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7月2日 · 撰文:藍立晴. 核稿:鄒昀倢. SpaceX 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日前宣布,旗下衛星網路服務 Starlink 最快將在今年 8 月初步覆蓋全球,預計未來一年內將有 50 萬個使用者。. 未來,太空中將佈滿衛星,來自台灣的新創「創未來科技」因為擁有關鍵技術,在創立了 150 ...

  2. 2024年6月14日 · 週三晚間,Musk 在社群媒體上表示,他的薪酬方案獲得了「大幅領先」的支持票,這一消息推動了特斯拉股價上揚。 然而,即使在週四正式結果公布前,特斯拉疲弱的股價已經顯示出投資者對 Musk 和電動車製造商的前景充滿疑慮。

  3. 2018年7月9日 · 過去新創因面額限制,少有投資願意冒風險. 過往新創業者要籌資,都必須受到股票面額 10 元的限制,降低投資人投資新創公司的意願與機率。. 台灣近幾年來跟全球其他國家新創公司相比,籌資相對困難,原因之一便來自股票面額限制。. 包括美國、新加坡 ...

  4. 2019年7月25日 · 一、獲利成長率要高於營收成長率. 成長與創新是永恆不變的價值,但是張忠謀認為:「所謂成長,不是一般單純營收的成長,而 是附加價值的成長,是追求利潤的成長 。 」畢竟創新的目的是要讓公司賺錢,如果創新無法為公司賺錢,還不如不要創新。 反映在財務數字上, 張忠謀認為附加價值的成長,必須是獲利成長率高於營收成長率 。 經營企業不可能每一年都成長 20% 到 30%,一般情形下只要成長 5% 到 10% 就很了不起了。 但其中關鍵在於,假設營收成長了 5%,獲利成長一定要超過 5%,如果獲利成長沒有達到 5%,就表示營收成長可能是因為產品被迫降價而損及毛利,也可能是被成本及費用的增長吃掉了,這樣的成長對公司反而是不健康的,不可不慎。

  5. 2023年9月25日 · 美國金融科技公司 Susquehanna 分析師 Chris Rolland 與 Mehdi Hosseini ,近日發表報告,給予 Arm 股票「中立」評級,目標價為每股 48 美元;他們認為,Arm 面臨核心問題是智慧型手機需求疲軟,這使得 Arm 需要調整商業模式,並尋找新的業務領域。 兩位分析師還在在研究報告中警告, Arm 股價可能會進一步下跌——Arm 需要在 AI 業務上取得更多突破,並擴大業務範疇,以確保估值溢價是合理的 ;此外,根據金融分析軟體公司 FactSet 數據,對 Arm 評價中,只有一家券商持有看漲觀點,而三家持中立觀點,一家則持看跌觀點。 *2 大 AI 百大影響力人物碰面! 吳恩達訪台與唐鳳對談.

  6. 2024年1月4日 · 緯創是 2023 年十大飆股之一. 2023 年全年漲幅最強勢的緯創 ( 3231-TW ),漲幅高達 235%,更擠進 2023 年台股上市公司前十大飆股。. 緯創先前指出,2024 年整體伺服器成長將顯著優於 2023 年,尤其以 GPU 伺服器為最主要的成長動能。. 廣達 ( 2382-TW )2023 年全年漲幅 213% ...

  7. 2021年8月10日 · 成立於 2016 年的 Graphcore,專為 AI 運算開發全新的 IPU 技術,投資者包括微軟、三星和戴爾(Dell)等重量級公司,估值約為 27.7 億美元。 Graphcore 主推的「智慧處理單元」(Intelligence Processing Unit,IPU)在業界被稱為繼 CPU、GPU 以外的第三類 AI 晶片。 Graphcore 當年找不到人投資,如今已成西方 AI 半導體獨角獸. 儘管有這般好成績,創辦人在公司成立初期還曾經一度找不到人投資,如今他們已成為 IPU 產業第一把交椅。 更被外界譽為 AI 獨角獸,市場更研判 Graphcore 將來會是 NVIDIA 相當有威脅性的勁敵。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