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2月14日 · 有趣的是像任丁丁這樣被賦予忠實聰明勇氣甚至具備理性判斷能力的狗英雄形象依然不斷在大眾文化中出現當代也有任丁丁故事的改編電影酷狗任丁丁》(Cool Dog - Rintintin a New York),劇中任丁丁甚至像名偵探柯南一樣推理破案

    • 酷!英雄 電影1
    • 酷!英雄 電影2
    • 酷!英雄 電影3
    • 酷!英雄 電影4
    • 酷!英雄 電影5
    • ▌沙文主義讓英雄「再世為(男)人」?
    • ▌偶爾擺脫政治正確的枷鎖,換取「自我感覺良好」?
    • ▌「我很好,但世界的一切都很糟糕」症候群
    • ▌重建美好過去的主流焦慮
    • ▌不用在意中國心情也是一種老派的放縱

    《捍一》的出現並非橫空出世,而是充滿舊時代的老派刻痕。根據美國政治新聞評論網站《Politico》的報導,在當下這個紙本閱讀死了又死、還沒死透的時代,我們很難想像,《捍一》的故事靈感,是來自製作人與編劇亂翻小眾雜誌找到的成果。更難想像,製片公司找來了開時代風氣之先,將戰鬥機用在汽車廣告,有「讓跑車跟戰鬥機一樣性感」能力的英國導演東尼史考特(Tony Scott)擔任導演。果然,導演不負眾望,把F14戰鬥機在航空母艦甲板上的起降,拍得像抒情MV般美麗魔幻;更把整部片拍成了美麗的愛國主義廣告。要讓人愛美國,就想辦法讓人買美國。 透過各種物質文化的放送,時值1986年5月首播的《捍一》,充滿著雷根主義即將贏得冷戰的鬥志昂揚。從摩托車、跑車、戰鬥機,再到酒吧搭訕與沙灘排球,處處展現各種陽剛氣質與英雄...

    越戰後重塑軍人形象的《捍一》,超級英雄片與政治正確盛行後,重塑人類英雄形象的《捍二》,都是透過模仿現實的虛構,在現實中達成療傷的效果。縱使作為以廣告和MV手法拍成的爆米花電影,《捍衛戰士》從來沒有要觸及政治、甚至文以載道的目的。但《捍一》治療了廣大美國群眾對越戰的陰影,以及多部越戰電影如《越戰獵鹿人》、《金甲部隊》、《現代啟示錄》到《第一滴血》一再刨起的戰爭傷疤。美軍從此不再是帝國主義的侵略者,而是蓄勢待發,準備擊潰邪惡帝國蘇聯的世界和平守護者(所以1986年的海軍人員招募,比1985年多了5倍)。 《捍二》繼承了這種「療傷系電影」的傳統,在超級英雄片盛行後,給了普通人無限可能的希望。但這個希望,這次不是連結到「擊潰中國或俄羅斯」,而是普通人在時代流變的擠壓下,在一個合理的框架內突破自我極限...

    《Politico》對群眾必須拋棄政治正確,重溫簡單美國夢的狀況,引述了美國作家David Whitman在1998年出版《樂觀落差》(The Optimism Gap)一書時,所做的觀察。Whitman認為,儘管2000年以前,柯林頓政府的財政政策相當成功,網路泡沫也尚未爆發,大部分美國人對自己的個人生活並沒有不滿,但在這種滿意的生活中,卻同時隱約覺得周遭熟悉的社會文化環境正在土崩瓦解;美國自由派雜誌《大西洋》(the Atlantic)在今年6月時發表的文章,將這種狀況稱之為「我很好,但世界的一切都很糟糕」症候群("Everything's Terrible, I'm Fine" syndrome) 也就是說,儘管多數民意數字顯示,美國人對個人生活、財務或情感認同等現況,滿意度其實相對是...

