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2日 · 2024 年半導體業將重返成長,業界看好,美、日、中、台與東南亞五地的廠務工程動能將延續,且在缺工環境下,沒有業者願意低價承接訂單,將挹注漢唐(2404-TW)、聖暉 *(5536-TW)、亞翔(6139-TW)、帆宣(6196-TW)等營運。 回顧 2023 部分業

    • 鴻海收購旺宏晶圓廠,取得 3+3 策略重大里程碑
    • Sic 模組攸關電動車快速充電效能,具有可靠性的優勢
    • Sic 應用於高階車款,鴻海搶先布局搶占商機
    • To 編按:鴻海收購旺宏晶圓廠,將面臨人才、基板品質挑戰
    • 延伸閱讀

    旺宏 5 日下午與鴻海在新竹科學園區旺宏電子晶圓一廠舉辦簽約儀式,旺宏以 25.2 億元出售新竹科學園區的 6 吋晶圓廠廠房及設備給鴻海,交易產權轉移預計今年底前完成。 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指出,取得位於竹科的 6 吋晶圓廠後,鴻海將用來開發與生產第三代半導體,特別是電動車使用的 SiC 功率元件,這將是鴻海集團「3+3」策略中,整合電動車與半導體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鴻海集團「3+3」策略包括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等 3 大產業,以及人工智慧、半導體和未來通訊等 3 大核心技術。 鴻海指出,半導體是鴻海發展「3+3」策略中的三大核心技術之一,未來規劃以旺宏 6 吋晶圓廠,切入第三代半導體發展;第三代半導體具備尺寸小、效率高、散熱迅速等特性,適合應用在 5G 基地台、加速快充及電動車充電樁等...

    產業人士分析指出,電動車市場成長帶動關鍵功率半導體元件和模組需求,攸關變頻、變壓、變流、功率放大、功率管理等功能,也攸關電動車快速充電效能,其中以絕緣柵雙極電晶體(IGBT)和 SiC 模組最為重要。 產業人士進一步分析,SiC 模組主要由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帶動,可讓電動車加速性能佳、充飽電後里程數較遠、充電速度快且導電時間短,散熱效益可差 3 倍至 5 倍。 劉揚偉表示,從高電壓和散熱功能來看,第三代半導體 SiC 元件效能比氮化鎵(GaN)元件佳,可快速充電,用在車載領域,SiC 元件相對有優勢;鴻海 S 次集團半導體事業群副總經理陳偉銘指出,在可靠度來看,SiC 元件也具有優勢。

    至於鴻海取得 6 吋晶圓廠後,如何降低 SiC 模組價格。劉揚偉說,市場有需求,產業有更多人力和資源投入,若生產量大就可降低價格。 對於鴻海布局 SiC 元件、是否因應特斯拉採用的趨勢,劉揚偉笑說,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但是特斯拉有看到 SiC 元件的性能優勢。 產業人士指出,電動車用 SiC 元件相較於 IGBT 元件,價格差距達 10 倍至 15 倍,因此 SiC 模組仍主要應用在高里程、高階的電動車款;鴻海透過取得旺宏 6 吋晶圓廠,就是要提早布局 SiC 元件,在電動車關鍵功率元件搶得商機。

    鴻海收購旺宏 6 吋晶圓廠,生產第三代半導體 SiC 功率元件。曾針對旺宏 6 吋晶圓廠進行評估的半導體業者表示,這座廠房有不少設備需要更新,預估要投資 10 億元採購離子植入機及蝕刻機等,鴻海集團應可支應。然而業者認為,人才將是鴻海面臨的首要挑戰。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研究總監楊瑞臨表示,除了人才,SiC 基板也是鴻海要面對的挑戰。楊瑞臨說明,SiC 基板是碳化矽產業鏈的關鍵環節,但目前國內在 SiC 基板的發展相當有限,鴻海必須應對該如何取得好品質基板的問題。 若鴻海成功應對上述問題,產業界認為,這有助於鴻海一條龍布局電動車產業。楊瑞臨表示,鴻海在後段封裝測試有投資中國山東青島新核芯科技,也將與國巨合作成立國創半導體;如今取得旺宏 6 吋晶圓廠,已建構完成虛擬整合元件製造(IDM...

