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10月30日 · 跟著音樂動一動肢體遊戲好好玩!. 廣編企劃 更新於 2017-10-30. 看留言討論. 文/治療師 雙寶阿木. 音樂啟發大腦學習,提升感統能力. 學齡前的孩童總是動不停,因為成長的大腦會主動尋求大量感覺經驗,藉此來豐富大腦神經網絡,正是所謂的感覺統合。. 而 ...

  2. 2020年8月11日 · 首頁 » 【DIY】簡單易做的天然穀物手搖鈴,促進孩子手眼協調刺激五感. 每天都要一起玩STEAM x Play親子學習社群 更新於 2020-08-11. 看留言討論. 作者\每天都要一起玩. 遊戲目的: 1.提升音感辨識。 2.探索音樂節奏。 3.刺激五感發展。 4.秋天豐收主題。 適合年齡: 2歲以上。 準備時間: 20分鐘。 準備材料: 1.各種穀物材料,像是:紅豆、綠豆、白米、玉米等。 2.回收保特瓶數個。 3.湯匙1個。 4.漏斗1個。 (可不選) 5.裝飾保特瓶材料,像是緞帶、紙膠帶、貼紙等。 (可不選) 玩法步驟: 1.先將材料準備好。 2.請小朋友將玉米、紅豆、綠豆、白米等穀物,分別放入回收的寶特瓶中。 3.如果小朋友想用手、或用漏斗裝的話也行。

  3. 2023年8月21日 · 三歲,是孩子成長階段,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 這個時期的孩子,會發展以「自我」為中心的重要歷程。 為了完熟「自我」階段的任務,不難看見三歲的孩子將眼前的事物,都認定為「自己的」,對許多事情都執拗任性,也因此發展出「經常耍脾氣、哭鬧、崩潰」等行為。 所以老一輩人的一句話,「三歲豬狗嫌」,完全可以詮釋三歲孩子的行為狀態。 然而太多父母不理解這時期的重要性,決斷的希望孩子不要鬧脾氣,希望孩子快快長大,因此要求孩子要懂規矩,甚至強迫孩子不能將東西佔為己有,強硬的要孩子學習「分享」。 若孩子這時期「自我」沒得到滿足,強迫孩子長大,進展到「分享」階段,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4. 2020年11月2日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發表於 2020-11-02. 看留言討論. 作者\喬依絲. 自閉症者通常在情緒、表達及社交上有障礙性,嚴重度會隨著年齡增加。 家長通常在2、3歲時才會注意到孩子的徵兆,但專家發現,與9到12個月大的嬰兒進行日常娛樂性互動可以幫助減輕自閉症症狀,並促進孩子的成長。 模仿寶寶的動作. 如果寶寶在搖,那你也來搖 ; 如果他們吚吚啊啊的說話,你也跟著吚吚啊啊的說話。 杜克大學自閉症與大腦發展中心主任 Geraldine Dawson 博士說 :「模仿是嬰兒了解世界的主要方式之一。 人類的大腦具有模仿電路,但自閉症兒童的大腦在這部分無法正常運行。 當父母模仿嬰兒的動作時,可以幫助寶寶看到他們正在做的事情與你正在做的事情之間的聯繫,這可以刺激那些重要的神經迴路。

  5. 2020年5月28日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發表於 2020-05-28. 看留言討論. 作者\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隨著不斷進步的行走能力和語言能力,1歲兒正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著。 兒童和青少年心理學家Robert Myers博士表示,幼兒在1至2歲之間開始獨立做事,看到因果關係,並在周圍的環境中積極與他人互動。 這個時期父母的參與對於1歲兒的成長至關重要,父母的鼓勵與互動會教給1歲兒一些東西。 但是沒有必要添購一堆玩具,其實簡單的活動就能達到很好且有趣的學習效果。 1.創作音樂:協調、聆聽技巧和音樂探索. 使用撥浪鼓、湯匙、鍋碗瓢盆、鈴鐺和鼓等打擊樂器來創作音樂,Myers博士建議尋找一些具有節奏感的有趣音樂,和孩子一起玩並鼓勵他自己玩。 2.遊戲室:社交技能、整體運動技能以及探索環境.

  6. 2021年7月30日 · 遠流出版社 發表於 2021-07-30. 看留言討論. 作者/李林淑. 人類大腦於出生的時候,重量約四百公克,快速發展到滿周歲的時候是約一千公克。 這時候一個腦細胞因外部刺激,可以連結一千個腦細胞。 滿周歲後,雖然發展速度明顯下降,但大腦皮質體積(含額葉)於十二至十六歲不斷增長到二十五歲左右發育完成。 大腦的額葉負責統合各種資訊、調節情感欲求及衝動,以及自我認知。 主掌功能有溝通、解決問題、語言構句等與記憶、思考相關能力之外,亦有控制行為的功能。 若額葉不能正常運作,情感爆發或做出危險行為的機率就會提高。 如果大腦最重要的額葉器官正在發展中,即表示它尚未發育完全,換句話說,其掌控的功能尚未成熟是屬正常現象。

  7. 2023年8月30日 · 2020年,由美國聖地牙哥加利福尼亞大學與浙江理工大學共同進行實驗,將孩童隨機分成三組,分別為「老師組」、「同學組」、 「標準組」。 老師組的兒童被告知老師會知道他們等待了多長時間;同學組的兒童被告知同學會知道他們等待了多長時間;而標準組的兒童則不會被告知任何內容。 結果發現,「老師組」和「同學組」孩童的等待時間比「標準組」更長,其中「老師組」孩童的等待時間大約是「同學組」的兩倍,實驗證明孩童是否選擇延遲滿足的行為背後,會受到的聲譽的影響,他們會為了在別人眼中留下好印象,而願意等待更長的時間。 所處社會的習俗文化. 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心理學教授Yuko Munakata 和日本學者在科羅拉多州的波德、京都找來了144 位兒童,將他們隨機分派到「棉花糖組」、「禮物組」。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