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7日 · 臺灣正體. 工具. 史蒂芬·約翰·奈許 [註 1] (英語: Stephen John Nash ,1974年2月7日 — ) [1] [2] [3] ,生於 南非 , 加拿大 前職業籃球運動員,場上位置為 控球後衛 。 奈許從小生活在加拿大,高中階段即有成功的籃球經歷,並藉此被美國 聖克拉拉大學 錄取。 在大學的四年間,他帶領校隊聖克拉拉野馬三次參加 NCAA 男籃錦標賽,兩次獲得美國西海岸體育協會的年度最佳運動員稱號。 奈許是聖克拉拉大學校隊的助攻王,畢業後參加了 1996年NBA選秀 大會,並在第一輪第15順位被 鳳凰城太陽隊 選中。 在太陽經歷不如意的兩個賽季之後,奈許於1998年被交換至 達拉斯獨行俠隊 。

    • 我們與外星文明接觸過了嗎?
    • 反過來說,過了這麼久,我們收到外星文明的來信了嗎?
    • 會不會是我們的通訊方法都選擇錯誤了?
    • 微中子通訊是什麼?
    • 要如何接收微中子?
    • 微中子通訊是怎麼做到的?
    • 看起來效率並不實用,卻是一個好的開始。
    • 結論
    • 延伸閱讀

    對於是否要與外星文明接觸,每個人都有不同想法。三體小說作者劉慈欣在小說中提出一種觀點,那就是人類太弱小,最好避免與外星文明接觸,以免招致不必要的風險。 但是回到現實世界,如果我們真的身處在三體的世界的話,那人類可真的是不停作死啊。早在 1974 年,科學家就利用阿雷西博天文台,向武仙座的 M13 球狀星團發射了一條著名的訊息,也就是「阿雷西博訊息」。這個目標距離地球不算遠,星星又多,被認為是潛在的外星文明所在。阿雷西博訊息中,則包含人類的 DNA 結構、太陽與九大行星、人類的姿態等資訊。每次想到總覺得是新開的炸雞排在發傳單攬客。 除了無實體的電波訊息,人類還向太空中發送了實體的「信件」。1977 年,航海家探測器載著「航海家金唱片」進入太空。唱片中收錄了包含台語在內,55 種語言的問候語、大...

    要確定有沒有外星文明,接收訊號當然跟發送訊號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1960 年,天文學家法蘭克.德雷克,就曾通過奧茲瑪計畫,使用直徑 26 公尺的電波望遠鏡,觀察可能有外星文明的天苑四和天倉五兩個恆星系統,標誌著「尋找外星智慧計畫」(the 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 SETI)的誕生。可惜,累積了超過 150 小時的訊息,都沒有搜尋到可辨識的訊號。 比較近的則是 1995 年的鳳凰計畫,要研究來自太陽附近一千個恆星所發出的一千兩百到三千百萬赫的無線電波。由於有經費支持,SETI 每年可以花五百萬美元,掃描一千多個恆星,但是目前還沒有任何發現。 中間有一個小插曲是,1967 年 10 月,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生喬絲琳.貝爾發現無線電望遠鏡收...

    即使電磁波用光速傳遞訊息,太陽系的直徑約 2 光年、銀河系直徑約 10 萬光年。或許我們的訊息還需要花很多時間才回得來,更別提那些被拋入太空的實體信件。航海家 1 號曾是世界上移動速度最快的人造物,現在仍以大約時速 6 萬公里的速度遠離地球,大約只有光速的一萬八千分之一倍。就算朝著最近的恆星——比鄰星飛去,最少也需要大約 7 萬 6 千年的時間才會到。 如果用電磁波傳遞訊息,又容易因為穿越星塵、行星、恆星等天體而被阻擋或吸收。不論是人類還是外星文明,都必須找到一個既快速,又不容易衰退的訊號,最好就是能以光速穿越任何障礙物的方式。 在三體小說中,就給出了一個關鍵方法:微中子通訊。

    微中子(Neutrino),中國通常翻譯為中微子,是一種基本粒子。也就是說它是物質的最基本組成單位,無法被進一步分割。這種粒子引起了廣泛關注,因為它與其他物質的交互作用極弱,並且以極高的速度運動。微中子能夠輕易穿過大部分物質,通過時幾乎不受阻礙,因此難以檢測。 在宇宙中,微中子的數量僅次於光子,是宇宙中第二多的粒子。有多多呢?地球上面向太陽的方向,每平方公分的面積,大約是你的手指指尖,每秒鐘都會被大約 650 億個來自太陽的微中子穿過,就是這麼多。但是因為微中子與物質的反應真的是太弱了,例如在純水中,它們平均需要向前走 250 光年,才會與水產生一次交互作用,以至於我們幾乎不會發現它們的存在。 但是對物理學家來說,更特別的是微中子展示出三種不同的「味」(flavor),也就是三種樣貌,電子微...

