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美國女孩》(英語: American Girl )是阮鳳儀執導的臺灣電影,2020年入選美國獨立影片之「快速通道」 [2],2021年於第34屆東京國際影展中首映並入圍「亞洲未來」單元 [3],同年於第58屆金馬獎入圍7個獎項,其中最佳新導演、最佳新演員、最佳攝影3項 。

    • 美國女孩–這家庭很有「寫實」的味道
    • 美國女孩–角色們各自逃避要面對的課題
    • 家庭中不必逼對方做到最好

    《美國女孩》找來的演員真的很真實,也相當樸實和平凡,先別誤會,這不是貶義,而是稱讚,我喜歡劇組找來這四個演員成為這樣一個平凡的家庭,電影一開篇就讓觀眾看到一個充滿壁癌的屋子,在這樣的場景中有著很「寫實」的味道,他們不是有錢人也不是特別窮的家庭,而是一個普遍的小康家庭,在這樣的家庭中會存在著許多生活上的煩惱,但有時也幸福~ 這樣的場景與氛圍也是本片中很重要的設計。 觀眾看這部片時應該就會感受到這就是一個家庭常遇到的家庭問題和課題,家庭中吵的永遠是錢、對彼此不理解、絕對別人不愛自己、想逃避這個家、這個家沒有愛等等。片中王莉莉是患有乳癌的病患,全家是因為王莉莉生病才有機會聚在一起,就好比《瀑布》一樣,永遠只有在家人生病時我們才有機會停下腳步與家人相處,但相處之時才發現彼此都是這麼疏遠,尤其整片我們...

    《美國女孩》中,這個家的每個成員各自有課題必須要面對,但這過程中他們花了很多時間適應,而在適應的過程中也一直在透過「吵架」的方式來逃避,因此不要覺得《美國女孩》中一直在家庭吵架,其實這是角色們各自在逃避自己必須要面對課題時的反應,以下我就分開談:

    從更大的格局去看《美國女孩》,當中令我覺得可以放在這個家庭中一段很重要的對話是思婷和芳儀的對話。 思婷:「妳到底在恨你妳媽什麼?」 芳儀:「我希望她可以做得更好」 思婷:「如果這已經是她最好的呢?」 在家庭中彼此間口中講的都是「我為你好」,但事實上就像是芳儀對媽媽講的「妳只想到妳自己」,但媽媽也反過來說:「妳自己還不是一樣」,這就讓我們看出這個家庭沒有人有錯,就是沒有站在彼此的角度去著想和感受。當芳儀說希望媽媽可以做的更好時,其實也是一種逼迫媽媽要馬上成為一個健康的媽媽一樣,但芳儀忘了媽媽也有自己的悲傷~ 而「家庭中不必逼對方做到最好」的概念也套用在這個家庭的所有人,例如王莉莉其實也不該把梁宗輝逼迫要讓這個家換房子,這種舉動就像是在逼迫梁宗輝要做到最好一樣,讓梁宗輝被壓得喘不過氣。 其實看《...

  2. 2021年10月27日 · 《美國女孩》不禁讓我想到入圍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的《 夢想之地 》,裡頭一位移民美國的韓裔父親想在缺乏希望的環境中找尋出路,帶著一家四口從大城市搬到鄉下偏僻的農場生活,而其中他在剛搬家的陣痛期為了養家餬口所付出的努力,以及老婆與孩子因為

    • 1 分鐘
  3. 美國女孩》(語: American Girl )是阮鳳儀執導的臺灣電影,2020年入選美國獨立影片之「快速通道」 [2],2021年於第34屆東京國際影展中首映並入圍「亞洲未來」單元 [3],同年於第58屆金馬獎入圍7個獎項,其中最佳新導演、最佳新演員、最佳攝影3項獲

  4. 2022年3月3日 · 美國女孩》雖然取材導演自身經歷,描述自己和妹妹跟著媽媽到美國生活,留爸爸奔波兩岸賺錢養家,後來因為母親罹癌回台治療,她們也中斷 ...

    • angeline.hsiao@hearst.com.tw
  5. 2022年2月6日 · 芳儀因為中文障礙在班上成績嚴重落後,被同學戲稱為「美國女孩」。 橫衝直撞的她面對母親生病深感無力,最渴望的就是回到美國。 隨時擔心 ...

    • 2 分鐘
    • 67.5K
    • Netflix Asia
  6. 2021年12月3日 · 美國女孩》改編自真實事件,以女性成長、身份認同、親情為主題,故事圍繞著因為生病而將兩個女兒從美國回歸台灣家鄉的母親,在生活經驗和文化差異而衝突不斷的情況下,藉由女性觀點審視獨特屬於台灣地景風貌,與彼此找到生命出路的過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