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工具. 李烈鈞 (1882年2月23日—1946年2月20日),字 協和 ,號 俠黃 , 江西省 南昌府 武寧縣 羅溪 人。 清末 及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 軍事將領、政治人物。 中國同盟會 、 中國國民黨 成員。 [1] 生平 [ 編輯] 清末的事跡 [ 編輯] 留學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時的李烈鈞. 1902年( 光緒 28年),李烈鈞入 江西武備學堂 。 1904年(光緒30年)冬,赴日本留學,入 東京振武學校 習炮科,兩年後畢業,入 四國 炮兵第十二聯隊實習一年,1907年(光緒33年),入 陸軍士官學校 第六期炮兵科學習砲術。 同期的留學生有 閻錫山 、 李根源 、 唐繼堯 、 程潛 等人。 在日本留學期間,李烈鈞與革命派的思想產生共鳴,乃加入 中國同盟會 ,又參加了北洋系的 武學社 。

  2. 2020年4月20日 · 李烈鈞江西九江武寧縣人國民黨二級陸軍上將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他被孫中山任命為江西都督,後任孫中山大元帥府參謀總長。孫中山生前曾這樣稱讚李烈鈞:「協和(李烈鈞別名)先生上馬能武,下馬能文,誠不可多得之當代儒將。

  3. 2018年11月5日 · (李烈鈞)李烈鈞是江西九江武寧人自幼習文練武,因身體素質優良,被選送江西武備學堂學習。 後因成績優異,保送日本深造。 紀念「湖口起義」100周年座談會舉行 鍾利貴出席

  4. 工具. 李烈钧 (1882年2月23日—1946年2月20日),字 协和 ,号 侠黄 , 江西省 南昌府 武宁 罗溪 。 清末 及 中華民国大陆时期 军事将领、政治人物。 中国同盟会 、 中国国民党 成员。 [1] 生平 [ 编辑] 清末的事迹 [ 编辑] 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时的李烈钧. 1902年( 光緒 28年),李烈钧入 江西武備学堂 。 1904年(光緒30年)冬,赴日本留学,入 東京振武学校 习炮科,两年后毕业,入 四国 炮兵第十二联队实习一年,1907年(光緒33年),入 陸軍士官学校 第六期炮兵科学习砲術。 同期的留学生有 閻錫山 、 李根源 、 唐继尧 、 程潜 等人。 在日本留学期间,李烈钧与革命派的思想产生共鳴,乃加入 中国同盟会 ,又参加了北洋系的 武学社 。

  5. 李烈鈞1882年—1946年2月20日),字俠如,號俠黃,漢族,江西省九江市 武寧縣 羅溪坪源村人。. 國民革命軍 陸軍二級上將。. 青年時期便追隨孫中山革命, 辛亥革命 爆發後,李烈鈞被推任江西都督府參謀長、海陸軍總司令,迫使 北洋海軍 主要艦艇宣布起義 ...

    • 李烈鈞1
    • 李烈鈞2
    • 李烈鈞3
    • 李烈鈞4
    • 李烈鈞5
  6. 其他人也問了

  7. 清末的事迹. 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时的李烈钧. 1902年( 光緒 28年),李烈钧入 江西武備学堂 。 1904年(光緒30年)冬,赴日本留学,入 東京振武学校 习炮科,两年后毕业,入 四国 炮兵第十二联队实习一年,1907年(光緒33年),入 陸軍士官学校 第六期炮兵科学习砲術。 同期的留学生有 閻錫山 、 李根源 、 唐继尧 、 程潜 等人。 在日本留学期间,李烈钧与革命派的思想产生共鳴,乃加入 中国同盟会 ,又参加了北洋系的 武学社 。 [1] 1908年(光緒34年),自陸軍士官学校毕业归国后,任江西 新军 第二十七混成協第54標第1营管带。 曾因宣传反清思想而一度遭拘禁。 1909年( 宣統 元年),赴 昆明 ,任 雲南陸軍講武堂 教官。

  8. ja.wikipedia.org › wiki › 李烈鈞李烈鈞 - Wikipedia

    烈鈞(り れつきん)は、清末・中華民国の軍人政治家。 中華民国における事実上の初代 江西 都督。 中国同盟会 ・ 中国国民党 に所属。