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血液惡性腫瘤,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葉士芃醫師指出,因為骨髓裡面負責製造抗體的漿細胞發生突變,而大量增生並製造抗體M蛋白。 骨髓裡充滿癌細胞,就無法製造正常血球,所以最常見的症狀是貧血。 葉士芃醫師解釋,因為癌細胞會侵蝕骨頭,導致骨頭疼痛;當骨頭被侵蝕,鈣離子便被釋放出來,造成血鈣過高,而出現便秘、頭暈等症狀,嚴重可能昏迷。 另外,因為癌細胞大量製造免疫球蛋白,會塞住腎臟的腎小管,使腎功能惡化。 這些症狀合起來便是所謂的CRAB(螃蟹),C代表高血鈣(Hypercalcemia)、R代表腎功能變差(Renal failure)、A代表貧血(Anemia)、B代表骨頭病變(Bone lesions)。

  2. 有三個主要的原因: 傳統藥物的療效還是值得信賴,大多數的患者在傳統藥物的幫忙下就可以有效控制病情。 生物製劑往往是治療這些疾病的最後一道防線。 換句話說,需要使用生物製劑的患者往往是「已經接受第一線(甚至第二線)傳統治療之後仍無法有效控制病情的中、重度患者」。 生物製劑的使用被國家衛生單位嚴格管控。 一個生物製劑從研發到問世,必須投入非常龐大的時間和人力成本,因此生物製劑的價值也反映在它的價格上,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用低廉的代價提供給所有的患者使用生物製劑。 目前國內大多數的患者在打算使用生物製劑之前,必須事先向健保署提出「事前審查申請」,經過另一組醫藥專家審核通過後才可以使用生物製劑。

  3. 什麼時候我們需要擔心患者是顱內出血呢? 只要顱內出血的位置和嚴重程度不同,患者症狀就不大一樣。 患者剛受傷時可能顱內出血量還很少很少,沒有什麼症狀,但後來出血愈來愈嚴重的話,症狀也會隨時間演進而變嚴重。 無論如何,如果患者突然抱怨頭部非常疼痛,開始噁心嘔吐,說話模糊,無法正常應答,或是人的意識改變,變得超級嗜睡。 尤其患者若是剛受到外傷,摔倒撞到頭,或車禍撞到頭等,抑或本身就有高血壓糖尿病等血管疾病,就都更會懷疑有顱內出血的可能。 醫師常會於急診安排做腦部電腦斷層,且若是為了要看顱內是否有出血問題的話,並不用打顯影劑。 (除非醫師從病史懷疑患者有腦部腫瘤問題的話,會安排打顯影劑的電腦斷層檢查或核磁共振。 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看各種不同種類的急性顱內出血。

    • 00878.TW1
    • 00878.TW2
    • 00878.TW3
    • 00878.TW4
    • 00878.TW5
  4.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源於人體的第9對跟第22對染色體互換,使白血球異常增生,蔡承宏醫師指出,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病程發展較慢,所以大多數患者發病初期都沒有明顯症狀;如果有症狀的話,可能是疲倦、發燒、貧血、異常出血、夜間盜汗,或是約50%至90%患者會出現的源於脾臟腫大的胃口變差、吃東西容易飽。 整體而言,因為症狀不典型,患者容易與老化、更年期或是疲勞混淆。 大部分患者是在健康檢查時意外發現白血球數量很高,才就醫檢查。 蔡承宏醫師說,有少數病人是因為發燒、食慾不振等原因就醫,抽血之後發現白血球過高,而被轉診至血液科或血液腫瘤科。

  5. 根據肺腺癌突變基因,我們能夠選擇適當的標靶藥物,例如在EGFR基因突變中,比較常見的有DEL-19及L858R突變,這類肺腺癌對於第二代標靶藥物較敏感,治療效果也較好。 張晟瑜醫師表示,挑選藥物時,也會考量是否有腦部轉移,因為有些藥物對於腦部轉移能發揮較好的效果。 出現T790M基因突變後,第三代標靶藥物接力治療. 肺腺癌出現抗藥性是在治療過程中一定會面對的問題,不同的基因突變、不同的個體出現抗藥性的時間皆不太一樣,張晟瑜醫師說,「以EGFR基因突變為例,平均一年到一年半左右會出現突變的情況,並慢慢對標靶藥物產生抗藥性,大部分產生的是T790M基因突變。

  6. 「嚴重再生不良性貧血(SAA)」是一種良性血液疾病,主要是因為「骨髓乾涸」造成種種症狀。 義大大昌醫院血液腫瘤科廖浚凱醫師表示,骨髓製造各種血球,一旦乾涸,造血細胞被脂肪細胞取代,就會產生貧血、血小板低下、白血球下降等情況。 民眾若有相關症狀可前往「血液科」或「血液腫瘤科」診斷、治療。 不過,千萬別因為科別有「腫瘤」兩個字就認為嚴重再生不良性貧血是絕症,應先了解疾病症狀、治療方法等,破除血腫科迷思並獲得適當的治療。 嚴重再生不良性貧血影響血球 產生造血不良症狀. 「嚴重再生不良性貧血 (SAA)」由於骨髓病變,使骨髓裡的造血細胞乾涸、枯竭,影響造血細胞生成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等,因而導致人體內血紅素、血小板、白血球等數量低下,並產生各種症狀。

  7. 高壓氧治療英文原名為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簡稱HBOT。 一句話簡單的解釋,就是將病人置於高壓艙內,讓他們以一般自然呼吸的方式呼吸1.6 到 3 個大氣壓純氧氣的一種治療方式。 在一般環境中,由於受到血紅素與氧氣結合比例的限制,人體血液所能攜帶的氧氣量,到了一定極限就上不去了。 此時,就像製造碳酸飲料的過程中需要加壓讓二氧化碳溶解於飲料中一樣,高壓的環境,可讓更多的氧氣溶於血漿中,不受上述血紅素結合比例的限制。 透過這樣的方式,人體血液可攜帶的氧氣量可增加原本的1/3左右。 高壓氧治療的歷史. 最初的高壓氧治療了是為了用來治療潛水所引發的相關疾患,也就是俗稱的潛水伕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