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2月22日 · 台積電持續將最新製程建置在台灣,代表著台灣的工業用電需求有增無減,雖然去年經濟衰退,全年不缺電,但台電虧損千億元的財政黑洞,政府已透過媒體釋出四月工業與民生全面漲價的試探訊息,促使電網強韌計畫的推動更加積極。 法人看好華城今年營收有30%以上的成長動能,2267張融券也是套牢,具備軋空條件,有利於重電與綠能族群的投資氣氛。 投信開始布局士電、中興電、森崴能源,會掀起多大的浪潮,就看AI族群要休息多久。 市場資金炒作合正,但士電剛掛牌的子公司玖鼎電力具有籌碼優勢。 MWC展本月底登場 法人卡位通訊相關個股.

  2. 2023年11月16日 · 我們看到這四個熊市底部都發生在經濟衰退期間。 我們也看到,經過一段時間的通貨緊縮後價格恢復穩定,是股市熊市觸底的特徵。 尤其是大宗商品價格穩定下來,代表著未來價格將更加穩定,也代表著股價反彈。 在所有大宗商品中,銅價趨勢的變化一直是股價走強一個非常準確的信號。

  3. 2020年9月18日 · 他們認為股價之基礎為盈餘,未來賺錢愈多的公司,現在的股價應愈高。 但作者指出,這種較理性的方法其實用性有限,主要因為盈餘預測不易,且常受公司操縰。

  4. 2021年8月13日 · 此外,從境外的企業信用與法院判決信息網站,可看到上市櫃公司海外主要營運公司、控制股東或董事長是否有債信問題或清償責任,這不僅代表公司會面臨重大損失,而且公司可能會受到控制股東信用風險的波及,因此可提早判斷公司發生財務危機的 ...

    • 占技術股(技術作價)
    • 分配合理的經營紅利
    • 員工低價認股(發行較低價的新股給員工)
    • 約定買回股權(約定以定額投資報酬率買回)
    • 半投資,半借款
    • 小結

    可向投資者要求適當的技術作價金額,當作技術股。一般來說,技術股落在10%到30%的範圍。但因為不必出錢就獲得股份,可能會產生贈與稅,執行前需要先做適當規劃。 「技術」股並不限於一般認知的專利技術,只要你有特別的專長、能力、知識、資源、人脈等,就可以爭取技術股,俗稱乾股,不必拿錢投資,像明星、政治人物、運動員等特殊身分者,對公司發展有幫助,通常受邀合資時,也會獲得技術股。 不過,技術作價也有它的上限,假設資本額1億元,技術股初期占30%,即價值3000萬元,未來公司若增資到2億,同樣的技術不見得可以占比30%、值6000萬,因為投資方認為5000萬是上限,只能占25%。隨著資本額愈來愈高,技術股被稀釋的狀況愈明顯,所以應該做好心理準備,未來還是需要拿出現金投資,來維持股權。不過,就算沒有錢再投...

    一般投資者大都認可團隊的重要性,所以當公司有盈餘時,先提撥局部紅利獎金給團隊,剩餘的再按照股權分配,這是普遍可以接受的條件。一般合理的提撥比率落在10%到30%之間,通常這部分獎金會列入公司的費用。 換句話說,雖然被投資方自己的股份被稀釋一部分,但也另外要求擁有15%到30%的盈餘分配權,算起來仍是合理的。 做法上,投資與被投資雙方可訂定關鍵績效指標(下稱KPI)目標,按照營收、總毛利或每股盈餘(下稱EPS)的達成率,來提撥紅利獎金。獲利愈多則提成愈高,是廣為投資者接受的模式。比如說,當盈餘2元時提成11%,若賺5元可提成22%,衝上10元則可分得25%。階梯式的分紅,員工愈努力就能獲取更多的獎金,股東也因此獲得更多的利潤,達成雙贏。 不過創業者要注意的是,爭取這部分獎金(盈餘的10%到30...

