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4日 · 2023 年全年漲幅最強勢的緯創 (3231-TW),漲幅高達 235%,更擠進 2023 年台股上市公司前十大飆股。 緯創先前指出,2024 年整體伺服器成長將顯著優於 2023 年,尤其以 GPU 伺服器為最主要的成長動能。

    • 啟動 IDM 2.0,再次進軍晶圓代工
    • 英特爾是 Idm,與客戶有利益衝突
    • 台積電有 5 奈米製程技術,比英特爾更有競爭優勢
    • 台積電已具備前後段生態系,英特爾則缺乏後段經驗

    在英特爾新任執行長 Pat Gelsinger 回鍋的訊息公布後,市場大多認為,技術出身的他,將以技術競爭優勢,帶領英特爾重返榮耀,委外代工政策也可能因此放緩。 如今,英特爾釋出的 IDM 2.0 發展策略印證了外界的猜測,英特爾不只要在先進製程技術上持續推進,也將再度進軍晶圓代工產業,與台積電較勁意味濃厚,甚至外媒都直指,是劍指台積電。 英特爾曾於 2013 至 2014 年跨入晶圓代工領域,但業務始終未能起飛,就宣告收攤。對此,Pat Gelsinger 則認為,過去在晶圓代工業務上,英特爾有些半吊子,這次成立事業單位將會更專注。 2016 年時,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曾形容,英特爾跨足晶圓代工產業,只是把腳伸進池裡試水溫,相信英特爾會發現水是很冰冷的;當時,張忠謀也認為,英特爾在代工領域對...

    台積電從事晶圓代工製造超過 30 年,相較英特爾,台積電身為純晶圓代工廠,多年來始終強調不與客戶競爭,最大優勢在於是「Everyone’s foundry」(大家的晶圓代工廠),對客戶來說,台積電沒有競爭利害關係。 而英特爾此次再度進軍晶圓代工產業,即便為此成立新事業單位,並宣示該業務將爭取像蘋果這類型的客戶,但英特爾身為整合元件廠(IDM),擁有自家品牌產品,與客戶的利益衝突顯而易見,對高通、博通、超微,甚至蘋果等擁有競爭關係的潛在客戶來說,在英特爾投片仍有疑慮。 除與客戶間的利害關係外,整合元件廠的商業模式,也使英特爾在代工服務上,產能調配上不如純晶圓代工廠靈活;晶圓代工廠擁有少量多樣生產的特性,但英特爾這類 IDM 廠,習慣採取大量少樣特性生產,產能調配彈性相對較低。

    雖然在美國政府亟欲扶植國內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政策下,從戰略意義層面來看,英特爾可望取得美國客戶訂單;不過,蘋果去年 11 月推出的 Mac 電腦與筆電,搭載自研的 M1 處理器晶片,採用台積電 5 奈米製程生產,宣示與英特爾中止近 15 年的合作,在蘋果以「擁有並控制自家產品的主要技術」為長期策略導向下,英特爾要再拿下蘋果訂單,恐怕也有難度。 據英特爾規劃,2 座新建晶圓廠將在 2024 年投產,屆時有能力生產 7 奈米製程晶片,雖然英特爾透露 7 奈米製程發展順利,但進度仍較原先預期落後;反觀台積電,除已在台灣量產 5 奈米製程外,2024 年也將美國新廠採用 5 奈米製程生產,在先進製程技術上仍是穩占上風。

    另一方面,台積電目前已由前段晶圓代工服務,進一步搭配後段先進封裝業務,提供客戶一條龍的解決方案,整合 SoIC(系統整合晶片)、InFO(整合型扇出封裝技術)、CoWoS(基板上晶圓上晶片封裝)等 3DIC 技術平台為 3D Fabric,以服務 Google、超微等金字塔頂端客戶的高階封裝需求。 而英特爾則受限技術優化的出發點,目前先進封裝相關應用仍以自家主力處理器產品為主,其他應用較少著墨,相較台積電已建立技術平台及生態系,英特爾相對缺乏相關後段經驗,這也將成為台積電的優勢之一。 (本文經合作夥伴 鉅亨網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鉅亨觀點〉進擊的英特爾再跨足晶圓代工業 能撼動台積電龍頭寶座?〉。首圖來源:台積電)

  2. 2022年1月3日 · 台積電今天(1 月 3 日)早盤股價達新台幣 625 元,市值突破 16 兆元。 美系外資預估,台積電第 1 季營收將季增 3.7%,2022 年美元營收將成長26.1%。 為什麼台積電前景倍受看好?

    • 2379.TW 股價1
    • 2379.TW 股價2
    • 2379.TW 股價3
    • 2379.TW 股價4
    • 2379.TW 股價5
  3. 2020年9月29日 · 台積電晶圓二廠。. 圖片來源: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 器識:張忠謀打造台積電攀登世界級企業的經營之道 》,由 商業周刊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

  4. 2024年1月22日 · 晶圓代工大廠台積電(2330-TW)(TSM-US)法說會驚豔法人,上周五(19 日)台股開盤大漲,最高漲幅達 6.3%,盤中市值大增將近台幣 9600 億元,前一晚美股 ADR 率先大漲,強升 9.79%,收每股 113.03 美元。

  5. 2017年7月12日 · 股王大立光股價創新高,7月11日收盤價來到5285元,外資目標價喊到六千元,成為台股萬點指標。 很多人好奇,當年200元買到大立光的投資人,現在都在做什麼?

  6. 2020年12月22日 · 台積電供應鏈、半導體材料與製程巨擘美商英特格日前已敲定,未來 3 到 5 年將在台灣投資 2 億美元(約新台幣 60 億)在高雄設廠。. 根據《 日經新聞 》報導,英特格總裁兼 CEO 洛伊(Betrrand Loy)指出這是該公司有史以來最大筆投資,並預期台灣將成為英特格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