    Netflix 版《三體》預告片中,這個一閃而過,充滿金色圓球,帶有點宗教與科幻風格的大水缸,就是其中的關鍵。 這個小說中沒有特別提到,但相信觀眾中也有人一眼就看出來。這就是位在日本岐阜縣飛驒市,地表 1,000 公尺之下,由廢棄礦坑改建而成的大型微中子探測器「神岡探測器」。 探測器的主要結構是一個高 41.4 米、直徑 39.3 米的巨大圓柱形的容器。容器的內壁上安裝有 11200 個光電倍增管,用於捕捉微小的訊號。水缸中則需灌滿 5 萬噸的超純水。捕捉微中子的方式是等待微中子穿過整座探測器時,微中子和水中的氫原子和氧原子發生交互作用,產生淡藍色的光芒。這與我們在核電系列中提到,核燃料池中會發出淡藍色光芒的原理一樣,是當粒子在水中超越介質光速時,產生類似音爆的「契忍可夫輻射」。 也就是說,...

    來自羅徹斯特大學與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團隊,在 2012 年發表了一篇文章,說明它們已成功使用微中子,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將訊息穿過 1 公里的距離,其中有 240 公尺是堅硬的岩石。訊息的內容是「Neutrino」,也就是微中子。 這套設備準備起來也不簡單,用來發射微中子的,是一部強大的粒子加速器 NuMI。質子在加速繞行一個周長 3.3 公里的軌道之後,與一個碳標靶相撞,發出高強度的微中子射束。 用來接收微中子的則是邊長約 1.7 公尺,長 5 公尺的六角柱探測器 MINERvA,一樣身處於地底 100 公尺的洞穴中。 當然,這兩套設備的重點都是拿來研究微中子特性,而不是為了通訊設計的。團隊只是趁著主要任務之間的空檔,花了兩小時驗證通訊的可能性。 但微中子那麼難測量,要怎麼拿來通訊呢?團隊換...

    因為微中子「幾乎能穿透所有物體」的特性,即便我們還沒有其他外星文明可以通訊,或許還是有其他作用。例如潛水艇的通訊、或是與礦坑深處的通訊。進一步說,他幾乎可以在地球上的任一兩點建立點對點的直線通訊,完全不用擔心中間的阻礙。而對於現在最夯的太空競賽來說,月球背面的通訊問題,微中子也可以完美解決。 那麼,在微中子的研究上,各國的進度如何了呢? 除了前面提到的超級神岡,世界上還有幾個有趣的微中子探測器,例如位於加拿大的薩德伯里微中子觀測站(SNO),它有特殊的球體設計並且改為填充重水,專門用來觀測來自太陽的微中子。 而位於南極的冰立方微中子觀測站,則是將探測器直接埋在南極 1450 到 2450 公尺的冰層底下,將上方的冰層直接作為捕捉微中子的水。非常聰明的設計,這也讓冰立方成為地球上最大的微中子探...

    這些微中子探測器的研究目標必然是微中子本身的特性。但既然微中子通訊是有可能的,在任務之餘研究一下這個可能性,也不是說不行吧。 雖然我們現在還沒連繫上我們的好鄰居,但很難說明天就有哪個外星文明終於接收到我們對外宣傳的訊息,發出微中子通訊問候,甚至按圖索驥跑來地球。 至於那時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我們的網站上有幾篇文章,包括介紹黑暗森林法則,以及從《異星入境》看我們要如何與語言不通的外星文明溝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資訊欄的連結觀看。在外星人降臨之前,也不妨參考我們的科學小物哦。