    投資者大都認可團隊的重要性,願意開放一定比率的員工認股,但由於員工可能是借款來買股,而距離上市櫃的時間可能還久,存在風險,因此員工揹著財務上的壓力,同時創業者也會一直扛著「為了員工,必須趕快上市櫃」的心理壓力,所以辦理員工認股的時機最好不要太早。 一般可以在投資協議中爭取,約定於上市櫃前的適當時機辦理一次員工認股專案,發行較低價的新股,但要求大股東同意放棄認購權,優先讓員工認股,讓他們享有價差,作為激勵。這比率大約占股本的10%到15%,一般來說是投資者可以接受的。

    如果很有把握未來一定會賺錢,又不會有現金流短缺的問題,雙方可事先約定,在未來一定期間內,創業者有買回股權的選擇權利,買回價格則按約定的年投資報酬率計算,一般來說要10%到20%以上才有吸引力。 這是一種減少被稀釋的方法,但最好是事先由投資者主動要求,如果是事後因為賺錢不想分享給投資者才由創業者提出,那就有一種過河拆橋的感覺。 當公司一直賺錢時,創業者可能會有「早知道這麼賺錢,當初就不要找你投資」的想法,但應該飲水思源,抱持「還好當初有你,現在才會賺這麼多錢」的想法較好。

    為了讓股權不要一下子被稀釋太多,可以考慮設計半投資、半借款的模式,也就是說一半的錢當作投資、占有股權,另外一半的錢當作純借款就好。借款比率也可以是四成或六成,視雙方需要而定。 從另一角度看,借款都會約定一段期間後還款,加計約定的利息,而且這種方式通常需要創業的負責人出具借據或個人背書保證,自然會有還款的壓力,所以半投資、半借款,某種程度上也算是減輕創業者股權被稀釋過多的辦法。 半投資、半借款也給投資者更大的信心,因為投資者也怕錢有去無回,由於創業者還年輕,即使未來投資失敗,只要有債權存在,順利收回借款的機會很大,因為可以聲請法院強制執行,至少可以拿回該創業者未來薪資或其他所得的三分之一,這是看準一般創業者都還年輕,未來數十年可望持續有工作收入,有很大機會可以全數還清借款。

    合理的溢價,加上適當股權比率釋出,才能得到投資者的青睞,或獲得策略夥伴參與。透過上述方法,股權雖然被稀釋了,但獲取了一些經營紅利,或低股價的員工入股機會,企業主得到部分的補償,形同乾股權利,更可以利用這些福利吸引更優秀的人才,不失為一舉兩得的方式。 ※ 本文摘自《商學院沒教的30堂創業課》,立即前往試讀►►►

  5. 2016年5月21日 · 王力群用一條均線成為股市「長」勝軍. 發表於 2016-05-21 By Readmoo編輯團隊 雜誌精選. 作者. 最新文章. Readmoo編輯團隊. 閱讀最前線編輯群。 撰文/劉宗志 攝影/張哲偉. 一個從小看著家中長輩在台股操作獲利頗豐,秉持「有為者亦若是」想法的小孩,長大後靠著向母親借的幾十萬元,在 1989 年股市大多頭期間初試身手,不料隔年隨即碰到台股從 1 萬 2682 歷史高點慘跌至 2485 點的大空頭襲擊,持股大虧逾 5 成,讓他的「初投資」,一套就長達 7 年之久。 圖片授權:《Money錢 10月號/2015 第97期》

  6. 2023年4月25日 · 1 找出表現優異的公司. 所謂表現優異的公司,指的是那些業績長期維持穩定、經營者誠實面對股東的公司。 前幾章談到巴菲特的選股原則,都是找出這類公司的方法。 只要運用方法,找出表現優異的公司,就能找到適合長期持有的績優個股。 2 投資個股檔數越少越好. 對於已經習慣分散投資思考模式的投資人而言,可能會對這一點感到不太自在。 巴菲特的核心投資概念受到費雪相當大的影響,費雪認為,與其分散投資在許多自己不太熟悉的企業,還不如集中投資在自己相當了解的少數企業比較好(參見第105頁)。 巴菲特也曾經說過,雖然對完全沒有投資概念的投資人來說,指數型基金是不錯的選擇,但是對股票投資有一點經驗與相關知識的人而言,核心投資是更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