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2月22日 · 英國當代藝術巨擘大衛霍克尼的池畔系列廣為人知其刻畫半世紀纏綿愛戀故事的一位藝術家的畫像游泳池與兩個人)》更是生涯表作作品於2018年以9030萬美元拍賣成交當時創下在世藝術家拍賣最高價格而背後買家正是陳泰銘如今透過展覽將能近距離觀看大作無疑是眾藝術迷不可錯過的好機會。 除了霍克尼外,展覽也會展出20世紀重要藝術家法蘭西斯培根、加拿大攝影大師傑夫沃爾 (Jeff Wall) 仿葛飾北齋的蒙太奇創作《A Sudden Gust of Wind (after Hokusi) 》 、畢卡索自畫像《水手》,以及普普藝術之父安迪沃荷、日本攝影師杉本博司等精彩作品。 傑夫.沃爾(Jeff Wall)《A Sudden Gust of Wind (after Hokusi) 》

  2. 2022年8月29日 · 在本區可以觀察到許多名家會藉由畫作自我宣傳像是17世紀對英國肖像畫影響深遠的宮廷畫家范戴克18世紀英國頂尖肖像畫家雷諾茲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女性創始成員安潔莉卡考夫曼當代英國藝術大師大衛霍克尼其作品皆是描繪自己作畫時的 ...

  3. 2021年1月20日 · 安哲. <河馬阿河> 數碼媒材 • 虛構類,安哲,台灣. 還記得阿河的故事嗎? 靈感來自 2014 年河馬阿河在運輸途中,因人為的疏失從車上跌落受傷,隨後因為沒有接受適當的治療與照護而不治身亡,這幅作品同時給我們一個契機打開眼睛,去思索自己身處的生活環境。 安哲的作品入選義大利插畫展後,也獲得台灣出版社矚目,繪本已經於今年 9 月由大塊文化出版,它不僅是孩子的繪本,也是大人的繪本。 劉韻竹. <慢慢> 劉韻竹,混合媒材、剪紙 • 虛構類,臺灣 • 臺北市. 剪紙隨大陸先民漂洋過海而來,經過臺灣這塊土地上獨特的人文歷史與社會背景的交互激盪下,產生了嶄新樣貌。

  4. 2011年4月29日 · 強者我老師! 畫白版畫成精的神人. 誰說黑板塗鴉沒有前途! 獲得小說封面邀稿的日本女高校生. 不可思議的粉筆塗鴉,原來黑板畫也能有此造詣! 「 大人物噗浪 」跟「 大人物臉書 」跟「 大人物G+ 」 你....還沒加嗎? 若想分享創意或新聞訊息,歡迎寄至 daman@funmakr.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 分享給朋友吧. #惡趣味 #達文西 #最後的晚餐 #名畫.

  5. 2021年6月2日 · 《HOME》即是源於其2018年入選波隆那插畫〈台灣印象〉後所延續創作產生的繪本,也獲2021年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兒童及青少年獎」首獎。 《HOME》以廢紙拼貼的複合媒材表現手法,向齊柏林導演空拍台灣意象致敬。 她表示當初有感於齊柏林導演離世,才決定以台灣風景為主題,以廢紙拼貼出對「家」的想像。 特別是面對疫情為生活帶來的不安與不確定性,林廉恩用想像力、圖文和多元媒材,以其過去的插畫作品為基礎,融入自身生活經驗及台灣週遭的風景,創造出一個溫暖動人的書中世界。 《HOME》封面一排排大小鱗次櫛比的房屋,展現出林廉恩對「家」的想像。 (圖片:巴巴文化)

  6. 2022年12月31日 · 本展覽探討人類世時代裡人體的未來;生物基因在未來科技發展之下,人類得以對所有生物進行存在性修正。 身體在未來將會是什麼型態? 我們將會是「誰」或者是「什麼」? 而我們又將生活在什麼樣環境之中? 展覽透過超寫實與寫實雕塑作品,針對上述疑問,提出可能的答案。 創新的科技對於現代雕塑影響甚鉅,藝術家透過3D 列印技術完善製作過程,將雕塑創作界線擴展至機器人和生物合成技術層面,藝術家藉此打開人工製品、生物和科技上擴展新設計的可能性。 本次展覽共分為、「混種人」、「後自然」、「藝術家4.0」及「科技 人類 變體」四大主題,分別探討混種生命體、基因轉殖生物、未來人類與機器人及科技對生活的影響等議題。

  7. 2021年1月7日 · 《看! 米奇》是從 1960 年的迪士尼繪本《唐老鴨失而復得》(Donald Duck Lost and Found)書中插圖引發創作靈感──他保留了精力充沛的核心人物米老鼠和唐老鴨,將場景簡化,節制色彩的使用和加強色彩的反差性,重新引導畫面故事,幫唐老鴨加了一個對話框,比起原漫畫更強調驚呼語氣。 李奇登斯坦這些早期作品明白告訴我們一件事:沒有迪士尼,沒有迪士尼漫畫美學 — 甚至,沒有小男孩大衛.李奇登斯坦 — 普普藝術的面貌將會大不相同。 本文節錄自 大雁文化.原點出版 書籍 《普普藝術,有故事:100 個有梗怪咖 & 酷藝術,為什麼讀廣告、學設計、玩時尚、做藝術,一定要認識它? 》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實體出版書籍。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