的條件下,將劇本的電影著作權賣給米高梅公司。此後,赫本的事業進入穩定發展的時期,在米高梅公司期間,她擁有自選劇本,搭檔和導演的權利。

    1944年,凱瑟琳·赫本主演了電影《龍種》,該片根據賽珍珠同名小說改編。影片講述了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後,中國鄉下一個小村莊裡,村民們原有的寧靜祥和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面對破敗的家園,年輕而勇敢的小玉和其丈夫一家人,帶領村民與侵略者展開了英勇的鬥爭。凱瑟琳赫本在片中飾演反抗日寇的中國農村女性。為了演好中國女性,赫本將賽珍珠的作品通讀了數遍,還研究了所有可以找到的關於中國的文字資料和影音資料。除此以外,在拍攝影片期間,凱瑟琳赫本還經常與劇作者瑪格麗特·羅伯茨一起重新組織《龍種》的原始劇本。

    感情經歷

    1928年,她曾跟同窗學友、費城富翁魯德洛夫·史密斯結為夫妻,但到1934年便分手,此後她一直獨身。 斯賓塞·屈賽跟她在電影裡合作時間最長,從1942年《當代女性》到1967年《猜猜誰來吃晚餐》,26年間一共合演了九部影片。赫本大多飾任性逞強、易於激動的淑女,而屈賽總是飾神情嚴肅、性格固執的憨漢,兩人事事都要一爭高低,而獲勝的總是赫本。屈賽因嚴重酗酒而在1938年同妻子分居,但屈賽信奉羅馬天主教,不能跟髮妻離婚,故赫本最終未能與他共結連理。

    晚年生活

    即便是70多歲高齡時,赫本仍然充滿了活力。在不拍片時,她每天凌晨就起床,晚上7點準時睡覺,這樣的生活節奏讓她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晚年時的赫本身體健康狀況不太好,另外她還患過與帕金森症類似的疾病。2003年5月,醫生在凱瑟琳的脖子上發現了一個惡性腫瘤,但她決定不進行醫學干預。 2003年6月29日下午2點50分,凱瑟琳·赫本在康乃狄克州的家中去世,享年96歲。去世時,她的家人都陪伴在她身邊。根據赫本的遺囑,她去世後沒有舉行任何紀念活動,葬禮也以私密形式進行。赫本長眠於美國康乃狄克州哈特福德縣雪松山公墓:赫本家族墓地。她深愛的父親母親,兄弟姐妹也長眠於此。

    參演電影

    共44部 •1994 愛情事件 •1984 格瑞斯·奎格里 飾 Grace Quigley •1981 金色池塘 飾 Ethel Thayer •1978 歐利,歐利,自由的公牛 飾 帕德小姐 •1975 狂人考伯恩 飾 Eula Goodnight •1973 人海萬花筒 •1971 特洛伊的女人 飾 Hecuba •1969 狂女查洛特 •1968 冬獅 飾 Eleanor of Aquitaine •1967 猜猜誰來吃晚餐 飾 Christina Drayton •1962 長夜漫漫路迢迢 •1959 夏日痴魂 •1957 電腦風雲 飾 Bunny Watson •1956 鐵娘子 The Iron Petticoat 飾 Captain Vinka Kovelenko •1956 雨緣 飾 Lizzie Curry •1955 艷陽天 飾 Jane Hudson •1952 帕特和麥克 飾 Patricia 'Pat' Pemberton •1951 非洲女王號 飾 Rose Sayer •1949 亞當的肋骨 飾 Amanda Bonner •1948 聯邦一洲 飾 Mary Matthews •1947 愛之歌 •1947 草之海 •1946 潛流 飾 Ann Hamilton •1945 無情無義 •1944 龍種 飾 Jade Tan •1943 台口餐廳 •1942 自由之火 飾 Mrs. Christine Forrest •1942 時代女人 飾 Tess Harding •1940 費城故事 飾 Tracy Lord •1938 育嬰奇譚 飾 Susan Vance •1938 休假日 飾 Linda Seton •1937 摘星夢難圓 飾 Terry Randall Sims •1937 名門街 •1936 蘇格蘭的瑪麗 飾 Mary, Queen of Scots •1936 叛逆女人 •1936 塞莉婭·斯卡利特 飾 Sylvia Scarlett •1935 愛麗絲.亞當斯 •1935 心碎 •1934 小牧師 •1934 烈性女子 •1933 清晨的榮譽 飾 Eva Lovelace •1933 小婦人 飾 Josephine 'Jo' March •1932 克里斯托弗.斯特朗 •1932 離婚清單 飾 Sydney Fairfield

    奧斯卡金像獎

    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

    艾美獎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坎城國際電影節

    英國電影學院獎

    由於出生於一個富有而且思想開明的家庭,赫本從小就性格直爽、思想開放而且行為不拘泥於傳統。赫本意志非常頑強,性格直率。赫本面龐瘦削,並不漂亮,但演技優雅精緻,爐火純青。她的表演充滿著優雅、機智和魅力。她曾12次入圍奧斯卡獎,4次折桂。凱瑟琳·赫本獨特的戲劇天分縱橫美國影壇60多年,她的聰明才智令人懷念,她是美國的藝術瑰寶。(天府早報、喬治·沃克·布希、伊莉莎白·泰勒評)

  4. Katharine Houghton Hepburn (May 12, 1907 – June 29, 2003) was an American actress whose career as a Hollywood leading lady spanned six decades. She was known for her headstrong independence, spirited personality, and outspokenness, cultivating a screen persona that matched this public image, and regularly playing strong-willed, sophisticated women.

  5. Katharine Hepburn. Actress: The Philadelphia Story. Katharine Houghton Hepburn was born on May 12, 1907 in Hartford, Connecticut to a suffragist, Katharine Martha (Houghton), and a doctor, Thomas Norval Hepburn, who both always encouraged her to speak her ...

  6. 凱瑟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1907年5月12日~2003年6月29日),出生於美國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演員。. 赫本的演藝生涯開始於紐約的百老匯,1934年,憑藉出演的第三部影片《 清晨的榮譽 》獲第6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第四部影片《小婦人》又讓她獲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