    這種用懷舊來解決,或曰暫時遺忘,或曰誤以為可以解決美國社會當下分歧與衝突的模式,並不是36年後再續前緣的《捍二》所獨創;在電影世界裡,多的是其它不鹹不淡、或甚至沒滋沒味的續集電影、重啟系列與旁支影集。從《星際大戰》、《星際爭霸戰》到《魔鬼終結者》,按《紐約時報》專欄作者多塞特(Ross Douthat)於2020年的著作《頹廢社會》所述,都是基於一種對現實不滿情緒,而創造的逃避出口。現實世界裡,承諾未來會越來越好的進步美國夢消逝,令人覺得停滯、徒勞、失望,因此只要能平躺在一種已知的美好過去中,透過懷舊來持續頹廢,就是當代美國人維持身心健康的少數方法。 美國新聞調查評論網站《Insider》就點出,除了上述大型ip靠販賣懷舊無止盡增生,藉此撈錢外;當代好萊塢名導,也在這種懷舊趨勢裡,不停的表現...

    這種懷舊情緒所推動的「重建美好過去」,除了表現在電影內容上,也表現在美國電影工業對中國的態度上。後冷戰時代,中國經濟持續蓬勃,但在2000年以前,還沒有足夠的市場與資金,能對美國電影工業有所影響;2000年中國加入WTO後,國內無論製造或市場的能力持續提升,使得好萊塢動作片與戰爭片中的中國反派開始逐漸消失。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在許多動作片中,若有一個中國反派,可能會無限增加片商的「地緣政治風險」。為了顧及中國龐大的電影市場,以及脆弱、容易受傷的「中國人民感情」,好萊塢長期拒絕將中國角色描繪成反派或敵人。最後一部明確將中國描繪成邪惡敵人,有意圖醜化中國之嫌的電影,是在2001年由布萊德彼特與勞勃瑞福所主演的《間諜遊戲》(該片與《捍一》都是由同一個導演東尼史考特執導)。 相較之下,在20多年...

  2. 2022年5月30日 · Watch on. Kathoey與Gay:泰國性別氣質與角色脈絡. 《愛在暹邏》的故事圍繞在兩位從國小相識、分離,到高中又再度聚首的少男。 兩人在面對各自家庭困境中相互陪伴,愛戀情愫也從中萌生,成為推動兩位男主角自我情感探索、處理家庭與同儕關係的重要趨力。 這是《愛在暹邏》最為人樂道之處: 兒情感及其發展張力緊扣於各式人際關係,生動刻劃男同志青少年處境。...

    • 酷!英雄 電影1
    • 酷!英雄 電影2
    • 酷!英雄 電影3
    • 酷!英雄 電影4
    • 酷!英雄 電影5
  3. 2024年1月31日 · 2024/01/31 徐佑德. 《怒嗆人生》(左圖在2024年金球獎拿下最佳迷你影集跟最佳影后,《孫家兄弟影集也再次引起話題討論凸顯亞裔題材在市場獲得認可。. /Netflix. 2018年,幾乎全亞裔面孔組成的《瘋狂亞洲富豪》以3,000萬美元成本在 美國 本土賣 ...

  4. 2021年4月24日 · 漫威超級英雄電影系列在2021的新作——《尚氣》——亦為史上罕見的華裔英雄主角而引發話題但這真的意味著亞裔成功在美國好萊塢全面進化和崛起嗎

    • 酷!英雄 電影1
    • 酷!英雄 電影2
    • 酷!英雄 電影3
    • 酷!英雄 電影4
    • 酷!英雄 電影5
  5. 2021年12月3日 · 現在提到季默則是會提起DC超級英雄電影黑暗騎士三部曲》、《超人鋼鐵英雄》、《神力女超人1984》,與信手幾部科幻大片全面啟動》、《星際效應》、《沙丘》。

  6. 2019年11月14日 · 我也是到德國慕尼黑大學漢學系的研究所,因為上課要做報告才知道哪吒故事。 當時感覺這個故事好陌生:從肉球出生到抽龍筋的殘忍、再到換骨肉與追殺父親的片段,這個故事充滿古怪驚人的細節。 即便如此,哪吒的故事打從一開始就吸引我的目光,後來也選擇明代的哪吒傳奇做為博士論文的題目,讓我快十年一直不斷地追尋、分析哪吒故事的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