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3月12日 · 諾羅病毒之所以傳染力強,是因為它是不具「外套膜」的「裸核病毒」,一般酒精消毒劑殺不死它們,還能在水、食物或環境中存活一至數天,一旦有人受感染了,連鎖反應往往造成大規模集體感染。 派翠西雅研究諾羅病毒的入侵人體的方式,發現與紅血球表面的「寡醣鏈」有關,諾羅病毒會使用這些「寡醣鏈」感染腸道細胞,而「寡醣鏈」的特定結構則決定了是否讓諾羅病毒入侵。 有趣的是,「寡醣鏈」的組成方式會決定我們是哪一種血型。 派翠西雅指出,B型血的「寡醣鏈」結構對諾羅病毒來講較為棘手,B型或缺乏H1抗原的人對諾羅病毒較有抵抗力。

  2. 2024年2月17日 · 彰化縣衛生局 官網指出,抗生素一般指的是抗細菌抗生素,由於抗生素殺死或抑制細菌生長後,能減輕、消除感染部位的發炎症狀,因此民眾才誤以為抗生素就是消炎藥。 黃藥師更特別撰文解釋,醫學上的「發炎」是指人體遭受微生物感染、自體免疫、物理傷害等所引起的發炎反應。 因此,消炎藥廣泛包括抗生素、類固醇消炎藥、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NSAIDs),服用時機也會依據病況而有不同,是否使用消炎藥由醫師決定,而不是任何疾病都加消炎藥。 消炎藥好多種? 一表看懂服藥種類. 當了解人體的發炎機制,就懂得不是所有疾病吃消炎藥都有效,雖然醫師看診會對症下藥,但能稍微了解醫師開立的藥物屬性,也能幫自己、孩子與長輩把關。 以下整理出消炎藥所包含的3大類藥物,藉此了解它們的藥效與症狀治療。

  3. 2017年11月29日 · 正規治療後就像多數的慢性病一樣控制良好,不但可以維持正常的生活作息及自理能力,甚至能接近同年齡、同體位的一般正常人一樣,但反觀若放棄治療或偏採民俗療法,則可能惡化甚至導致喪命。 類風濕關節炎常被民眾誤以為是一般的骨科、復健科疾病,甚至尋求跌打損傷的民俗療法,輾轉於不同科別、院所求醫,蔡世滋表示若有下列症狀,就該提高警覺是否是類風濕性關節炎。 1.對稱性、多發、大小關節疼痛. 2.關節紅腫熱痛. 3.關節、全身晨間僵硬. 4.症狀持續好幾週無法緩解. 蔡世滋強調,以前風濕免疫科醫師的武器只有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等等,但現在不但有很進步的診斷工具和生物製劑,以前要持續吃藥好幾個月才能感覺病況改善,現在只要用藥2週病人就明顯「有感」,因發炎導致的腫痛、僵硬能獲大幅緩解,對生活品質的改善非常明顯有效。

  4. 首先,免疫療法透過病患的自體免疫細胞對抗癌細胞,現今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已實際投入固態腫瘤,如黑色素瘤、胃癌、肺癌、食道癌等多癌別的治療;至於血液疾病領域,十多年來,BMS持續支持多發性骨髓瘤病友,免疫調節劑不僅成功延長病友的生命,BMS更積極協助減輕病友們的經濟負擔;過往十多年來也提供專門治療慢性骨髓性白血症(CML)的藥物,幫助超過千名患者妥善控制疾病、讓CML成為慢性癌症,針對棘手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及高風險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BMS的藥物自2010年幫助了將近2,000名病友;而在免疫科學領域,BMS多年來不僅幫助了許多類風溼性關節炎病友,後續也將為多發性硬化症、骨髓纖維化病友們提供創新藥物。

  5. 2017年5月24日 · 目前癌症還是西醫上一個沒有被解決的疾病,但並不代表西醫到目前的做法就是錯的。 如果非正統療法真的可以回答所有科學上的問題,以及被實驗證明有效,讓癌症和一般小傷口一樣可以被治療,那非正統療法早就變成全世界的標準治療方式了,那裡還會是非正統療法呢? 作者簡介_吳維寧. 吳維寧,台灣雲林人,台大研究所畢業。 曾任高中老師,教育部政次秘書。

  6. 2017年11月29日 · 「吃出超強抵抗力」、「自然提升人體免疫力」、「讓免疫力不再下降」,坊間各式各樣琳瑯滿目的廣告詞,不斷提醒大家「增強」免疫力的重要性,但是免疫力真的越強越好嗎? 那些號稱能提高免疫力的產品,真的有效嗎? 就讓全台第一名風濕免疫科醫師蔡世滋告訴你。 在 《良醫健康網》近4萬名網友的票選中,花蓮慈濟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蔡世滋獲選為「風濕免疫科」第一名好醫師的評價 。 蔡世滋強調, 其實絕大多數人的所謂「免疫力」都是正常的,毋須再「增強」 。 坊間號稱能提高免疫力的產品,多未經嚴謹的醫學驗證,也沒有治療的效果。 許多人誤將營養狀態等同免疫力,以為缺乏這些廣告品中的成分,就會直接導致免疫疾病。

  7. 2017年9月18日 · 「救到底,兩個狀況會出現,第一個是真的成功了,第二個是你失敗,但你從中學習、你可以教育下一代;救完以後去想是不是還有改進的空間,不為這個病人、不為這件事情,是為了下一個! 因為所有的進步都是從這樣來的。 如果你救成功了,才有可能往前走。 台灣心臟外科第一人、也是陳益祥從醫的啟蒙老師—洪啟仁醫師曾說過:「當醫生從來就沒有輕鬆過! 」但陳益祥仍感謝當年儘管沒救活楊小妹妹,家屬依然抱著感恩的心,沒有責難怪罪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