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月15日 · 報導指出,國防部長嚴德發與參謀總長黃曙光合力刪除了在「軍事戰略」中前參謀總長 喜明所納入的ODC構想。 而報導內顯示,2019至2021年,「防衛固守,重層嚇阻」戰略後 ,即納入ODC,即戰力防護、濱海決勝、灘岸殲敵。 國防部發言人史順文日前曾表示,國軍現行執行的整體防衛構想並未改變,強調「軍事戰 略」和「整體防衛構想」仍是「防衛固守、重層嚇阻」及「戰力防護、濱海決勝、灘岸殲 敵」,這些都有一貫性。 報導指出,總統蔡英文在上任後所提出的「防衛固守,重層嚇阻」軍事戰略,迄今出現三 種細微變化的版本。 第一個是原版。 蔡英文上台後,國防部將前總統馬英九時期的「防衛 固守,有效嚇阻」改為「防衛固守,重層嚇阻」。 第二是增修版。

  2. 2019年9月2日 · 會不會買HIMARS不重要,重點是宣示的企圖, (其實ATACMS根本就達不到李喜明他提到的「跨區增援」, 因為投射量太可悲了,ATACMS只適合做精準打擊根本不適合當火力支援用途) 也就是說李喜明的「整體防衛構想」ODC還是國軍主要建軍戰略, (但是他

  3. 2020年5月6日 · 時任海軍司令李喜 明上將接任軍政副部長,官拜中將的黃曙光晉升上將並出任海軍司令,黃也成為蔡總統任 內首位晉升的上將。 據了解,海軍內部原以為海軍司令會由蒲澤春接任,因為67年班的蒲澤春比黃年長一班, 和黃一樣是辦理「洋務」,也就是到國外接艦、執行軍備採購等和美國軍方打交道的人。 蒲澤春執行能力強,外語能力也比黃曙光好,當時擔任副參謀總長兼執行官的蒲澤春已官 拜上將,但最後蔡英文挑中黃曙光。 (延伸閱讀:金正恩生死未卜 專家:這個關鍵,讓 朝鮮半島成為世界最大火藥庫之一) 蔡英文賞識 走陳文政路線也具關鍵 知情人士指出,蒲澤春個性耿直,「在一些案子上被穿小鞋」,無緣晉升海軍司令;後來 因慶富獵雷艦案被處以「記過乙次」處分,隨即從軍政副部長被調任為無權無責的戰略顧 問。

  4. 2022年10月7日 · 李喜明接受本報《官我什麼事》節目專訪時談及烏俄戰爭啟示,他表示,從民調可以看出 來,我國人民開始比較自發性地關心台灣安全,這對台灣安全有所幫助。 從軍事層面而論 ,俄軍裝甲部隊大軍於開戰時殺進基輔,卻被烏克蘭的反裝甲武器打得灰頭土臉,如今俄 軍士氣下降,又面臨烏軍反攻的局面。 「不對稱作戰」不是萬靈丹,也不可能殺得對方片 甲不留,但對防守者而論仍非常有效。 李喜明表示,烏俄戰爭對台灣最重要的經驗,就是抗敵意志,俄羅斯的作戰意志,顯然沒 有烏克蘭的抗敵意志強,因此抗敵意志對於防守方非常重要。 假如全國都是失敗主義者, 不就等於歡迎別人「趕快來打、我會投降? 這樣子很不好」。 雖然台灣有意識型態、國家 認同的分歧,仍須有共同保衛這塊土地的意志力,「我們不能夠自己亂」。

  5. 2022年9月7日 · 終於顯示李喜明修辭之後的「具體」建軍細節了,扣除「大家都同意的廢話」以外,李的 學說的重大特徵主張就是認為放棄制空、制海這種他認為在防守戰無用的戰術思維。

  6. 2022年9月18日 · 李喜明本是前國防部長李傑的辦公室主任。 在馬英九總統2008年5月20日─2016年5月20日 任內,李喜明獲得了不次拔擢: 2008年11月1日-2010年9月31日擔任國防部戰略規劃司司長 2010年10月1日-2012年6月30日,擔任國防部常務次長 2012年7月1日-2013年7月31日,擔任短暫的海軍副司令 2013年8月1日-2015年1月29日,擔任副參謀總長 2015年1月30日-2016年5月31日,升任海軍司令 從以上所列李喜明的晉升軌跡可看出馬英九對他的賞識是從他擔任國防部戰略規劃司司長 開始的。 因此,在「台灣的勝算」一書中,不時會流露出 李喜明與馬英九「戰略主張」的 「心意相通」。 譬如反對購買潛艦,停止雲峰長程飛彈的研發…

  7. 2023年6月16日 · 李喜明過去未曾對潛艦國造公開發表評論,他是擔任《行動代號2027》節目共同製作人, 在第一季最終回,主持人突然加碼提問「潛艦國造算不算是不對稱戰力? 」 李喜明強調,這個見仁見智,要看看是不是符合「低成本、高存活、高殺傷」不對稱作戰 的3個原則。 「問題是你手上實在沒有資源或不夠的時候,它是非常昂貴的東西。 」李喜明提醒,要想 清楚(潛艦)在戰略裡,可以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李喜明進一步表示,原來敵人(中國)不強的時候是一回事,現在這麼強大的時候,「你 可能要再去想想。 」 致命小東西打死他,先建立不對稱戰略 「海軍最迫切的典範轉移,還是要有不對稱戰力。 」李喜明強調,現在都還是希望要有大 的船艦,但面對全世界最大的海軍能做什麼?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