  2. www.wikiwand.com › zh-hant › 史蒂夫·纳什史蒂夫·奈許 - Wikiwand

    加拿大籃球運動員 / 維基百科,自由的 百科全書. 史蒂芬·約翰·納什 ( 英語: , 1974年2月7日— ) ,生於 南非 , 加拿大 前職業籃球運動員,司職 控球後衛 。 奈許從小生活在加拿大,高中階段即有成功的籃球經歷,並藉此被美國 聖克拉拉大學 錄取。 在大學的四年間,他帶領校隊聖克拉拉野馬三次參加 NCAA 男籃錦標賽,兩次獲得美國西海岸體育協會的年度最佳運動員稱號。 奈許是聖克拉拉大學校隊的助攻王,畢業後參加了 1996年NBA選秀 大會,並在第一輪第15順位被 鳳凰城太陽隊 選中。 在太陽經歷不如意的兩個賽季之後,奈許於1998年被交換至 達拉斯小牛隊 。 在小牛效力的第三賽季,他第一次經票選在 NBA全明星賽 亮相,並進入季末的 NBA最佳陣容 。

  3. 史蒂芬·約翰·奈許 [註 1] (英語: Stephen John Nash ,1974年2月7日 — ) [1] [2] [3] ,生於 南非 , 加拿大 前職業籃球運動員,場上位置為 控球後衛 。 奈許從小生活在加拿大,高中階段即有成功的籃球經歷,並藉此被美國 聖克拉拉大學 錄取。 在大學的四年間,他帶領校隊聖克拉拉野馬三次參加 NCAA 男籃錦標賽,兩次獲得美國西海岸體育協會的年度最佳運動員稱號。 Quick Facts 個人資料, 出生 ... Close. 奈許是聖克拉拉大學校隊的助攻王,畢業後參加了 1996年NBA選秀 大會,並在第一輪第15順位被 鳳凰城太陽隊 選中。 在太陽經歷不如意的兩個賽季之後,奈許於1998年被交換至 達拉斯獨行俠隊 。

  4. 2018年1月6日 · 體育中心綜合報導傳奇控衛飄髮哥奈許Steve Nash為現任金州勇士隊球員發展顧問日前他在個人YouTube頻道上傳一部自己拿到總冠軍戒指的影片並直呼感覺不太對勁」。 「我在NBA打了18個賽季,每天不斷奮鬥只為了贏得總冠軍戒指,之後我以一個顧問的身份拿到總冠軍戒指,這感覺很奇怪。 」奈許表示,「這很不可思議,我也不知道,感覺不太對勁。 奈許接著說:「我為成為勇士一員感到驕傲;我為這個大家庭,包括球員、教練和工作人員感到驕傲。 」「我不知道球員拿到的心情如何,我猜身為總教練感受一定很不一樣,很幸運我是這個團隊中的一員,我很享受這份榮耀,所有微小的貢獻都得到回報了,但畢竟沒有親自打比賽,這還是有區別的。

  5. 其他人也問了

  6. 46歲的史蒂夫奈許Steve Nash),曾五度加冕聯盟助攻王職業生涯罰球命中率高達90%擅長以組織進攻流暢的運傳球為主拋射投射能力不在話下此外職業生涯的3分球命中率也高達43.2%排在NBA歷史第5位犀利的助攻以及精準的中投也讓奈許被評為聯盟歷史上最好的20名球員之一。 立即加入三立新聞網Line官方帳號,給你最新焦點話題. 查看原始文章. 據《ESPN》報導指出,NBA名人堂後衛「飄髮哥」史蒂夫奈許(Steve Nash)已和布魯克林籃網簽下4年合約,成為球隊下一任新主帥。 ...

  7. 史蒂芬·約翰·奈許Stephen John Nash,1974年2月7日-) [1] [2] [3] ,通常被稱作Summit Chan (Steve Nash),是 加拿大 職業籃球運動員,場上位置為 控球後衛 ,現效力於 NBA 球隊 洛杉磯湖人 。 奈許出生在 南非 ,從小生活在加拿大,高中階段即有成功的籃球經歷,並藉此被美國 聖克拉拉大學 錄取。 在大學的四年間,他帶領校籃球隊——「聖克拉拉野馬」三次參加 NCAA 男籃錦標賽,兩次獲得美國西海岸體育協會的年度最佳運動員稱號。 作為聖克拉拉大學校隊的助攻王,奈許畢業後參加了 1996年NBA選秀 大會,並在第一輪15順位被鳳凰城太陽選中。 在太陽經歷不如意的兩個賽季之後,奈許於1998年被交換至 達拉斯小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