    • 鴻海布局電動車電池,但關鍵材料被中日韓廠商掌握! • 鴻海與 Gogoro 結盟!技術、製造全包,加速拓展電動機車與電池交換技術 • 【一文掌握鴻海 4 大發展策略】劉揚偉:提高電動車獲利率、半導體聯手國巨確保小 IC 供應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鴻海半導體布局邁大步 電動車功率元件占先機〉。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2. 2020年12月22日 · 台積電供應鏈、半導體材料與製程巨擘美商英特格日前已敲定,未來 3 到 5 年將在台灣投資 2 億美元(約新台幣 60 億)在高雄設廠。 根據《 日經新聞 》報導,英特格總裁兼 CEO 洛伊(Betrrand Loy)指出這是該公司有史以來最大筆投資,並預期台灣將成為英特格在亞洲最大製造基地,預計將於 2021 年初興建新廠,2021 年底完工投產並且逐步量產。 英特格是全球半導體與其他高科技產業的特殊化學品供應商,總部位於美國,全球約有 5,100 名員工,在台灣設有新竹辦公室、台南辦公室以及位於新竹的技術發展中心與區域服務中心。

  3. 2022年2月21日 · Misha Lu. 2022-02-21. 分享本文. 過去幾個月來,國外半導體設備與材料大廠紛紛宣布來台設廠並建立研發中心。 力拼先進製程的台積電在其中扮演決定性角色,也成為台灣半導體產業達到設備與材料自主的關鍵樞紐。 上週四 (17日) 日商 ADEKA 才宣布將在台灣投資 約 6 億新台幣,預計 2024 年開始營運。 這將是 ADEKA 繼南韓之後第二處海外半導體材料生產據點,也是 ADEKA 在台灣興建的第一座半導體材料工廠。 據估計, ADEKA 生產的配線材料將部分用於 5 奈米以下的先進的晶片製程。 ♦ TO 延伸閱讀: 台灣半導體設備有 6000 億元都靠進口! 總統:將推動半導體設備「國產化」 設備商搶攻先進製程,台積電為關鍵合作對象.

  4. 2017年7月12日 · 股王大立光股價創新高7月11日收盤價來到5285元外資目標價喊到六千元成為台股萬點指標。 很多人好奇,當年200元買到大立光的投資人,現在都在做什麼? 最新一期的《財訊》雙週刊追蹤大立光創業初的四大家族,並分析他們的財務變化,統計發現 若緊抱大立光不放,至少獲利140倍以上 。 《財訊》報導指出,攤開大立光上市當年度的董事名單,有人獲利兩倍,在大立光股價站上500元就出場,但卻錯過後面暴漲十倍的大成長;有人卻不斷加碼,做為期15年的長線投資。 大立光林耀英家族,過去15年資產至少大增140倍。 大立光的前身是1980年創立的大根精密,大立光林家投資光學事業37年,他們的心法又是什麼? 有幸早期投資大立光的股東,挑戰又在哪裡?

  5. 2024年1月22日 · 晶圓代工大廠台積電(2330-TW)(TSM-US)法說會驚豔法人,上周五(19 日)台股開盤大漲,最高漲幅達 6.3%,盤中市值大增將近台幣 9600 億元,前一晚美股 ADR 率先大漲,強升 9.79%,收每股 113.03 美元。

  6. 2019年11月6日 ·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全稱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5天收盤股價以 310.5 元再寫歷史新高。 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半導體研究中心指出,積體電路(IC)發明至今已有 61 年,每天生活周遭接觸到的 3C 產品,都由半導體晶片在控制,這項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