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0月29日 · 愛心理 2020-10-29. 圖片來源: Unsplash. (本文經合作夥伴 愛心理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原文出處:〈 同理心的力量:透過「兩類型四層次」,創造親密關係 〉;更多相關文章都在 「愛心理」粉絲專頁 )。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 在跟身邊的人溝通時,「同理心」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如果能讓對方感到「你懂我! 」,有助於建立更親密的關係。 諮商心理師林仁廷分享怎麼利用不同層次的同理心,讓朋友、伴侶、家人低落時能感到被理解。 (責任編輯:陳致加) 文/諮商心理師 林仁廷. 同理心,empathy,又譯為「神入」,意指進入案主的位置,同理思想邏輯,共情並理解他情緒的由來,感同身受。

  2. 2020年7月14日 · 現在社會上絕大多數的信息都在告訴你怎樣處理情緒,儘管處理情緒是好事情,但是當這樣的信息過度,以至於覆蓋了關於情緒的絕大多數面向的時候,你就會覺得,情緒這東西不好,得除之,潛意識裡,我們看待它的方式會不知不覺發生變化。 當我們被過度刺激導致過於關注情緒,結果就反受其害。 就像被蚊子咬了包本是很常見的事,每個人都會遇到。 但如果有信息說蚊子可能會攜帶病毒,那些容易焦慮的人就開始變得緊張。 微小的信息被過度放大之後,讓我們覺得很多東西都得小心,活著的艱難程度又增加了,人也更脆弱了。 如何理解情緒? 很多人面對情緒不知道怎麼理解它。 情緒是什麼? 你不知道,但是能感受到,並且你覺得有時候情緒對你影響非常大,工作上表現不佳、人際關係不好、親密關係出問題,這些都是情緒帶來的,所以情緒是罪魁禍首。

    • 逢場作戲者
    • 過度分享者
    • 犧牲奉獻者
    • 延伸閱讀

    有些人擔心自己原本的性格不討喜,或是為了博取某些評價,總是在社交場合中戴上「面具」,例如拼命講笑話、吐槽別人來凸顯幽默感;或是高談闊論某些自己並不熟悉的議題,用「裝懂」來吸引目光。 這種人不論表現出何種樣子,它都不是真正的自我。而是他們精心塑造的一種形象。當然人們可能會認為你很有趣,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會發現社交完總是很累,也很難與他人建立真正親密的關係,因為人們永遠不了解真實的你。

    有些人無法忍受沉默,無論是害怕尷尬或是天生樂於分享自己的一切,他們總是在想:「我現在該說什麼?」他們可能喋喋不休談論調皮的寵物、有精神疾病的家人、私密的親密關係話題,好像沒有什麼禁區。但是聽的人卻可能因為無法回應這些過於敏感隱私的議題,而顯得不知所措。你的熱情大方,反而造成他人的負擔。

    這類人很特別,他們沒有哪裡不好,反而「人太好」才是最大的盲點。他們自願主持聚會、炒熱氣氛、開車接送、預約餐廳、刷卡付款……需要幫忙的時刻永遠站在第一線。但 Jill Weber 指出:「很多人不懂為什麼自己已經努力當個好人,卻還是沒有好人緣,問題出在於心態。如果是為了迎合眾人,人們其實可以感受到那種刻意感;而你的性格魅力和個人特色也完全被埋沒,自然無法與他人建立充實的聯繫。」 Jill Weber 最後提醒道:傾聽、真誠、做自己是最重要的原則,再慢慢摸索找到最適合自己社交風格,就不必擔心與真正有意義的人際聯繫絕緣。

    【看懂貓咪的內心戲】貓咪只是假裝對人冷漠?10 種貓咪說「我喜歡你」的方式 【跟不熟的人也能侃侃而談】心理學: 升級社交魅力 ,關鍵在用對的方式展現「好奇心」 (參考資料:《Psychologytoday》:〈Ways People Overcompensate for Social Anxiety〉;《Psychologytoday》:〈 Is Low Self-Esteem Making You Anxious?〉。)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

  3. 2018年6月21日 · 為什麼對越親近的人脾氣越差?. 心理學:真正讓你生氣的,是「可能沒這麼好」的自己. 蔡芷庭 2018-06-21. 有句話說:「我們最大的錯誤,是把最壞的脾氣給了親愛的人, 卻把耐心和寬容留給陌生人。. 」我們對不熟的人總是客客氣氣的,但是對家人、伴侶或是 ...

  4. 2017年7月17日 · Pinsoul 2017-07-17. 【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應該許多人都有這種經驗:不論在交友圈或是感情世界,都曾經有這麼一個人,你努力經營你們的關係,對他掏心掏肺,毫無保留的付出,期待對方也默認你是他最重要的人,卻在某一個被忽略的瞬間,發覺這段 ...

  5. 2019年10月24日 · 心理紓壓 經營愛情. 【面對愛情裡的爭執】心理學家:4 個方法「修復關係」,消除一些誤解和摩擦點. VO 精選好書 2019-10-24. 圖片來源: Unsplash 。 《VO》導讀: 根據心理學研究,感情中的兩人如何修復關係,正是影響他們是否會繼續走下去的關鍵因素。 心理學家瑞克.韓森則認為,即使是在一段相互支持的感情中,也需要兩人一起不斷修復,找到最適合彼此的相處模式,他推薦一種「修復關係」的練習,給在愛情中面對誤解與爭執的你們。 (責任編輯:翁筠茜) 文/心理學家 瑞克.韓森、商業顧問 佛瑞斯特.韓森. 騎腳踏車的時候,我們很自然會一下傾斜到這一側,一下傾斜到那一側,而一路上我們必須不斷地進行修正,才能繼續前進。 無論是與朋友、同事、家人還是伴侶之間的關係維持,也是一樣的。

  6. 2017年10月31日 · 簡單心理 2017-10-31. 【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有時候痛苦的不是吵架,而是「吵不起來」。 至少前者兩人肯說出自己的想法讓對方了解,後者只會讓感情越來越疏遠。 如果身邊的對象是這種人該怎麼治呢? 以下有解答。 (責任編輯:李恬芳) 文/簡單心理. “一吵架他就不說話,我看這戀愛他是不想談了吧。 朋友最近又找我訴苦,發出了這句感嘆。 她跟男友戀愛的這幾年,卻活生生地將我這隻單身狗逼成了專家。 我發現,人際溝通中一定會產生很多不良的問題,比如: 抱怨、偏離主題、操縱、強制……等等。 但這些不良模式起碼還都建立在,雙方有言語溝通的基礎之上。 比這些更嚴重的溝通問題其實是:對方根本不和你溝通! 一方越是著急上火,另一方就越是低頭沉默。 我朋友每次和男友拌嘴,都覺得自己在跟一塊木頭樁子吵架。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