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2日 · (中央社記者陳容琛台北2日電)超級300系列的德國羽球公開賽,台灣男雙李哲輝、楊博軒今天以22比20、21比11擊敗「丹麥組合」,挺進男雙冠軍戰,有望挑戰本季首冠。 隨著男單的「左手重砲」林俊易、蘇力揚及女單宋碩芸等人相繼淘汰出局,男雙的「李楊配」李哲輝、楊博軒及女雙的許雅晴、林琬清成為唯二仍在德國公開賽奮戰的台灣選手。 其中,世界排名第16的「李楊配」,在本屆德國公開賽榮膺男雙第2種子,昨役擊敗「泰國組合」蘇柏(Supak Jomkoh)、吉丁努蓬(Kittinupong Kedren)後,今天則在4強戰面對世界排名第17的「丹麥組合」克亞爾(Rasmus Kjaer)、瑟加德(Frederik Soegaard),不過雙方過去沒有留下對戰紀錄。

  2. 2024年4月29日 · 2024/04/29 19:28. 逃離金正恩高壓統治 脫北者一家乘「木船」逃難. 王子欣 端正博 報導 / 北韓. 北韓,這個有著神秘色彩的國家,持續受到全球關注,日本TBS電視台,日前在南韓首,採訪了一名脫北者,去年 (2023年)搭乘木船,從北韓南部的黃海南道,逃到南韓延坪島,他證實北韓領導人金正恩,不能看韓劇的規定,違者與殺人同罪,會遭公開處刑,金正恩還集合居民觀看行刑過程;另外在新冠疫情期間,北韓飢荒嚴重,每天都有大量人民死亡,但金正恩不管,還派政府官員會到民眾家中強制徵收食物。 男子肚子餓到,倒在路邊一動也不動,這裡是北韓南邊的黃海南道,脫北者說:「問附近店家這個人死了嗎,店家說前一天就倒在那裡了,碰他發現他還沒死。

  3. 2024年5月1日 · 日本大型旅行社HIS表示,今年黃金週最多人選擇到韓國首,其次是台灣台北。 日本共同...

  4. 2024年5月3日 · 2024/05/03 12:43. 傳北韓醞釀恐攻 南韓5駐外館處警戒調升. 陳鋼 游立 報導 / 南韓. 北韓這一陣子大動作不斷,但如今周邊國家要頭痛的,恐怕不只試射飛彈,還有恐攻。 南韓國情院最近獲得情資,稱北韓計畫在中國、東南亞等地區,對南韓外館人員和公民發動攻擊,南韓已經調升5間外館的恐攻預警等級,而且是升到4個等級中,第二高的「警戒」等級,顯示南韓官方對國情院的警告不敢輕忽,而北韓方面則反批,這是在抹黑他們。 北韓近期大動作不斷,領導人金正恩4月底親自視察,240公釐新型多管火箭試射。 而除了看得見的砲火,如今周邊國家恐怕還得防範,出其不意的恐怖攻擊,南韓YTN主播:「南韓政府將5個駐外館處的,恐攻預警上升2級,從「關注」升到「警戒」。

  5. 2024年5月5日 · 路透社報導,美國及其盟國日前發表聯合聲明,呼籲接續已解散的聯合國專家小組的工作,繼續監督長期以來對平壤核武和飛彈計畫的制裁執行。 金星一番話是對美國等聯合聲明作出回應。 今年稍早,美國帶頭指控北韓,稱北韓已轉售武器給俄羅斯,這些武器被用於烏克蘭戰爭。 俄羅斯則在聯合國否決讓專家小組的任期延長;此專家小組在過去15年裡,一直負責聯合國對北韓制裁執行的監督工作。 美國之音(VOA)報導,專家小組4月30日結束任期並解散後,美國協調友邦一致行動,50個聯合國成員1日發表聯合聲明,強調監督對北韓制裁執行情況的必要性。 根據韓聯社,聯合國正在商討由韓國、美國、日本主導設立獨立機構,以替代專家小組職能的方案。 (譯者:紀錦玲/核稿:楊昭彥)1130505. 新聞來源:中央社.

  6. 5 天前 · Watch on. 綜合報導 / 新加坡. 中國國防部長董軍,今 (30)日抵達新加坡,準備出席明 (31)日登場的香格里拉對話。 董軍抵達後,先與新加坡國防部長黃永宏展開會談,美國國防部表示,國防部長奧斯汀與董軍,將在論壇期間,舉行兩國防長場邊會晤,這將是美中兩國的國防長2年來的首次面對面會晤。 一位中國軍事專家表示,如果真的會面,代表中美的軍事溝通,有望全面恢復,但也勢必會談到台灣,中方會要求美方停止干涉台灣事務。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中國 新加坡 會談. Top 5 編輯推薦. 中國國防部長董軍,今 (30)日抵達新加坡,準備出席明 (31)日登場的香格里拉對話。

  7. 2024年4月29日 · (中央社記者廖禹揚首29日專電)韓媒朝鮮日報今天刊出衛生福利部長薛瑞元投書,呼籲國際社會在今年世衛大會可能通過的大流行公約(Pandemic Agreement)中納入台灣,及早因應下一波疾病大流行。 世界衛生組織(WHO)年初警告大規模傳染病「X疾病」(Disease X)恐再次造成大流行,5月底將在瑞士日內瓦舉行世界衛生大會(WHA)預計將討論並通過相關大流行公約,台灣除持續爭取參與大會,今年也希望爭取以觀察員身分參與公約。 薛瑞元在投書提到,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大流行不僅造成眾多生命消逝,加劇各種健康不平等現象,也導致前所未有的全球性經濟衰退,顯示既有全球衛生治理架構無法有效因應衛生安全危機,各國政府應共同提升全球衛生治理及衛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