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3月2日 · 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一群發展心理學家播放一系列霸凌影片給四百名以上的青少年觀看要求他們想像自己就是霸凌的受害者。 在某些影片中,他們看見同儕潑水在受害者身上,而在其他影片中,同儕或辱罵受害者或破壞受害者的玩具,或害他們弄得髒兮兮。 每看完一部,就請受試的青少年討論自己若遭人這樣對待,會如何反應。 結果顯示,受到歡迎的人,選擇的行為比較能讓自己修補關係,甚至和這位霸凌者建立友誼。 相對地,不受歡迎的人比較熱中於報復、表現出優越模樣,或是徹底迴避這種情況。 換句話說,不受歡迎孩童的衝動,是呈現出攻擊、無禮,與消極。 這一點,也是種偏誤,是在那瞬間如何選擇採取行動的偏誤。 3.你不必當過去的受害者:

  2. 2019年2月25日 · 心理紓壓. 【厭世就算了,別連自己都討厭】要怎樣才能擺脫你的「自厭情緒」? 聖安 2019-02-25. 不少人都曾經有這樣的經驗,在某些時候,甚至在一定的週期時,你會特別討厭你自己,這是每個年齡層都會面對到的情緒。 那你應該也曾在某個發呆的時刻浮現這個問題:為什麼我們會有這種自厭的情緒呢? 為什麼我們會討厭自己? 心理學家Robert Firestone和Lisa Firestone在他們的研究中發現,這個念頭源自於人生早期的負面經驗,我們在成長過程中被我們在成長過程中被「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如何對待塑造了我們對自己的看法,比如父母對你的正向態度會增強你的自尊及信心,反之,負面態度則會讓你對自己沒自信。

  3. 2020年10月29日 · 愛心理 2020-10-29. 圖片來源: Unsplash. (本文經合作夥伴 愛心理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原文出處:〈 同理心的力量:透過「兩類型四層次」,創造親密關係 〉;更多相關文章都在 「愛心理」粉絲專頁 )。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 在跟身邊的人溝通時,「同理心」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如果能讓對方感到「你懂我! 」,有助於建立更親密的關係。 諮商心理師林仁廷分享怎麼利用不同層次的同理心,讓朋友、伴侶、家人低落時能感到被理解。 (責任編輯:陳致加) 文/諮商心理師 林仁廷. 同理心,empathy,又譯為「神入」,意指進入案主的位置,同理思想邏輯,共情並理解他情緒的由來,感同身受。

  4. 2016年8月29日 · 這部片其實完全是以房東張家俊(任達華飾)為主軸,要說是探討房東的人格與個性、還有社會上存在的病態行為,所發生的所有事情。 全劇緊扣著心理變態這個主要因素。 房東張家俊,我的猜想,應該是解離性患者,也就是所謂的「多重人格症」患者; 而「穎如」,就是他因為痛失愛女後,因為過於思念愛女,所以發展出的另一個人格。 電影的一開頭當房東在跟警員自述故事時,對於穎如的描述他說: 「我一直在看她,但我一直看不懂她…」 這也代表著,房東自己內在人格之間的對話與觀察,他觀察到穎如這個人格的出現,但是他並不明白她為何會出現? 對於穎如出現的困惑。

  5. 2020年1月9日 · 「所有的協商說到底,就是一場『發現並滿足對方需求』的遊戲。 很多時候,我們會遇到在情緒上、無法聽進別人話的人,諮商心理師陳雪如分析,面對被「情緒腦」主宰的人時,我們要做的並非說理,而是運用技巧安撫對方的情緒,召喚出對方的「認知腦」,理智而冷靜地達成溝通。 (責任編輯:翁筠茜) 文/諮商心理師 陳雪如(Ashley) 黃先生是一位大學教授,大家都以為當教授很風光、很自由、不用打卡、沒有上下班時間,更沒有主管盯著你、還有一間個人辦公室,以及無數學生可以使喚。 「沒有上下班時間,不見得是好事。 我覺得我醒著的每一刻都在上班,沒有一個下班時間做為區隔,告訴我要放下工作休息了。 」黃先生說,他壓力其實很大,現在是助理教授的他,要在時限內拚升等,如果沒有發表足夠多的學術論文,他就得離開教職了。

  6. 2018年5月3日 · 美國波士頓大學的臨床心理師 Ellen Hendriksen 長期研究創傷壓力症候群,她認為:「心理韌性是通往成功的關鍵。 比方在運動場上, 當選手們的身體素質、專業技巧都差不多時,讓某些人從競爭壓力中脫穎而出的關鍵,就是心理韌性 。 」心理韌性越強的人,抗壓性越高,從挫折之中恢復得也越快。 關於這方面的研究很多,而其中有一點特別出人意料,就是傾向負面思考的人,也就是 悲觀主義者的心理韌性通常比較高 。 #「 負面思考 」的力量. 心理學家指出:負面思維不總是件壞事,有一種悲觀稱為「 防禦型悲觀 (defensive pessimism)」這類型的悲觀主義者會 事先設想所有可能導致失敗的原因 ,比如公開演講前,他們會想像所有可能出錯的事:我會不會失手把咖啡灑在受訪者身上?

  7. 2017年5月9日 · 1. 是個工作狂. 其實一般來說,在職場上的壓力及對自己的期待是可以有所控制的;相較感情、人際關係這兩方面來看,有關工作的負擔是自己可以掌握的。 要在職場上表現得好,基本上只要有乖乖達成上司、主管的期待,都可以順利的在職場上生存下去。 因此,對於那些極度缺乏自信的人來說,他們會將所有心力投注於自己的工作上,害怕自己達不到別人的期望。 2. 過度追求目標/對於目標過於悲觀. 可能大部分人所聽過的,都是「缺乏自信」的人對於目標比較悲觀以及被動,因為他們不願意去嘗試新的挑戰,也害怕自己沒辦法好好運用實力達成目標。 但其實,任何事情如果走向任何一邊的極端都是不好的。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